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TON 发表于 2013-5-28 06:50:06

体育课减少了吗?

纽约时报

5月中旬的上海,空气质量指数(AQI)随着一场连绵整周的雨水回归良好,又因为雨过天晴迅速升回到中度污染水平。对于中小学的管理者和体育老师来说,空气一变糟,他们就得为了孩子们的体育课犯难。

2013年1月,连续的雾霾天气促使上海中小学幼儿园空气质量预警联动机制启动。当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到空气质量状况达到或超过预警阈值时,就会即时编制预警信息,通过上海教育督查短信平台转发给全市3000余所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校长。


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级学校就可以根据预警信息自行停止户外体育课了。按教育主管单位要求,为避免因为空气、下雨等原因减少学生的户外锻炼时间,校方仅可适度调整学生的户外活时,但不得取消,调整体育课还要做好相应的补课方案,同时上报区县教育局。

但是在恶劣天气里,学校如果不停上户外体育课,同样会遭非议,在上海,曾有小学和幼儿园在中度污染天气继续开展户外活动,旋即遭网络曝光。

在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读小学三年级的童童(为保护未成年人,此处使用化名)一周有三次体育课,此外早上8:15到8:30,在做广播体操之前,他们有15分钟进行跑步跳绳。每天放学后,各年级的学生还要绕着学校操场跑步。对于污染和体育课背后的拉锯,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到下雨和空气污染的日子,他们就会被老师带到放器材的体育室上课,体育室十分狭小,通风也很差,根本没法在里面撒开欢子跑,这让他们很不开心。童童所在的学校位于市中心,是一所为场地不足所苦的知名公办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和一个小露天操场。原本学校甚至连这个小小的室内体育室也没有,2012年,静安区教育局主动出资,帮学校租下了邻近一家经济型酒店的底楼,这才腾出了一间房。

自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后,各地的教育管理者和校方为了达到“阳光体育”要求的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运动时间,不得不煞费苦心。

上海市配合阳光体育的做法是“三课两操两活动”: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推行每周三节体育课、一次广播操、一次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两节列入课表的活动课,使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平均能达到一小时。

相比河南、广东、江西等地出现的中小学占用体育课的现象,上海市的中小学占用体育课的情况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确实较少发生。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对上海市七所中小学校的100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篇发表在《体育科研》2012年第一期的论文显示,仅有2.8%的被访学生表示学校“没有体育活动课”。

在保证体育课的同时,有的小学每周,有的小学则是每两周一次,挪出半天时间开展“快乐活动日”,给学生们从事体育活动和小竞赛。这样一个氛围,让人很难想象上海也处在中小学生体质连续25年下降的大趋势中。但事实确实如此。

上海市静安区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小锐(为保护未成年人,此处使用化名)所参加的体育活动很有代表性。他现在一周上四节体育课。周二上午和下午各一节,周三周四也有,此外每天还有课间操,从整体活动时间上来看,接近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硬性要求。体育课的内容包括短跑、跳绳、呼啦圈、篮球运球、足球运球和射门,课上老师不会安排什么对抗性的活动,难得举行一场班级比赛,比的也是跳绳,但童童和他的同学们说,他们还是很喜欢体育课。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的硕士生张亚琴刚刚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她的方向就是中小学体育教育,谈到童童的体育课内容安排,她说:“从体育课的课时数上看,很多学校都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从数字上无法体现的体育课质量。”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系的张庆文副教授在对上海9个区43个中学的部分学生、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后,在该院学报2009年第2期发表论文,指出“近80%的学生不但喜欢体育锻炼而且喜欢上体育课,而其整体身体素质水平却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他同样将症结指向了体育课的实际内容安排。

在调查中张庆文发现,近些年频见报端的学生体育事故甚至猝死,给所有学校都加上了一道紧箍咒。发生事故不仅会招来家长的巨额索赔,也非常影响学校声誉。因为害怕出现伤害事故,很多学校就像童童所在的学校一样,强调的是“快乐体育”,放松了基础性的跳跃、中长跑、投掷、跨栏等田径项目和发展学生协调、灵敏、柔韧素质的单双杠、跳马等体操项目。

安全成了当今学校体育课上的首要原则,教授的内容和训练不能保质保量。“有些学校只求学生们跑完800米,不要求学生达到某个成绩。学生们对此也没有动力。”张亚琴说。

体育课如此,课间活动也不乐观。过去学校里那种下课铃一响,学生马上冲向乒乓球台和其它器械的景象已不复见。张亚琴发现“设施都在体育馆,学生走过去也要两三分钟,课间休息就十分钟,学生上上厕所休息一下就用掉了,不可能拿来锻炼。”除了普通课间休息,通常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的大课间休息长达二十分钟甚至三十分钟,主要是给学生们做课间操、活动和小游戏,仅能保证学生放松身体。

“现在学生身体脂肪含量高,一般量的活动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张亚琴刚刚完成的研究项目是在市区两个学校四个班教授一套健身操来改变学生的体脂量。“学生们对学操的兴趣不是很高,如果是自由活动他们还喜欢一点。”

张亚琴他们传授的健身操让学生的体脂量确实有轻微下降,但八周的教学时间也就能达到这一点效果了。一旦停止训练,再加上长时间的静坐学习,会很快把这点进展重新吞噬掉。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控江中学是上海的知名重点中学,体育课时的安排比一般学校更具示范性:各年级每周都有三节体育课;每天上午9:15至9:45是大活动时间;中午1:20安排室内操;周一至周四下午三四节是体育专项选修课,有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健美操和瑜伽等项目供学生选修。占用体育课时的情况极少出现,学生们参加运动的热情也很高。

然而老师们却难免要为学生的安全而忧心忡忡,落在他们眼中的是学生体质下降的事实:跑步摔倒、扳手腕骨折、打篮球受伤、踢足球受伤……校方已经做了周密的防护,却无法完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这成了一道难解的题:降低体育锻炼的强度会渐渐令学生的体质更弱更易受伤,而增加体育锻炼的强度又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伤害。

这种两难处境,在上海乃至中国众多学校都时可见到。

放学后,学生随着渐落的暮色离开校园,回家、逛街、补课、看电影……在学生们众多的课余生活选择里,体育和锻炼只是少数人会做的选择。


高飞是媒体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育课减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