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TON 发表于 2013-2-27 05:40:19

元宵春晚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吴祚来博客

刚刚结束的中国央视元宵晚会的主打阵容让观众分外眼熟:蔡明继续“毒舌”,郭德纲被不少观众批“废话连篇”。加上相同的主持阵容,简直就是蛇年春晚的翻版。

元宵晚会前,中国媒体“揭短”春晚:曝前春晚总导演王冼平透露在组织春晚工作的时候,台里给她送来43张“小条子”,“都是各路领导推荐来的歌手,关系一个比一个硬。”

王冼平不堪重负,最终选择离开春晚,并道出了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我是不想再做一次傀儡。”

道德底线

蛇年春晚,蔡明与潘长江的春晚小品《想跳就跳》,获得多数观众认可,观众给蔡明的小品投票,似乎证明蔡明小品的价值与表演功力。

这样的结果增加了我的不安,因为我坚持认为艺术应该守住基本原则底线:为了得到小品的笑料,不可以漠视社会基本伦理,譬如不能嘲笑弱者,特别是不能拿别人生理缺憾当笑柄,不能在公共文化空间里想骂就骂,幽默应该建立在对人性的弱点或情节的冲突之上,而不应该建立在一个角色对另一个角色的欺凌之上。

现在一些人只追求结果或效果,而不问过程与手段的道德性,而这样的漠视道德观念正是央视春晚和元宵晚会多年熏陶的结果。人们已不知不觉认同了央视晚会娱乐至上的理念,受众已不再有道德敏感性。我们不仅看到蔡明因“毒舌”而获得美誉,骂人的言辞也初当成小品经典语录晒在网上。

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创办人聂圣哲先生说,如果蔡明这样的小品在文明国家公共电视台播出,可能会遇到家长们的起诉。而一位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则说,蔡明的小品台词是不可能在自己出版社通过出版的方式出炉的。但央视为什么就可以在层层筛选中通过呢?央视在遵循怎样的规则与程序?

隐形控制

央视这样一台影响数以亿计国内外华人的春晚,完全由一个总导演来负责筹划,最终由一个政治审查小组来审查,这是央视制造春晚的全部秘密所在。当人们问及总导演哈文,为什么选择郭德纲时,哈文坦言“春晚并不是由我说了算”,也就是说,总导演也并不是真正的总导演,她身后还有一根线,由隐形人在控制她。春晚前总导演王冼平的告白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哈文说自己并不能决定郭德纲入场,但郭德纲与蔡明在春晚三个月之前就获得了当然的入场券,这说明一些人是铁定要上的。上的是人,而不是作品。作品不合格怎么办?修改,甚至可以临场撤换。影响现场效果怎么办?在所不惜,无所顾忌。央视春晚就是这样一道精神大餐,他们做什么,百姓就得吃什么。郭德纲准备了相当长时间的小品被换掉,最后换上一个临时的作品,以反大吃大喝为题材,这个符合中央精神,政治上没有问题。至于艺术表现上没有笑料,没有包袱,那就请观众将就吧。

蔡明的本子换了三稿,最后换成一个没有政治风险的老年人在公园里骂架斗嘴,完全是一些想骂就骂的内容,改得整个小品成了骂人经典“汇萃”,春晚的道德底线在哪里?艺人与编剧的人格尊严在哪里?世界上还有哪个作家愿意如此屈辱,一切听令于上面批示或主角要求,无休止地改稿?

鱼与熊掌

如此令人屈辱的“艺术表演”,为什么艺人们如过江之鲫,趋之唯恐不及?

郭德纲说得直白:这个行里的人是“斗虫”,得像蟋蟀、蝈蝈那样来回斗。为了使自己胜出,艺人需要一个舞台上的制高点,这个制高点当然就是央视春晚。

艺人们不仅失去了艺术创造应有的自由,在强势的央视面前,也没有任何人格可言,这也是众多的老艺术家与成名艺人远离央视春晚的根本原因。鱼亦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名利亦艺人所欲,人格尊严亦艺人所欲,二者也不可得兼。

元宵除夕本是温暖之夜,家庭团圆之夜,家人、族人在这样的夜晚共同守岁,央视本意是为这样的夜晚增添欢乐气氛,由于其垄断性与政治审查,元宵和春晚成为一场有政治背景的名利角斗场。

人们看到的是一场大杂烩,因为不同的力量角逐其中的角色,政治眼光在审查眼光审视春晚节目内容,权贵们又有不同的述求,随意添加着自己的喜好,最终春晚就成为这档不伦不类的文化大杂汇。

不应该有的文化垄断,它有了;不应该有的政治审查,它有了;这是央视春晚和元宵晚会百病之源。它使艺术家没有人格尊严,也使节目每况愈下,越来越使受众反感与垢病。

央视春晚和元宵晚会应该有什么呢?应该有开放性,要像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样,由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华人聚居地申办与主办,应该由艺术家、学者、企业家、观众等组成委员会,通过广泛的征集民意,来打造一台献给全球华人的晚会。

本文作者吴祚来,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特约研究员,现为旅美学者,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社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元宵春晚的道德底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