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a88 发表于 2014-2-3 22:46:18

义薄云天 大唐名将--李勣(组图)

作者: 贯明


大唐名将--李勣

李勣(594年-669年,“勣”音同“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被封为英国公,与卫国公李靖并称大唐双璧,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唐朝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李勣都可以说是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华。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李治)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国之长城。

李勣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此后李密叛唐被杀,李勣上表请求收葬李密的尸骸。高祖准许,将李密遗骸送到李勣的属地黎阳。李勣穿上重孝,三军缟素,为李密举哀。他又命令手下人建造了特别高大的坟墓,建成之后才脱下丧服,为此朝野上下都称赞他对故主之忠。

遭窦建德进攻后,李勣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后从李世民平定四方,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李勣帮李世民破王世充时,他昔日的生死兄弟单雄信已归顺了王世充。王世充战败降唐后,手下的大将包括单雄信在内都被定为死罪。

李勣拼命向李世民保举单雄信,并愿意以自己的财产官爵赎回老朋友的性命,但李世民坚决不准。行刑前,李勣在法场生祭单雄信,哭着说:“我以前跟兄长结拜,发誓同生共死。但是我已经以身许国,没法同时兼顾义和情,况且我死了,谁来照顾兄长的老婆、孩子呢?”于是取出佩刀,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请单雄信吃下,说:“希望你吃下我的肉,让这块肉伴随兄长入土,就当作我没有辜负从前的情分!”单雄信果然吞了李勣的肉,两人大哭永别。众人都夸奖他高义薄云天。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之后任命李勣为并州总管,他坐镇北方与李靖一起攻破东突厥。唐太宗任命他为兵部尚书,还未赴京上任,继突厥而起的漠北薛延陀真珠可汗又趁机造反,李勣被委任为朔州行军总管,追击薛延陀,俘虏其五万多人。李勣攻下城池之后,总是把所得财物都分给部下,因此下属都愿意追随他。此后十六年他负责唐朝北边防御,边疆太平安定,唐太宗大赞他的功劳远胜长城。

李勣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得当。自贞观以来,李勣奉令讨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唐太宗曾赞赏说:“李靖、李勣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啊!”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临终时,因太子李治无恩于李勣,所以故意把李勣贬到甘肃去,并告诉太子即位之后一定要把他召回。后来李治即位后,李勣果然被召回,官拜尚书左仆射,成为唐高宗最忠心的大臣。

李世民死后他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国。他功勋卓著,是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唐显庆二年(657年)李勣奉旨与许敬宗、苏敬、孔志约、于志宁等编《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另又有《脉经》一卷,也是李勣自撰之书。

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唐名将,后来终因征伐劳累于唐总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而亡,享年67岁。高宗皇帝为此辍朝七日,并亲自为他举行了葬礼,并加封他为太尉,谥号贞武,陪葬昭陵。所造坟墓按照汉代卫青、霍去病故事,形似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矗立在陕西礼泉县九嵕山下。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把他与李靖一起,誉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庙。

投身瓦岗兴兵反隋事君以忠厚葬李密

李勣出身于土豪之家,“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他为人慷慨,仗义疏财,与他父亲“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翟让在瓦岗(今河南滑县南)聚众反隋。这时,只有十七岁的李勣也前来参加。他劝告翟让说:“东郡于公与勣皆为乡里,人多相识,不宜侵掠。荥阳、梁郡、汴水所经,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资。”

翟让采纳了他的建议,率军西进,很快攻入二郡境内,掠取公私商船,因而“资用丰给,附者益众”,队伍很快发展到一万多人。瓦岗军的发展与壮大,引起了隋王朝的恐惧与不安,立即派荥阳通守张须陀率军前来镇压。翟让用李密的计谋,于荥阳大海寺附近同张须陀交战,李勣与李密将隋兵团团围住,经过浴血奋战,杀死张须陀,壮大了瓦岗军的声威。

后来,李勣见李密的才干胜过翟让,便与王伯当共同劝说翟让推李密为主,于是李密被尊为魏公,成为瓦岗军的最高统帅。不久,李勣以奇计于洛水大破隋将王世充军,因功被封为东海郡公。当时,河南、山东发生了严重的水灾,饿殍满野,隋炀帝虽命令开黎阳仓救灾,但由于政令紊乱,仓吏又不能及时散发,致使每天饿死数万人。

李勣遂向李密献计说:“天下大乱,本是为饥,今若得黎阳一仓,大事济矣。”李密接受了他的建议,命他率本部五千人马向黎阳仓进发,在其反隋军的配合下,当天即攻占了黎阳仓,并迅速开仓济贫,任民所取,因而博得了饥民的热烈拥护,纷纷加入了瓦岗军,“一旬之间,胜兵二十万余”。从而迅速地壮大了队伍,开创了瓦岗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义宁元年(617年),瓦岗军发生内讧,李密设计杀死翟让,李勣也被门卫砍伤。李密将李勣扶入账内,亲自为他上药,并让李勣与单雄信等人统率翟让旧部,“中外遂定”。事后,李密骄傲自大,又不抚恤士兵,仓粮虽多,但府库无钱帛,战斗获胜,又无所赏赐,兵士不满。李勣见军心不稳,一再提醒李密,指出他的失误。李密很不高兴,遂命他出镇黎阳。“虽名委任,实亦疏之”。

宇文化及于江都缢杀隋炀帝后,率十万大军北上,奔东都洛阳而来。越王杨侗刚即帝位,自度抵挡不住,遂诱降李密,命他讨伐宇文化及。李勣奉命守仓城,于城外掘深沟,加强守备。宇文化及来势汹汹,架设攻具,四面攻城,但受深沟所阻,不能到达城下。李勣又于沟中挖地道,出击敌人,宇文化及大败而去。

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入关降唐,李勣仍据守黎阳等十郡之地,未有归属。后听从魏徵的劝说,决定归唐。他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今宜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

于是派人至长安献于李密。使者初到京城,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唯有给李密的信函,感到奇怪。使者奏明了李勣的本意,高祖十分高兴,并称赞他“感德推功,实纯臣也”。即诏授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加右武候大将军,封曹国公,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其父李盖也受到了封赏。并令李勣统“河南、山东之兵以拒王世充”。   

不久,李密叛唐被杀。李勣崇尚义气,上表请准其收葬。高祖归还了李密尸体,李勣备君臣之礼,“大具威仪,三军缟素”,安葬于黎阳山。礼毕,才与将士脱下丧服。他的这种“事君以忠”的举动,再次博得了人们的赞许,“朝野义之”。

随秦王平四方建功立业   割股肉赠友人义薄云天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10月,窦建德率大军南下,与李勣的巡逻部队遭遇,混战一场。窦建德进攻黎阳,一举破城,俘获了淮安王李神通、魏徵与李父李盖,唯李勣率百余骑突围而出。但因其父被俘,只好又返回来投降窦建德,授任左骁骑将军,仍守黎阳。

李勣虽投降了窦建德,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想脱身归唐,又怕其父受到连累,便与郭孝恪定计,先立功效以取信窦建德,然后再寻机脱身。于是他主动出击王世充,攻破获嘉城,俘获很多;接着又袭击新乡,俘虏其骑将刘黑闼,都献给窦建德。李勣屡建战功,得到了窦建德的信用,使其防范松弛,遂于武德三年(620年)正月归唐。有人劝窦建德杀死李盖,他说:“世勣,唐臣,为我所虏,不忘本朝,乃忠臣也,其父何罪?”遂舍而不杀。

李勣归唐后,仍任总管。不久,随从秦王李世民平定刘武周,大获全胜。接着,又参加了平定王世充的战斗。这年九月,唐军于邙山击败王世充军,进逼洛阳,其管州总管杨庆请求投降。杨庆原李密旧将,李世民派李勣率军赴轘辕道安抚其众,于是,荥、汴、淆、豫九州相继来降。

此时,王世充子玄应镇守虎牢,屯军于荥阳、汴州之间,闻知管州降唐,欲率军收复管州,被李勣 击退。接着李勣让郭孝恪致书荥州刺史魏陆,魏陆降唐,并擒获了王玄应的四员大将。翌年二月,李勣进军虎牢,王世充郑州司兵沈悦暗中投降,并做内应,遂一举攻占虎牢,活捉了刺史荆王王行本。

王世充一面死守洛阳孤城,一面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以为唇亡齿寒,遂率大军南下救援,相继攻占了管州、荥阳。李世民与李勣扼守虎牢,以阻止窦建德军西进。三月,李世民与李勣等在虎牢东观察窦建德营垒,与其游兵相遇,窦建德立即派出五六千骑兵追击。李勣率伏兵奋力冲杀,大破敌兵,斩首三百余级,并活捉其二员骁将,凯旋而归。

唐军很快俘虏了窦建德,平定了王世充,胜利返回长安。在这次东征中论功行赏,李世民为上将,李勣为下将。李勣以自己的骁勇善战位居诸将之首,与秦王都身披黄金甲,乘戎辂,向太庙告捷。

李勣极重义气。他在瓦岗时曾与单雄信结拜为兄弟,誓同生死。后李密兵败,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单雄信作战勇猛过人,在唐军围攻洛阳时,他驰骋沙场,挥枪几中齐王李元吉。平定洛阳后,单雄信被俘,将要处死。李勣请以自己的官爵赎雄信之罪,李世民不准,他哭着对雄信说:“平生誓共为灰土,岂敢念生,但以身许国,义不两遂。虽死之,顾兄妻子何如?”因用刀割下一块股肉,请雄信吃下,说:“示无忘前誓。”

在处死窦建德不久,唐高祖又征调窦建德旧将入长安,原旧将惊惧不安,于是刘黑闼又串通李密旧将兖州总管徐圆朗起兵反唐。河北各地窦建德旧将及豪右多杀官吏响应,一时发展到数万人,声势浩大。

刘黑闼攻陷了冀州,进逼宗城(今河北威县东)。时李勣任黎州总管,屯守宗城,抵挡不住,欲退保洺州,途中遭黑闼追击,步兵五千人,皆没于阵,李勣幸免于难。李世民奉命讨伐刘黑闼,双方对峙于洺水城。李勣率兵逼近刘黑闼勇将高雅贤营垒,杀高雅贤,攻破其营。在平定刘黑闼后,李勣又奉命进击徐圆朗。唐军乘胜而进,徐圆朗连战失利,最后弃城夜逃,为人所杀,“其地悉平”。

武德六年(623年), 李勣又随从李孝恭、李靖讨伐辅公祏。他率步兵一万人,渡过淮水,一举攻占了寿阳(今安徽寿县)。公拓之将陈正通率兵十万驻守梁山,派其大将冯惠亮率水军十万,把大舰锁连江中,以阻断水路,还于江西筑造营垒,分守水陆要道,以阻止官军。李勣率军攻破其营垒,惠亮单舟逃走。李勣乘胜进击,陈正通兵溃,逃回丹阳 (今江苏南京)。辅公祏见全线崩溃,遂丢弃丹阳城,连夜逃去。李勣 “纵骑追之于武康,江南悉定。”

镇守并州大败突厥进击高丽屡破坚城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东突厥颉利可汗屡次掳掠并州一带,高祖李渊命李勣为并州行军总管,以抵御突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拜李勣为并州都督(治太原)。并州既是唐朝的发祥之地,又是北方的门户和军事要地。从此由李勣开始经营并州,独当一面。

李勣虽是武将,但是却非常知人善任,求贤若渴。早在瓦岗之时,就经常与魏徵、高季辅、杜正伦等才能之士交往频繁,他一旦发现人才,“即加礼敬,引入卧内,谈谑忘倦,”经他引荐的人才,后多位至通显,当时人称其有“知人之鉴”。在他镇守并州初年,张文瓘以孝悌闻名,明经及第,补为并州参军。

李勣见文瓘一表人才,曾称赞他为“今之管(仲)、萧(何)”。有一次李勣入朝,文瓘与同僚二人为他饯行,李勣分别赠给那二个同僚佩刀与玉带,却对文瓘一无所赠,文瓘不解其意,心中疑惑。李勣遂解释说:“子无为嫌。若某,冗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后来因李勣极力引荐,唐高宗在位期间张文瓘曾位至宰相。

Sala88 发表于 2014-2-3 22:50:38

唐贞观三年(629年) 十一月,突厥再次入寇河西。诏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十几万大军出击,以李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从云中进军,在白道与突厥颉利可汗之兵遭遇, 大败突厥兵。颉利可汗派使者请和,太宗派鸿胪卿唐俭出使突厥。李勣与李靖一起议论军事,认为颉利可汗虽然兵败,但人马尚多,若进入碛中,与九姓互保,道路险 阻,难以追及。

今唐俭在那里,防备松弛,我军若迅速出击,突厥必不战而降。这一策略正和李靖不谋而合,他高兴地说:“公之此言,乃韩信灭田横之策也。”果然,李靖袭击颉利可汗牙帐,颉利可汗欲逃入碛中,李绩早已屯军碛口。颉利可汗前进受阻,后有追兵,其大酋长率其部落一并投降了李勣。李勣俘虏突厥兵五万多人,胜利而归。

李勣镇守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四夷宾服,号为称职。贞观十五年(641年),征为兵部尚书,封英国公。唐太宗深有感触地说:“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勣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



万里长城雄姿

李勣尚未赴京就任,薛延陀真珠可汗乘唐太宗君臣东封泰山之机,纠合同罗、回纥等族军队二十万,穿过漠南,袭击已归降的突厥,俟利苾可汗抵御不住,率部落进入长城内,派使者告急。太宗立即调兵遣将,反击薛延陀。新任兵部尚书的李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步兵六万,骑兵二千屯守羽方。

同年十二月,薛延陀可汗之子大度设率三万骑兵逼近长城,适遇李勣率唐军赶到。大度设见尘埃冲天,兵威强盛,望而生畏,遂率其众从赤柯泺北逃。李勣从部下及突厥兵中选精骑六千,由直道拦击。他越过白道川,在青山与薛延陀军相遇。大度设整军迎战,列阵长达十里。

突厥兵先出战,结果败下阵来。大度设乘胜追击,恰好李勣率军赶到。薛延陀万箭齐射,唐兵军马伤亡很大。李勣命骑兵下马,手执长槊,一直朝前猛冲,薛延陀溃不成军。这时,副总管薛万彻又及时赶到,夺取了薛延陀战马,唐兵合力冲杀,斩首三千余级,俘虏五万余人。大度设狼狈北逃,到了漠北,又遇上了特大暴风雪,“人畜冻死者什八九”。

唐军反击薛延陀大获全胜,其使臣回国时,唐太宗教训他说:“吾约汝与突厥以大漠为界,有相侵者,我则讨之。汝自恃其强,逾漠攻突厥。李世勣所将才数千骑耳,汝已狼狈如此!归语可汗,凡举措利害,可善择其宜。”

战事结束之后,李勣入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勣的才干与忠贞,博得了唐太宗的亲重和殊遇。有一次李勣患有暴病,药方说胡须灰可以治疗,太宗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胡须剪下,为他调药。

李勣感动得涕泪交流,在入谢时顿首出血。翌年,李治立为太子,太宗让他辅佐太子,因转任太子詹事,加官特进,仍知政事。在一次宴会上,太宗对李勣说:“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李勣流泪辞谢,噬指流血。不一会儿,李勣喝醉了酒,太宗脱下御服,亲自披在他的身上。

贞观十八年(644年), 唐太宗御驾亲征进击高丽,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兵、骑兵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兵计六万人,向辽东进发。翌年三月,李勣从柳城(今辽宁朝阳)出师,先虚张声势,给人以出击怀远镇的假象,而暗中进军甬道。四月,从通定镇渡过辽水,抵达玄菟(今辽宁铁岭南)。高丽惊慌失措,关闭城门自守。接着李勣攻占了盖牟城(今辽宁抚顺),俘虏了高丽军二万余人,缴获粮食十几万石。李勣又乘胜进军,兵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下。

李勣开始攻城,唐太宗也率一万甲骑赶到。高丽害怕唐军抛石车,乃于城上积木筑战楼,以抵御抛石。李勣把抛石车排列在城下,抛石击城,块块巨石飞射城上,无坚不摧;另一方面又用撞车撞其楼阁,所撞之处,无不倾倒。这时又刮起了南风,李勣乘机纵火,点着了城西南楼。大火迅即蔓延到城中。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全城立时浓烟滚滚,烈焰腾腾,城内一片混乱。

唐军一举攻克了辽东城,烧死俘虏高丽兵万余人。 在攻占辽东城后,唐军乘胜围攻白岩城(今辽阳东南)。白岩城靠山临水,四面险绝难攻。李勣以撞车撞城,又用抛石车飞石击城,飞石流矢雨点般射向城中。高丽守将孙代文抵挡不住,遂举城请求投降。于是唐军又攻占了白岩城。

贞观二十年(646年),刚从辽东班师不久,薛延陀部发生了内乱,李勣奉命率兵讨乱,在乌德鞬山大破其军,大首领梯真达官率众投降,咄摩支可汗向南逃往荒谷之中。李勣派通事舍人萧嗣业前去招降,其部落犹首鼠两端,李勣遂派兵进击,前后斩首五千级,俘虏三万余人。

唐太宗十分欣赏李勣的军事才干,又钦佩他的忠诚。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在临终之前,唯恐他身为两朝元老,难以驾驭,特意将他出任为叠州都督,并向太子面授机宜,说:“李勣才智有余,屡更大任,恐其不厌服于汝,故有此授。我死后,可亲任之。若迟疑顾望,便当杀之。”李勣心如明镜,他领会唐太宗的用意,奉诏之后,“不及家而去”。

急流勇退自求解除高职支持废立免遭杀身之祸

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召回李勣,授任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进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不久,又拜尚书左仆射。他惧怕盈满,遂于永徽元年(650年)上表,请求解除了左仆射职务,但仍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知政事。四年,又被册为司空。早在贞观年间,李勣就以勋庸图形于凌烟阁,功高至此,高宗又命人再次为他画像,并亲自为他写序。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昭仪武则天为皇后。此事在朝臣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以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们坚决反对,李义府、许敬宗等政治上的失意者却极力支持。李勣在表面上同意长孙无忌等大臣的意见,而暗中却赞成此事。他曾与许敬宗等人“密表劝请”。这年九月,一天退朝后,高宗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再次商议废立皇后之事。

褚遂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表示誓死力争。李勣见此情形,却“称疾不入”,巧妙地回避了政治漩涡,而褚遂良因死力相争,几乎招致杀头之祸。过了几天,高宗私下向李勣表示:自己愿立武昭仪为皇后,顾命大臣坚决反对,自己感到棘手难办。李勣不以为然地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李勣虽未明言支持立武昭仪,但他劝高宗把此事看作家事,不必理会外廷的意见,实际上是支持高宗废立皇后的举动,因此,“上意遂决”。



李勣没有阻止高宗废立皇后,引起后人争议

在李勣的暗中支持下,唐高宗不顾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决定立武则天为皇后。这年十一月初一日,高宗临轩,李勣奉命赍玺绶册封武则天为皇后。

在废立皇后一事的激烈政争中,决定了朝臣的沉浮。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反对派,先后被贬到地方,有的自缢身死,有的被治罪。支持者李义府等人则飞黄腾达,李勣也格外受到亲重。在高宗东封泰山之时,他任封禅大使。在途经他的故乡时,皇后亲自去看望他寡居的姐姐,赐给衣物,还封为东平郡君。李勣不慎坠马伤足,高宗李治亲自慰问,并把御乘赐予他。

勇猛善战高丽灭国功勋显赫陪葬昭陵

乾封元年(666年),唐朝再次出兵高丽。十二月,唐高宗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六总管分水、陆两军出发。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将军风采不减当年,能谋善断,指挥若定。翌年二月,李勣率军渡过辽水,抵达新城(今辽宁铁岭南),他对诸将说:“新城是高丽西境镇城,最为要害,若不先图,余城未易可下。”遂至城西南,依山筑栅,围困新城。城中窘迫,遂开门投降。由于攻克了新城,进军很顺利,“自此所向克捷”,接连攻下高丽十六城。

总章元年(668年) 二月,李勣率军攻下扶余城(今吉林四平),高丽王子泉男建派五万兵前来救援,在薛贺水与唐军相遇。李勣军奋力冲杀,大破高丽兵,斩获三万余人,接着挥师南下,同年九月攻克了大行城(今辽宁丹东南),唐军诸路人马与李勣会师,进至鸭绿栅,再破高丽兵,追击二百余里,攻下了辱夷城,进而包围了平壤城(今朝鲜平壤)。 高丽王高藏派王子泉男产率九十八人打着白旗投降。

李勣又活捉了泉男建,于是“高丽悉平”。李勣胜利班师。在到达京师近郊时,高宗先命把高藏献于昭陵,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唐太宗;然后具备盛大的军容仪式,高奏凯歌,进入京城。为了嘉奖李勣的赫然战功,加封太子太师,增实封通前一千一百户。

总章二年(669年)十一月,李勣患病,且病情逐渐加剧。高宗及太子屡赐良药,又召回其在外地的子弟侍臣。子弟请医治病,李勣不许进门,说:“我山东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滥居富贵,位极三台,年将八十,岂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宁容浪就医人求活!”李勣见房玄龄、杜如晦辛苦创家立业,但后来被不孝子孙倾家荡产,深感痛心,他自以为病体难愈,遂把子孙们召来,当面向其弟李弼嘱托后事说:“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孝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十二月三日,李勣病卒,享年七十六岁。高宗悲痛地流着眼泪说:“勣奉上忠,事亲孝,历三朝未尝有过,性廉慎,不立产业。今亡,当无赢资。有司其厚赗恤之。”令在光顺门为他举哀,七天不上朝。并赠官太尉、扬州大都督,谥贞武,陪葬昭陵。在安葬那一天,高宗于未央古城楼哭着送丧,还诏令百官送丧至故城西北。所造坟墓按照汉

代卫青、霍去病故事,形似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以旌表他破突厥、薛延陀之功。这座形似三山的坟墓至今仍矗立在陕西礼泉县九嵕山之下,成为其功绩的历史见证。

李勣在其戎马生涯中,能谋善断,有杰出的军事才干。他每次行军作战,“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因而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征服高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唐太宗曾高度评价他说:“参经纶而方面,南定维扬,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勋书册府。”又极口称赞他说:“古之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把他与李靖一起,誉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庙。


来源: 看中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义薄云天 大唐名将--李勣(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