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ns 发表于 2013-10-20 10:54:18

学生咋成了富士康的包身工

西安千名大学生被校方逼去富士康实习,不去不发学位证。富士康继“兼职厂妹”传闻、员工集体斗殴事件后,又陷“学生工”风波。此次事件的另一主角是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该学院被指强制安排千余名在校学生进入富士康实习,不参加实习者将不予发放学位证。这种做法触发坊间对校方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联的猜测。参与实习的学生告诉记者,在富士康实习是该院学生的必修课,如当年暑假不能完成者,下一年需补上。每天工作11小时,工作内容繁复没有技术含量。(10月10日《京华时报》)

尽管打着“实习”的幌子,但学生们干的工作与专业并不对口,基本上都是“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重复劳动”。每天早上7点半开工,11点到11点半有半小时的吃饭时间,然后工作到下午4点半结束“早班”,继续加班的话则是到7点半结束,“一天共11小时工作,上下午各有10分钟休息时间”……如此高强度劳动之下,10天就有4名学生晕倒。这是大学生“实习”,还是奴隶“卖命”?如有学生承受不了提出退出,学校便立马拿学位来威胁:中途退出者将失去“6个技能学分”,并无法拿到学位证。有学生哀叹:“正式员工坚持不下去都能辞职,我们为什么不能自愿选择?”难道实习的大学生进了富士康的门,就只能沦为“包身工”?

大学生咋成了富士康的“包身工”?据说,是因为富士康招工难。为什么招工难?据经济观察网此前报道,在烟台富士康内部,基层工人很缺,加上富士康连续曝出跳楼事件,工人并不好招,目前富士康的招工办法主要依靠内部人推荐和动员亲朋好友加入。而当地政府甚至动用行政力量帮助富士康解决“用工荒”。很显然,问题还是出在富士康自己身上。如果企业的工作环境很宽松,如果企业的管理很人性化,如果企业的形象很“光辉”,怎么会招不到工?对招不到工的企业,政府部门应该做的,是彻查这背后到底有何问题并及时整改,而不是亲自出马动用行政力量去维护和纵容企业。

中国到底有没有血汗工厂?这个问题近年来屡被媒体和坊间提及。早在2008年,香港学生会就曝中国大陆前首富张茵“点血成金”。一群关注内地工人情况的大专师生发表五间港企有关工伤及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报告,其中三间是上市公司,而玖龙纸业更被称为“港企之耻”。 该份由大学师生监察无良企业行动、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会及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发表的《香港上市企业内地血汗工场报告》指出,玖龙纸业经常发生严重的工伤事故,工人经常被运货车挤死、被货物从高处压死、被卷纸机辗死等等,同时员工的“劳动条件特别恶劣”。因为掌握的信息有限,我不知道该报告的出炉是否经过了审慎的调查,所列举的“问题”是否有事实支撑,因此,该报告的真实性究竟如何,我难以判断。当时,我呼吁相关部门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对“张茵们”的调查。但似乎事情最终不了了之,并未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最起码我没看到相关后续报道。富士康的情况又是怎样,经得住调查吗?

某些大学借实习之名逼学生去企业“卖命”,实际上是充当了掮客的不光彩身份。无利不起早,此前据《华商报》报道,去年6月,该学院副校长张君安回复记者称,“前两年我们几个学校和富士康有过学生自愿实习的合作,那时300个学生以下,带一个学生(代理费)是50元,300个学生以上,每个学生(代理费)100元”。张君安说,这笔代理费是在学生实习期满后,富士康公司按人数支付的。他强调称,这笔钱用于贴补学生实习费用,没有发给个人。那么,这笔钱到底去了哪里呢?有没有进入某些个人的腰包?你不公布明细,怎让人相信是“用于贴补学生实习费用”?这可是学生们“卖命”的血汗钱啊,如果连这样的钱都敢拿,简直毫无人性可言,还有脸从事教育事业?

事实上,富士康被曝使用“学生工”并非首次,去年10月,就有媒体称,烟台市所有的高职高专院校都有学生被安排在富士康“实习”。类似现象背后,到底是经济利益作祟,还是有权力之手在推动、在提供保护伞?大企业确实能够带来政绩、带来税收、拉动就业,但扶持企业也要讲原则,最起码不能突破良知和法律的底线。以“学生工”事件为契机,对包括富士康等企业在内的“地方政府的宠儿”们进行调查,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势在必行。早调查比晚调查好,早处理比晚处理更有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生咋成了富士康的包身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