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大会尴尬一幕:崆峒掌门险被观众打败(图)
昨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天山武术大会终于在乌鲁木齐正式开幕。在“论道”环节中,有亮点也有尴尬。今日,大师们将在天山天池之巅,一同“论剑”,展示各门派武功。
1
崆峒掌门遭大力士挑战 险些被打败
论道一开始,各大门派掌门人、代表人物在台上一字排开、集体亮相。除了苌家拳掌门人刘义明一身运动装扮,其余的人都穿着专业的服装。
论道的内容主要就是各门派逐一介绍自己的历史、特点等等。期间,也不时有大师兴起与现场观众“过招”。不过大师们显然低估了观众的水平,险些被半路杀出来的一位观众给搅了局。
崆峒派掌门人白义海原本想表现出四两拨千斤的灵巧,但却在与大力士观众的对决中没占到便宜,双方比划了有近两分钟的时间后,均累得气喘吁吁,最后在大师一句“点到为止”中收场。“他还是比我厉害”,走下台后,这位大力士立马被媒体围住,大家都很好奇此人的来头。“我以前练过举重,拿过全国前三名,后来又练体能,参加过世界大力士比赛,得过第五名,还参加过掰腕子、拔河的比赛”,记者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名叫臧加伟的大力士今年33岁,老家在山东,现在在乌鲁木齐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这几年喜欢练太极,这次听说有大师来,就想来和他们比划比划。
2
大师体格大声音小,观众直呼听不清
早在“论道”开始前,几位身穿“专业”服装的大师就已经被围观了。大大的斗笠、长长的胡子,一身白衣的少林派释德朝禅师一赶到会场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拎着东西的他还没来得及坐下,就有人开始要求合影、签名。与明星签名不同,他签名很慢,每一个签名还要附上时间。
释德朝禅师的左手腕上戴着好几串佛珠。有一条檀木的,每颗珠子都有核桃那么大,而另外几条玉石的,加起来的分量有好几斤重。当记者好奇这些佛珠的由来时,释德朝禅师表示这些都是偶得,并往上撸了撸,用衣袖盖住了几串佛珠,只露出一串。
最近网络上有很多释德朝禅师身份的探讨,当记者想一问究竟时,他却微笑不语。
台上发言时,“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释德朝禅师声音很小,与他魁梧的身躯形成很大反差。
正当观众在场下嘀咕听不清少林大师说什么的时候,武当派掌门人上来一嗓子就吓到了不少人,声音洪亮的他侃侃而谈,也与少林大师的慢声细语形成巨大反差。
3
“国学大师”把现场观众讲睡着了
在昨天上午进行讲座的国学大师们,显然受到了冷落。原本定于10时开始的论道,到了10时10分,偌大的会场里还是空荡荡的,只有零零星星的几家媒体按时到来等待着。直到10时30分之后才陆陆续续来了些人,并且以年轻人居多。11时05分,论道终于开始,国学大师们在台上讲的口若悬河,掌声也是淅淅沥沥。
讲座开始才半个小时,就有人已经睡着了,还有几个人瞌睡连连。记者粗略统计了下,台下一共坐了五六十人,其中有十名是从当地武校来的学生,再除去记者和工作人员,真正的来听的观众可能只有三十几人。
声音
峨眉代表:掌门称呼是组委会强加给我的
近几天,有关各门派掌门人真真假假的消息不断,到底有没有掌门人?昨日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舆论中的峨眉派大师吴信良。 “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峨眉派的掌门,这个称呼是组委会强加给我的,不光是这次,每一次我都要和媒体解释”,说到这时,吴信良显得很激动,“峨眉派谁也不能掌门谁,我只能算是峨眉武术联合会的总教练。 ”
“因为峨眉派是地域性的,由很多门派组成,拳种很多,传承人也很多”,吴信良说,他自己其实是体育系统出身,以前在四川省体育局工作,还曾经是四川省第一任散手队的主教练。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王冠楠电自乌鲁木齐
链接
真实武术分四层次
武侠小说里、影视剧中的武术跟真正意义上的武术究竟有怎样的差别,新生代武侠小说家徐皓峰解释说差别不小,解析现实中的武术,他说武术是分成四个层次的。
徐皓峰说:“武术分四个层次,演法是给外人看的,亮亮功夫。”
第二个是练法,“练法,是你练的这个方法。有的时候一些身体的动作,中国虽然也有器械的训练,像西方拳击似的,但是往往是一些特殊阶段,或者说给嫡传弟子,才有很高明的器械的训练。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靠自己的身体来练,这就是中国武术实操的概念。所以练跟用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是一般教徒弟,就教你练法,剩下的你自己去悟。”
只有门内的弟子,老师给你讲用法,南、北武林都是这样。
而更高的是传心法,徐皓峰说:“前面三个方法,人只能按部就班,因为当你所面对的,你是一个千年的经验,一个传统的总结,你的脑子永远不可能开窍,你照着这个练就完了。人只有到心法阶段才有自学能力跟自我悟的能力,得到心法之后你去分析其他的拳,你去吸收养料,或者你总结自己以前,或者按照这个拳某些方面再往前进半步。”“中国武术的普传,往往普传到练法,用法也就透露一点点,但是可悲的是,我们普传的都是卖艺的东西,那大众对武术也会有误解,它应该有的尊贵地位也会被降低。”
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 李倩倩崆峒派掌门在“天山论道”现场与观众互动。 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 潘恩战 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