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郑板桥(图)
来源: 大纪元http://img.kanzhongguo.com/dat/thumbnails/22/2014/05/27/20140527130244513_small.jpg
相传郑板桥在乾隆年间奉调在潍县上任知县,在这期间他为官清廉,兴利除弊,取得百姓的爱载,但是最后因收缴了当地豪绅的罚款,而遭到了陷害,而至罢官。
那板桥在潍县期间也题过几幅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令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这一匾额,根据民间传说,有一年板桥听了人民说城东南有一座云峰山,山上有很多历代的石刻,那板桥专程的来到云峰山去看一块春秋战国时代留下的“郑庄公碑”,由于天色渐暗来不及下山,于是不得已借宿了山间的一座小茅屋,这茅屋的主人,是一位儒雅的老人,自命是糊涂的老人,言谈之间,出语不俗,板桥环视室内,见室内的陈设中最突出的是一件硕大的砚台,足有一方桌面的大小,石质细腻,雕刻精美,真是世间罕见之物,令板桥大开眼界。
于是老人请板桥题字,以便镌刻在砚背之上,板桥欣然慨允了,他细思老人必有来历,便提了“难得糊涂”四个字,并盖上一方新刻的:“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之印章。
因砚石过大,还有不少的空隙,板桥便请老人作一跋语,老人也很兴至,便提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也用一方印:“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板桥一见大吃一惊,心中已知这位老人必不是等闲之人,从印上看应该是一位退隐的官员,细谈之后,方知原因,于是板桥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当下见砚台尚还有空隙,便再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老人见了大笑不已。
“难得糊涂”深刻道出了板桥内心中对当时政治的复杂,官场的昏暗,心中充满的无奈与感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