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藝術 縮地千里(組圖)
來源: 中國網盆景:同沐共榮
盆景內含及起源
“縮地千里”、“縮龍成寸”。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縮影,是集園林栽培、文學、繪畫等藝術互相結合,溶為一體的綜合性造型藝術。以植物、山、石、水、土等為素材,盆藝者運用創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將所用素材培植於各種深淺長度不同、行狀大小各異、色彩質地有別的盆中,培育出經過一定藝術造型的樹木花草,或經藝術加工的各種山石,使之構成一幅摹倣大自然的景色,並超越山野原狀的理想立體畫面,這門造型藝術稱之為盆景。人們把盆景譽為“立體的畫”和“無聲的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變化,它還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姿態、色彩和意境。
盆景:跌宕雄風
從某種概念來講,盆景也是美學、文學和科學的綜合體。所謂美學,盆景的制作要給人以美的欣賞,古雅秀美,神韻生動,耐人尋味;所謂文學,盆景造型構思,有詩情畫意,有高低層次,有抑揚頓挫,起承轉合,反映出較高的文採水準;所謂科學,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為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徵及生長發育的規律,這就決定了制作它必須掌握園藝科學的知識合進行長期的藝術加工以及養護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它的生存合優美姿態。
盆景不同於盆栽。盆栽僅僅是一種栽培方式,在盆缽中栽植樹木花草,未經藝術加工。而盆景則是栽培技術與造型藝術高度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優美的造型風格。同時,盆景中的樹木山石必須與盆缽、幾架相配合,互相協調襯托,才能構成真正完善的盆景藝術。
盆景:龜鶴同壽
盆景起源於約1000多年前的中國,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東方藝術精品之一,也是我國獨特的傳統園林藝術之一。它的產生是受到大自然啟發的結果:生長於高山岩縫中或懸掛於峭壁上的樹木,終生低矮而扭曲。中國人在瓦盆、陶盆和木桶中栽培樹木,將天然情景移入咫尺盆中,後來這種藝術又被日本人接受和發展。日本有關樹樁盆景的紀錄,最早見於高階隆兼所畫的《春日權現驗記》(1309)。從美學觀點看,日本人在盆栽方面欣賞的是:枝乾老態龍鐘,上部根條露出土外,顯得飽經風霜;這被視為體現了萬物無常的哲學概念。
盆景藝術盆景:凌霄
經過歷史的積澱,盆景藝術目前形成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別。樹木盆景以木本植物為主要素材,是活的生命體,其制作技術較為復雜,大致有挖掘、種植、整形、攀扎、修剪、上盆、養護等步驟。藝術上則要求具有老乾枝,清奇古雅,生機勃勃,意韻深遠的效果。山水盆景則以山石、水、土為主要材料,為無生命物質,其制作技術要求側重於藝術境界,不論是層巒疊蟑,還是波光島影,應能表現出山河的錦繡壯麗。
盆景:聽雨
盆栽植物壽命可達一個世紀或一個世紀以上,並可代代相傳,被視為家珍。人們對盆景的要求是小巧玲瓏,松柏的針葉要短,落葉樹的樹葉要小,小花、小果的樹樁盆景尤令人喜愛。從美學觀點看,枝葉間保存一定空隙十分重要。微型森林中樹乾下部應保持光裸。好的盆景植物通常是耐寒種類,在冬天不太冷的地方能夠整年置於室外,偶爾為了欣賞而移入室內。在日本,人們通常將盆景置於起居室的壁龕或小桌上陳列,然後放回室外的盆景架上。
盆景:生命禮贊
好的盆景,選擇盆景容器也很重要,一般是陶器,外面上釉或不上釉,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八角形或花瓣形等,盆底有一個或數個漏水洞。盆與景的配用,大小比例要恰當,色彩要協調,形態要相稱,選盆要依造型和植物種類而異:如大樹樁用盆肯定要配大而深厚的,且用方盆顯得棱角分明,莊重大方;微型盆景則用盆小巧精致;山水盆景等應用淺的長方工橢圓形且色澤較淺的瓷、石質、水泥、玻璃盆等,以充分展現“煙波茫茫、雲浪浩浩”的景觀;獨栽孤賞性的盆景要相對大一些的盆才行;懸崖式的適宜用簽筒盆,可表現出“飛瀑險峻、倒掛凌空”的氣概;斜乾式、曲乾式的盆景適於方形盆、圓筒形盆、弧形盆等;扦插和播種,可用木盆。在選盆的過程中,應力求使外形因素與內在含意的配合惟妙惟肖,相得益彰、恰到好處,達到較高的藝術境界。若容器為長方形或橢圓形,則不宜把樹樁栽在盆的正中央,也不要太靠邊,應視枝條伸展的情況決定栽種部位。在正方形或圓形的容器中,樹樁要栽於稍離中心的位置,但懸崖式盆景則要把植物栽於懸垂面的對邊,盆景經整形後有其正面,展覽時正面對著觀眾。
微型盆景僅5公分(2吋)高,從播種或扦插到展出需要3~5年,壽命可達數十年;小型盆景高5~15公分(2~6吋),需經5~10年以上的培育;中型盆景高15~30公分(6~12吋);普通盆景高至60公分(2呎),3年即可培育成功。野外採選的自然矮化樹樁常因不適應環境和底土的改變而栽培失敗。盆景應根據種類和根的生長程度每1~5年翻盆一次。移栽時均應剪去部分老根,縮小土團,使樹樁總能在小而淺的容器中生長。澆水次數與種其他植物相同,亦可施用液體肥料,整個生長季節都要修枝掐芽。在日本一些地區,盆景行業具相當規模,美國加利福尼亞也有小規模的盆景生產。
藝術流派
盆景:夜泊
有人把我國盆景概括為兩大派,即南派與北派。以廣東、廣西等地作為南派,以蘇州、揚州、四川和長江、黃河以北的地方統稱為北派。普遍認為形成盆景流派,應有一定的標準:
1、作為盆景的樹種,應具有地方特色,如揚派的黃楊、雀舌羅漢松;蘇派的三角楓、石榴;川派的金彈子、黃桷樹;嶺南派的九里香、榕樹等。
2、要具有反映流派個性的特殊藝術造型,如揚派的雲片型,蘇派的六台三托一頂,川派的懸根露爪,嶺南派的大樹型,海派的微型等。
3、有獨創的造型技巧手法,如揚派的以扎為主,嶺南派的蓄枝截乾,蘇派的粗扎細剪,川派的蟠扎,海派的金屬絲縛扎等。
4、融合樹種、造型和技法等特點,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如揚派的層次分明,蘇派的清秀古雅,川派的雄偉奇突,嶺南派的飄逸豪放,海派的自然流暢等等。目前國內不少人根據上述四項標準,把揚派、蘇派、川派、嶺南派和海派,稱之為中國盆景的五大主要流派。
但這五大流派並不能概括全國流派,還應有浙派、徽派、廣西派、福建派等等。如遼寧的木化石盆景,丹東的樹杜鵑盆景,天津的山水盆景,以及北京的桂樁盆景,山東各地的屏風式樹樁盆景,都可以作為盆景藝術的一個分支流派。
盆景:夜深沉
盆景形成朝代及其歷史發展
對盆景形成的朝代,一致認為形成在唐代初期。其證據就是在陜西省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李賢(武則天之子)墓的甬道東壁上,有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畫。所繪這一盆景和現代盆景非常近似。另外,在故宮博物館內保存一幅唐代畫家商立本繪的《職貢》圖,圖中有這樣一個畫面:在進貢的行列中,有一個手托淺盆,盆中立著造型優美的山石,這和現代山水盆景十分相似;在進貢的行列中,還有人手托山石和肩扛山石的。這些畫面足以證實在唐代盆景已經形成了。
盆景是文化藝術,其發展的快慢與當時政局是否穩定,經濟繁榮程度密切相關。當人們處於兵荒馬亂、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時候,哪有心思欣賞盆景呢?盆景在封建經濟發達的唐代,以及後來的宋代、明代及清代前中期發展比較快,並有關於盆景的論述和書籍問世。在唐代之後的五代十國時期,戰爭不斷,經濟衰退,盆景藝術當然就很難發展了。元代統治階級崇尚武力,不重視文化藝術;清代後期統治者更加腐敗,農民起義,外族入侵,國力衰退,民不聊生,盆景藝術的發展相當緩慢,甚至還遭到破壞。
盆景:猶憶黃山別離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