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关于12个月花神的传说(组图)
近人左华成先生在其《花语花诗花谱》中列出的各月的代表花:梅花、海棠、牡丹、芍药、石榴、莲花、紫薇花、木犀、菊花、茶花、红梅、腊梅。但在花神的传说中,专管人间百花的形质、时序与生死荣枯的花神女夷,承王母娘娘之命,选定梅花、杏花、桃花、牡丹花、石榴花、莲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花、山茶花、水仙花,为十二个月的当令花。正月梅花
梅花开于雪花飘飘的岁寒早春时,为农历正月的代表花。其冰清玉洁、一身傲骨尤其为世人钟爱。梅花的花神众说纷纭。一说是北宋诗人林逋,他隐居于西湖孤山,终生不仕,而酷爱梅花和白鹤,有"梅妻鹤子"之说。一说是明代戏曲<<牡丹亭>>中的柳梦梅,他梦见在梅花树下遇见为情而死的杜丽娘,其后杜丽娘还魂与柳梦相结合,成就一段曲折姻缘。
还有说梅花花神为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寿阳公主到宫里梅花林赏梅,一时困倦,就在殿檐下小睡,正巧有朵梅花轻轻飘飘落在她的额上,留下五瓣淡淡红色的痕迹,寿阳公主醒后,宫女都觉得原本貌若天仙的她,又因梅花瓣而更添几分美感,于是纷纷效仿,以梅花印在额头上,称为"梅花妆",世人便传说公主是梅花的精灵变成的,因此寿阳公主就成了梅花的花神。
二月杏花
杏花一说是键人氏,他教人取枣、杏用火煮食。一说为杨玉环,唐玄宗宠妃,安禄山之乱平息后,玄宗欲移葬贵妃,但见马嵬坡下一林杏花,故后人以杨玉环为杏花花神。
三月桃花
桃花花神一说是北宋杨家将之一的杨六郎杨延昭,他守边二十年,屡破契丹军。可能是他抵紧外寇就像桃木之能驱逐凶祸一样,故获封为桃花花神。一说为唐朝诗人崔革,因为他曾写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名句。
另有一说为春秋时代楚国息侯的夫人,息侯在一场政变中,被楚文王所灭。楚文王贪图息夫人的美色意欲强娶,息夫人不肯,乘机偷出宫去找息侯,息侯自杀,息夫人也随之殉情。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三月,楚人感念息夫人的坚贞,就立伺祭拜,也称她为桃花神。
四月牡丹
牡丹的花神传说众多,或说貂婵,或说丽娟(汉武帝的宠妃),但是以曾写下诗人李白最为知名。他的三首"清平乐"尽显牡丹风姿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之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五月石榴花
一说为从西域取回石榴的张春。一说为钟馗。石榴里面子儿多,民间一直用其象征寓意"多子多福"。因石榴花开时正籍端午,五月是邪气上升之月,故使钟馗司石榴花,为的是让他护佑儿童。宋朝吴道子画钟馗除妖判官,以后每家多贴钟馗以辟邪。
六月荷花
荷花也叫做莲花,这种生长在浅水中,叶大而圆,柄细长,夏月开红花或白花,花叶清香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远古时便引起国人的注意了。
荷花在六月开,爱荷的人更造了六月二十四日作为荷花的生日,称这天为"观莲节",又为荷花生日。
在晚清画家吴友如笔下,花神为春秋越国美女西施,传曾在苏州锦帆径留下采莲的故迹。而俞曲园则以南北朝时王俭为六月莲花男花神、唐人晁采为女花神。
七月兰花
花神据说为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曾以兰蕙自喻。他深爱国家,但见朝政腐败而自己的政治理想又无法实现而投泪罗江自尽。
八月桂花
花神一说是五代的窦禹钧。他教子有方,五个儿子皆为达官显臣,他们父子被誉为"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另一说为西晋荆州史石崇的爱妻绿珠,她善吹笛而貌美。赵正司马伦的同党孙秀曾想夺绿珠为妻,致石崇为赵王所杀,绿珠堕楼殉情。人们以桂花之散落喻绿珠,并封她为桂花花神。
九月菊花
花神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爱菊、种菊、赏菊、赞菊,以菊花为友,曾写下很多咏菊的诗句。
十月芙蓉花
花神为明代徐复祚《红梨记》中一烟花女子谢素秋。山东才子赵汝州与汴京名妓谢素秋有一段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经数次曲折,赵汝州高中状元,与谢素秋终成眷属。后人感谢素秋对爱情的真诚执着,让她司芙蓉花花神。
十一月山茶花
山茶花的花神传说是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诗人,文学家。山茶花开放在寒风细雨的农历十一月,花朵五彩缤纷,有大红,粉红,紫白,纯白等。百的色胜玉,红的如火燃烧淡赤。万紫千红,飘香吐艳,为寒冷的大地增添了几分愉悦的色彩。白居易是唐代知名的诗人,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备受称赞而闻名于世。传闻中并没有说明为什么白居易是山茶的花神,或许是诗人不畏强权的性情,如同山茶的不畏寒风细雨吧。
十二月水仙花
花神据说指洛神。由于水仙花生于水边,其姿态飘逸清雅,有若凌波仙子,所以人们以洛神为水仙花花神。也相传是娥皇与女英。据说,娥皇、女英是尧帝的女儿,二人同嫁给舜。姊姊为后,妹妹为妃,三人感情甚好,后来,舜在南巡崩驾,娥皇与女即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便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二人也成为蜡月水仙的花神了。 七月荷花花神——林昭;八月桂花花神——冯元春!!!十一月菊花花神——秋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