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北京: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分化从小学开始(24图)
在今天的中国,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由于中国特殊的学区和户籍制度,以及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伴随着阶层之间贫富差距的拉大,被称为教育起跑线的“小学”也出现了阶层分化,这种情况在作为中国教育资源最为集中、外来人口最多的北京尤为突出。富裕者的子女进入教育质量优越的市中心学校,在京务工人员的孩子只能在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中求学。他们的生存状态,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今天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
位于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59号的史家小学,是京城有名的小学。虽然根据中国的政策,其生源主要来自附近居民家庭,但在百姓口口相传的传闻中,称在这里就读的还有很多北京高官的子女、明星子女,而这也为这所学校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传闻中称目前在史家小学有30到40个中央级别领导人的子弟。学校和官方为了确保安全,这些孩子的情况都在当地派出所有特别登记。
由于坐落在东城区二环,因此不像别的学校那样周围环绕高楼大厦,史家小学周边是传统老北京的四合院,名人故居鳞次。小学周边环境安静,没有车流、小商场带来的繁杂噪音,非常适合孩子学习。
据家长讲,史家小学这个校区有一二年级,每个年级14个班,每个班大约40个孩子,总共1.000人左右,不是很多。
学校附近的道路两旁停满了校车,据一位家长讲,坐校车的孩子家远的每学期要交校车费约五千元人民币(1元约合0.16美元,下同)。
小学门口有保安把守,门卫室要求进入者核实、登记;校园里也有老师不停的巡逻,这些措施确保了学生安全,有些家长也正是看到了这些才放心把孩子送来。
放学后,老师会领着学生到指定地点把孩子安全送到家长手里。
相对于高官子弟“扎堆”的史家小学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北京景山学校,是北京的富商巨贾最爱为子女选择的学校,而且因为其招生甚少被认为是中国最难上的学校。
学生还没放学,门口已经围满了来接孩子的家长。家长们开始议论北京中高考英语科目分值下调对学生带来的影响。一位阿姨表示支持,她说,英语在像北京这种大城市有用,在小城市根本没有用,分值就应该下调。
10月的北京已是深秋,不过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寒风中已经站了半小时。在中国,由于父母都会忙于工作,由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的情况极为普遍。
在校门口有很多家长顶着寒风等孩子,他们的交谈话题始终围绕着孩子的学习、生活等,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方面非常重视。
学校旁边有一家快餐店,孩子放学后会在里面吃点东西,然后边写作业边等父母。
在接孩子的队伍中,大多父母都会开车前来,住在附近的直接跟父母走回家,当然也有家长仍然使用自行车接送,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很安全的交通工具,尤其在堵车情况严重的北京。
但是正如中国很多领域一样,小学也出现了阶层分化。不同于史家小学和景山学校学生的家庭非富即贵,在位于北京国际机场航道下方的皮村同心实验学校里学习的孩子们大都来自于来京务工人员家庭。(本组照片分两次拍摄完成)
同心实验小学与临街商铺只隔着一道铁栅栏,校园里就能听到各种叫卖声。
学校操场是简单的水泥地,颜色单调,看着非常简陋。
孩子们下课后会来到兵乓球台打球。学校唯一的两个乒乓球台被安排在教室前面不大的位置,紧挨着洗手池,显得非常狭窄。
由于设施不健全,一些女同学正在“跳皮筋”——一个盛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的儿童游戏,对于城市孩子来说,他们很难体会这种简单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这里的安保措施更难以与前面两所学校相比,在校园里会不时出现这种“野猫”,当然这也让很多孩子对此充满兴趣。
教室里显得有些脏乱,学生的书桌不是很大,只能放些书,书包和衣服都放在座位后面。
孩子的午饭大多都是从家里自带,他们的课桌里除了书包,还会常备着榨菜。
由于父母需要为生计奔波,因此孩子们的午饭算不上丰盛,即使和最一般的北京家庭孩子每天的食物相比,也有着很大的差距。
学校周围有不少售卖零食的小贩。孩子们正在购买散装的冰激凌。至于像肯德基、麦当劳这种快餐店,他们去的次数极少,毕竟相对于他们父母的收入来说,那里的消费太高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