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water 发表于 2014-6-4 20:04:56

中国鲁莽高价对外收购 重复日本的错误(图)


  耶路撒冷一家商店中出售的Tnuva软干酪。Reuters
  在以色列,几乎随便哪两个人都会对某件事有不同意见,但该国最大的食品生产商Tnuva则总是能让人们取得共识。
  Tnuva生产的牛奶、奶酪、酸奶和鸡蛋,是每个以色列人从婴儿期开始的固定早餐食品。如今,该公司发现自己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处,只因为它被中国国有企业巨头光明食品(Bright Food)所收购,这一交易令以色列民众和政客大感震惊。
  然而,如果更仔细地研究一下这笔交易就会看出,要说鲁莽,也只会是买家──其收购行为或许是更普遍的胡乱挥霍国家过剩资金现象的一个缩影。
  不是谷歌,也不是苹果
  Tnuva原本是一个农民合作社,有6,630名员工;在中国买家上周根据25亿美元的公司估值收购了其56%的股份之后,Tnuva成了一家外资公司。
  以色列人习惯了外资收购,但是这一次有所不同。
  过去十年中,以色列大约发生了800多笔、总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外资并购交易,大多是美国企业收购软件、硬件、生物科技或互联网相关初创企业。然而Tnuva并没有高科技业务。它生产盒装牛奶、冻鸡和鱼排,而买家既不是谷歌也不是苹果,而是中国共产党。一些以色列人怀有警惕之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劳工律师Shelly Yachimovich警告说,没有哪个正常国家会把食品安全以及整个牛奶行业交到外国势力手里。而且以色列议会经济委员会(Knesset Economics Committee)主席、前世界银行(World Bank)经济学家布雷弗曼(Avishai Braverman)想要知道的是,如果爆发战争,而中国的利益与以色列敌人一致,则会发生什么情况。他问道,到那时候Tnuva是什么身份呢?
  同样持怀疑态度的工人们也对这笔交易提出抗议,而且少数股股东称,这家公司曾是一家纯正的以色列公司,他们情愿卖掉这家公司的股份,也不愿与一个外国政府为伍。
  这种担心有些大惊小怪了。因为首先,Tnuva已经是一家外资控股公司,该公司已于2007年被英国投资基金Apax Partners收购,当时对该公司的估值为10亿美元。若要抗议Tnuva被收购,也应该是在2007年时抗议,因为考虑到Apax Partners是投资基金,此类基金收购一家公司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日后再出售。
  其次,与Apax不同的是,光明食品自身经营的就是食品业务,该公司进行收购是为了实际持有并经营Tnuva。此外,中方还承诺该公司的管理层、首席执行长以及经营仍将由以色列人担任和掌管。
  前面提到的发生战争及产生相关影响的说法也太过牵强。为Tnuva供货的620家农场全部位于以色列,该公司生产、分销以及客户也都位于以色列。因此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控股的外资公司不可能迫使该公司的整体业务违背以色列的国家利益。
  实际上,以色列公众或因此次交易而受益。Tnuva不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以色列品牌,这使得以色列能够更容易地降低该国的乳制品进口关税,自2011年以色列爆发食品价格导致的数千人抗议游行以来,这正是该国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中国收购方没有不良动机的情况下,确实有理由相信Tnuva的业务将会增长,就业安全将得到加强。实际上,这一交易令人心生疑问的地方是在中国收购方这一边。
  中国的收购方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从行业角度来看,中方的收购有其合理性。
  曾几何时,牛奶、奶酪和麦片还是舶来品,但中国迅速扩大的中产阶级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中国企业满足这一需求无可厚非,但是中国收购海外供应商的策略却有些问题。
  收购Tnuva不过是光明食品众多收购交易中的一笔。
  总部位于上海的光明食品是中国第二大食品生产商,该公司曾在两年前以12亿英镑收购了英国麦片生产商Weetabix的60%股份,而此前一年,光明食品以5.3亿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商Manassen Foods 75%的股份。在这两笔交易前,光明食品以5,800万美元收购了新西兰Synlait Milk 51%的股份。
  由于光明食品由政府所有,该公司大举收购资产可能并非完全出于合理的企业战略考量,而更可能是出于大手大脚的官僚作风,这些官僚可轻易从中国3.7万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中支取资金。
  Tnuva虽说在以色列占据主导地位,但从财务角度看并不是一家令人垂涎的公司,去年年度销售额仅略高于20亿美元, 利润也才勉强达到1.5亿美元。为什么花15亿美元,买下一家年 利润仅1.5亿美元公司56%的股权?中国又为何比该公司之前的买家出价高出60%?中国知道它自己在做什么吗?也许中国正在变化的口味所需要的不是外国的生产线,而是只相当于售价一小部分的外国专门技术?
  收购涉及的远不止牛奶。
  从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Ltd., 0992.HK, 简称:联想集团)以21亿美元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简称: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并以29.1亿美元收购谷歌(Google)旗下的摩托罗拉(Motorola)业务,到房地产集团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alian Wanda Group Co.)去年以2,800万美元(比预期价格高出一倍多)购买毕加索(Picasso)的作品,中国正在大肆收购海外资产。这场收购狂欢是由巨额资本盈余推动的──中国手握的美国债券就将近1.5万亿美元。
  中国的很多海外投资项目都十分稳健,但有些已有点类似上世纪80年代日本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投资狂欢。当时日本大笔花钱收购,无论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和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 Inc.),还是凡世通轮胎公司(Firestone Inc.)和福特(Ford)的炼钢厂,都纷纷成为日本人的产业。最具代表性的是三菱公司(Mitsubishi Co., 8058.TO)以14亿美元收购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80%权益的交易,六年之后洛克菲勒中心即宣告破产。
  有关日本正在买下美国的担忧很快就让位于通胀率和利率上升、股市暴跌以及令人瞠目的房地产泡沫破裂,而这些变故之后又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停滞、毫无效果的刺激计划以及所谓的“失去的十年”,日本戏剧性的战后经济增长就是在这个十年减速直至停止的。
  Tnuva不是洛克菲勒中心,但为了买你甚至并不需要的东西而支付两倍的价格,这正是1989年日本人的所作所为,也许这也正是中国人现在的所做作为。
  作者Amotz Asa-El是《耶路撒冷邮报》(Jerusalem Post)前执行编辑,目前是耶路撒冷Shalom Hartman Institute的研究员。本文译自MarketWatch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鲁莽高价对外收购 重复日本的错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