dandenong 发表于 2013-2-5 17:46:13

14岁娃收到8个国际会议邀请 谈高中数学:弱爆了(图)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5/51/51A146F4F8373397194A50D31F51159E.jpg
 “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课程难么?”有人这样问14岁的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刘通。“弱爆了。”刘通说。

  不熟悉的人觉得这个少年“太轻狂”了。可他的老师和同学却不同意这种看法,并随即列举了刘通的种种“壮举”:1岁多还不会说话时,他就能辨识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小学五年级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数学竞赛便斩获一等奖;13岁开始尝试课题研究,两个月后写成英文版论文,也因此同时受到8个国际学术会议的邀请。

  去年年末,刘通带着论文《基于M带小波和余弦变换的水印嵌入主成分分析复合算法》,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计算机视觉的图像与信号处理国际会议。该论文被编入会议论文集,刘通也成为在会议上作报告年龄最小的成员。

  当周围人夸刘通“太聪明”、“有天赋”时,这个少年更愿向别人“展示”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还不会说话就能辨识数字

  “刘通一岁多时,我就发现他对数字和图形非常敏感。”母亲李英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当时,李英还在上大学的表妹拿着报纸上的阿拉伯数字哄刘通玩,却在不经意间发现:随机问1到10之间的任何数字,刘通都能准确地指出来。从那时起,李英开始注意并培养儿子的兴趣。

  3~4岁间,刘通可以熟练背诵150首唐诗。让人意外的是,每首诗在哪一页,刘通也能清楚记得。在上小学前,其他孩子还在抱着玩具玩时,刘通则着迷于图形方面的书籍,且边看边画。而对于百位以内的加减法,刘通可以直接心算得出正确答案。

  除此之外,幼年时期的刘通带给家人的另一个快乐是:父母不再用电话记录本,把陌生电话号码告诉刘通,他就能牢牢记住,再也不忘。

  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刘通,正式系统地接触数学是在小学一年级。上学后,班主任发现刘通经常一个人独处,下课后就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观察了一段时间后,班主任才知刘通是在边走边思考数学题。

  因为数学成绩优异,刘通小学五年级时,李英的表妹建议是否让孩子参加一次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但家里人都担心“题特别难,孩子可能会受挫”。

  在参加吉林省内选拔赛前,李英还给儿子打气:“今年就热热身,明年再努力拿奖。”

  没想到的是,刘通以选拔赛满分的成绩出线,并最终获得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一等奖。

  此后,刘通“一发不可收”,先后获得第13~15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一等奖、第9届国际城市邀请赛金牌、美国数学竞赛(AMC8)最高奖杰出金奖等奖项。

  上课认真听讲最关键

  “我不否认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和兴趣。”刘通毫不客气地说,但是在他看来,自己取得成功的背后更多依靠的是勤奋。

  “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再因人而异制订学习计划并执行。”刘通说这就是他的“招儿”。对于兴趣不浓的文科,刘通选择跟着任课老师的进度,课堂上消化所有知识点。因为要参加各类国外的数学竞赛,学好英语是基础。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的刘通仍然选择跟课堂的进度走,单词在课上背完,课下很少为英语再费精力。其他的课后时间则都用在了理科知识面的拓展上。

  在全国各省份的“超级中学”里,很多“牛”孩子都利用寒暑假时间自学高中或大学课程。刘通不喜欢这样按部就班,他认为这看似是超前学习,但效率未必高。

  在吉大附中初中部读书时,刘通被选进了数学超前班。刘通以近期备战的数学竞赛题为依托,带着做题时遇到的知识空白点去翻阅书本。这样,“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比无目的地自学和死记硬背效率更高”。也因此,刘通很少做笔记。

  刘通一直乐此不疲地享受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循环之中。现任班主任侯跃平告诉记者,刘通“满脑子都是问号”,去卫生间的途中都会想问题,并且常问超出一般中学生理解范围的问题,这多少让任课老师有些招架不住。

  或许是用脑太多,在课堂上刘通喜欢睡觉。侯跃平说,但前提是刘通确实已经掌握了本堂课的所有知识点。

  侯跃平还是刘通所在班级的化学老师。虽然知道大学二年级的化学书刘通都已看过,但侯跃平不愿让刘通课上睡觉,而是督促他,并时常让刘通给同学讲解难题。别人要想10步才能得出答案,而刘通的思维方式时常让同学惊讶:“这难道是捷径?”

  刘通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捷径”来源于对一道题目的举一反三,之后“三又变九”,保证对知识点的消化和知识脉络梳理,在熟练中融会贯通,再做题时就能很快找到题干的切入点。

  科研论文被8个国际会议同时邀请

  年纪不大,战绩颇丰的刘通,吸引了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崔贞姬的注意:“对于特殊人才,要特殊培养。”

  高一暑假,崔贞姬从美国请来华人数学教授王筱棣专门给刘通上课。初次见面,王筱棣决定先给刘通讲大学的线性代数。令人惊讶的是,刘通用5天时间便消化了全部课程。王筱棣建议他:何不做些课题,检验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科研潜力?

  在王筱棣提供的选题中,刘通挑选了“基于M带小波和余弦变换的水印嵌入主成分分析复合算法”。简单说就是,用肉眼不可见但可标示的版权信息来打击各种盗版侵权行为的技术。

  2011年10月,刘通开始进入了课题的研究。王筱棣提供一些英文材料,让刘通自己权衡能否承担。李英第一次问是否有思路时,刘通没有回答。几天后,刘通对李英说:妈妈,我有思路了。

  当时恰逢期末,刘通不想影响其他课程,就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两个月后,英文版论文出炉。

  2012 年初,因为这篇论文,刘通被邀请参加美国数学年会(JMM),这是唯一被邀请的中国中学生课题。同年8月,刘通带着科研成果参加了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得到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组委会专家认可,特邀他参加2013年的美国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大赛。

  此外,刘通用这篇论文同时申请了分别在瑞士、法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希腊、美国和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结果是:全部通过。崔贞姬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申请参加以上8个国际性会议的论文,通过率一般只在20%左右。

  王筱棣形容刘通是个“大海绵”:只要给他知识,就能吸收。

  还是因为这篇论文,一所德国大学向刘通抛出橄榄枝。但刘通说更喜欢去香港读大学。考虑到儿子年纪不大,学习精力也比较充沛,李英征求了崔贞姬的建议,让刘通在高中时期均衡涉猎各学科,积累完备的知识体系。

  今年,刘通正在为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作准备,计划用质量更高的国际数学竞赛金牌敲开大学校门。刘通同时选择参加高考(微博),目标是考个吉林省高考状元,回报母校。

  “崔校长,请您予以关注”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我更希望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商均衡发展。”李英说。为了避免儿子过于骄傲,尽管每次儿子拿到金牌时心里特别高兴,但李英从不刻意表扬儿子。刘通出省或出国比赛,她和丈夫也从不陪同。

  刘通是班长,当班干部和学习一样,一点也不马虎。侯跃平说,刘通每天第一个到班级,在教室熘一圈检查卫生是否合格;课间时,督促大家跑操,同学行动慢一点儿他就会着急;对于同学违反纪律或不文明的行为,刘通会主动提建议,不怕得罪人。

  同学则觉得刘通有时“特别不会说话,不顾别人的感受”。给别人讲题时,对方跟不上他的思路,刘通会心直口快的说“太笨了”,唠叨后还会继续讲,直到让对方听明白为止。这个心直口快的少年不藏私,毫无保留地跟同学分享他的解题思路。

  除了在班级当“管家”,刘通还会关心学校的动态和问题,发现学校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或现象时,他会直接敲响校长室的门:“崔校长,请您予以关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4岁娃收到8个国际会议邀请 谈高中数学:弱爆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