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女老师评书插入数学课:身穿旗袍 手持折扇(图)
夏子莉老师正用讲评书的方式给同学们上课 受访者供图
今年39岁的夏子莉,是大渡口百花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同时还是一名评书爱好者。在学校里,她名气很大,因为她将评书带入课堂,并穿插进数学教学中,让原本枯燥的课堂瞬间生动幽默,听她的课,学生绝对不会想睡觉。“我现在最期待的就是上夏老师的课,听夏老师讲的故事,能学到很多东西。”昨日,夏子莉老师班上的一名学生表示。
引西游记内容
教学生求圆锥体积
昨天上午,记者在大渡口百花小学见到了夏子莉,她正准备用评书的方式来教学生求圆锥体积。
“啪”,随着一声响亮的醒木,身着旗袍的夏子莉将手里的折扇顺势展开,“且道唐僧师徒走到了天竺外郡,地名凤仙郡,郡侯上官张贴告示,凤仙郡连年抗旱,累岁干荒”……
“孙行者上天行至披香殿里看时,见有一座米山,十丈高下;一座面山,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拳大之鸡,嗛那米吃。面山边有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舔那面吃……”正当同学们听得兴起之时,夏子莉突然收扇,小声神秘地问道:“面山那么大,哈巴狗要什么时候才能吃完?”
这一下,原本安静沉闷的课堂瞬间炸开了锅,“米山是个圆锥型的,这个体积怎么算?”课堂上同学互相询问,此时夏子莉又将醒木拍下,一声响后课堂又回归安静。45双渴求的眼睛直直地望着夏子莉,夏子莉展开折扇,“各位同学且看。”随后,夏子莉在黑板上写着圆锥体的公式,课堂又瞬间闹开了,每个同学都争着要根据公式来推算哈巴狗到底多久才能舔完面山,结果算出来需要上千年。
将本地故事编成评书
讲给学生听
不仅教授数学课用上了评书,夏子莉承担的学校里的“兴趣课”、“尚美课”等课程,也将评书加入课堂。她将重庆城、大渡口等本地的故事编成评书,讲给学生听。
“古巴国到大夏国,抗战陪都好惨烈。马桑义渡英名长,九宫庙里洒热血……”昨日,夏子莉还给记者亮起了贯口相声的绝活,对大渡口、九宫庙以及巴将军等地名和典故进行了讲述。
字正腔圆,一气呵成,站得笔直的夏子莉一口气说来,让在场的办公室其他老师连连称赞。“这些故事都是来源于重庆本地,同学们听后既有归属感,同时也能让他们了解历史,多开拓一下视野。”夏子莉说。
收集相关内容
并运用到教学中
至于为何会把评书带入课堂,夏子莉表示,刚参加工作时她就发现学生对于数学里面的公式、应用题感到枯燥、乏味,讲课时间长了,同学们学习兴趣也就降低了。她随即添加了一些历史传记、逸闻趣事等扩展内容,并把传统算术中的一些故事讲给同学听,没想到学生不仅没有反感,反而觉得算术的神奇,对数学也提起了兴趣。
在夏子莉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除了小学数学的教科书以及教辅书外,还有《故事大全》、《中国神话故事》等10余本课外读物。夏子莉笑着说,工作之余,自己就爱看书,还有一些电视节目,诸如《百家讲坛》、《今日说法》以及德云社相声等,在这过程中,她开始留意传统相声、评书中能和数学以及其他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的内容,一旦发现这些内容,她就立马记下来,抽空背一段,并将其讲给大家听。
“传统型的语言艺术,是每个学科的基础,数学也不例外。”夏子莉说,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兴趣是最大的关键因素,传统型的语言艺术,能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听课更加有劲。
“数学课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线条与枯燥的公式,可多用语言文化来丰富数学的内涵。”夏子莉还表示,她大部分时间还是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只是会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来提起同学的兴趣,或让同学哄堂大笑,但大笑之后,能让学生多感受一下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学的魅力,从而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现年39岁的夏子莉,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在学校内已经名声大噪,慕名来听夏老师讲课的老师也是络绎不绝。
声音
学生:期待上夏老师的课
夏子莉表示,自己将评书融入数学课等其他课程里面,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开拓眼界,而教学内容是按照学校的教学进度进行的。
昨日,记者在夏子莉所在的四年级3班进行了询问,一位姓徐的小朋友告诉记者,他现在最期待的就是上夏老师的课。“每次都是在很轻松的情况下,听夏老师讲的故事,能学到很多东西,老师语言很生动幽默,上夏老师的课,从来不会想睡觉”。
家长:对孩子成长有帮助
在夏子莉所在的班上,一位姓黄的家长曾经对夏老师将评书融入课堂,表示过担心,认为这样教学不会增加学生的兴趣,便到教室里专门聆听了夏子莉的讲课。
昨日记者致电黄女士,黄女士证实曾经是有过担心,但自从当天听了夏老师的课后,感觉一新,认为评书入课堂不仅没有影响教学,而且增加了学生想去读书和学习的欲望,而且评书里面的故事还有很多的为人礼仪在,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帮助。
专家:教学兼具教育性与科学性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副教授张仲明认为,夏子莉的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且能兼具教育性与科学性,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学效果,是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值得借鉴。张仲明认为,夏子莉老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这样的教学,应因人而异,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一定不能违背教学规律以及科学精神的教学精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