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STON 发表于 2013-10-19 05:45:45

斯文败类 中国科技界两知名人士贪腐曝光(组图)

日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一次记者会上透露,两宗有关科研经费的违纪违法案件正在调查,其中一宗涉案人是知名环境领域专家,另一宗则是重要省份的科技厅厅长。此言一出,受到广泛关注。

学者贪污经费厅长滥发补贴

据接近科技部人士披露,万钢所提到的两宗科研经费违纪违法案件,涉案者应为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常务副院长陈英旭和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陈被指控将1022万元(人民币,下同)专项科研经费非法据为己有,而李兴华则因滥发科研补贴而被调查。




据记者会现场人士透露,万钢称对两宗案件感到「愤怒」、「痛心」、「错愕」。科技部长「自曝家丑」,被认为是习近平力推的「反腐打虎」行动进入科技领域的重要信号。

今年早些时候,曾爆出中国科学院候选院士段振豪贪污130万元科研经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学院原党委办公室主任孟江涛挪用260万元科研费炒期货……科技经费滥用案一时受到舆论高度关注。

据业内人士透露,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不当使用科研经费已成惯例,在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利益链:学者为「要经费」争抢课题,项目组为「花经费」巧立名目,管理者则靠「批经费」以权谋私。

歪风成惯例 利益链成形

近年来,内地科研经费投入年均增幅20%以上,2012年突破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支出就逾5600亿元。据权威统计,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已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科协调查显示:中国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这种以课题组为中心的科研立项模式,源于2001年的科技体制改革。当时为改变以机构为中心的「大锅饭」式科研模式,提升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确定了「课题制」管理模式。近年来,这一方法弊端尽显。

「自曝家丑」后,万钢透露,科技部正建设一个透明且「各部门在一起」的科研信息部署机构,课题立项的内容、结题内容等资讯,都将在官网上公开;今后将建立经费巡视制度,科研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至少要在本课题或本机构内部公开。

内地科技界腐败并不限于经费滥用,学术造假、买卖论文甚至买卖学位也不鲜见。上个月,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案开审,张在庭上自曝曾花巨资买院士未果,足见科技界已并非「净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斯文败类 中国科技界两知名人士贪腐曝光(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