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帖子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1611|回复: 1

阿波罗网首发:正在失效的大中华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30 11: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七以来,香港人民一直在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最近又掀起了“占中公投”风潮,实际上,很多香港人也在怀念英占时期的好日子,盼望恢复从前的英属殖民地状态。尽管很多人怕沾上“汉奸”这个词,但内心世界已经是“汉奸”了。很多局外人都纳闷:早知如今,何必当初?当初不是香港人哭着喊着的要回归祖国吗?回归后,有些香港人的煽情也的确够肉麻,就如受了后娘虐待一样,嗲声嗲气的向亲妈哭诉委屈。当时大陆的很多民众都在讽刺这类爱国贼:人家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不知感恩反而以怨报德?端着肉碗骂娘,什么东西?知道共产党统治下的大陆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吗?

这就难怪英国人不仗义放弃香港了,因为这完全是当年香港人大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恶果,纯属自作自受。其实这段历史刚刚不久,是可以回顾的,人们清楚的记得,早在九七回归前的八十年代初,除了中共搞“七子之歌”式的煽情,很多香港人(以文化界为主)自己就在发贱。当时是什么形势?邓小平刚刚结束杀人立威的八三严打,又开始给吓得噤若寒蝉的中国人胡萝卜吃了,这根胡萝卜就是爱国主义,用爱国主义为那些痛恨中共践踏人权的民众洗脑:你可以不爱党和政府,但你要爱国呀。八三严打,当然也吓傻了香港人,于是邓小平又操起了另一根胡萝卜民族主义,开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煽民族主义之情,什么《龙的传人》,《霍元甲》等流行歌曲和影视盛行一时,到处都在模仿张明敏,穿了一二九运动时的学生装,故作深沉的大唱《我的中国心》。

既然是殖民地,那就是市场经济,一切都以利益为重,文化界也是一样,所以香港演艺界的戏子成龙之流,都想进入大陆赚钱,纷纷作秀卖萌向中共献媚,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以李嘉诚为首的香港富翁们更是逐利的大只苍蝇,一味讨好中共,以便进入内地做大单生意,而普通市民根本就没有话语权,民意无从表达,反正谁来统治也是小百姓,只能听天由命。在这种形势下,回归已成定局,港督彭定康肯定是很清楚,他要如实向上反映:民心已经留不住了。撤切尔则尊重了肥彭的意见,决定放弃香港。尽管如此,铁娘子还是给了那些吃里爬外的香港富豪们五百个加入英籍的名额,并对香港市民开放了加拿大移民。这种局面,有点类似大陆沦陷前的上海,大资产阶级见利忘义与强权合作,小资产阶级欢呼雀跃以图发展,中产阶级则害怕共产纷纷逃窜。

“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的核心,是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问题,香港回归后的几年,还是“马照跑,舞照跳”,相比大陆有人身自由,但很快大陆也是“马照跑舞照跳”了,也搞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国两制”的主要优势就没了,所剩下的就是和大陆一样的政治上的一国同制,一国专制,即:“有不平,不准闹”。所以从实质上讲,香港人现在争的,已经不再是“马照跑,舞照跳”的意识形态自由,而是“有不平,就要闹”的政治权利。从百年前的割让到九七回归,从邓小平的“五十年不变”到今天的白皮书威吓,可以说香港人经历了他们的本土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前世今生。

一位香港网友指出,香港的民族主义始于“大中华胶”。“大中华胶”,是对大中华主义的嘲讽。懂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环氧树脂等“万能胶”之所以能够粘结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物体,就在于它产生了范德华引力和氢键之间的吸附力,这个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化合键作用,通俗的讲也叫亲合力。大民族主义,就是各种持不同政见者之间的亲合力。抗战时,中共就是这桶大中华树脂胶的亲合力粘结了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起死回生的。你不总是去拜黄帝陵么?黄帝陵就离延安不远,你拜我也拜,拜来拜去的,就拜到一块儿了,所以“大中华胶”是对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再恰当不过的比喻。

什么是大中华主义呢?就是主张在中国人居住的土地上,只应由一个国家来统治,凡认同两个以上中华民族国家主张者,都是分裂国土的汉奸。在香港舆论中,“大中华胶”有狂义的、广义的及狭义的三种:狂义的,主张中国应拥有元朝时最广阔,包含东欧及中东的版图。这种“大中华胶”显然是荒唐的,就如有希腊人主张拥有阿历山大大帝时的领土,意大利人要求拥有罗马帝国时的领土一样不切实际。广义的“大中华胶”,是指清朝或民国的大中华版图,主张恢复鸦片战争前的领土,废除清朝时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也包括了向俄罗斯讨回割让领土,反对外蒙独立,否定中共建政后的一切领土割让。最后是狭义的“大中华胶”,主张在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基础上,收回港澳台湾及钓鱼岛,完成大中华统一大业。九七回归,就是以狭义“大中华胶”为动力促成的。

香港人的爱国主义就是建立在这个“大中华胶”的基础上,它始于清末民初,当时立宪派及革命党都在香港活动,办起了中国第一份报纸《中国日报》宣传爱国主义。到了抗战时,爱国主义宣传则达到高峰。不过从战后的逃港潮看,香港人明显是拒绝共产主义的,这种爱国主义既拒共又拒英。香港人为什么会有反英心态呢?主要原因还是政治权利和社会矛盾问题,因为港督不是中国人,中国人为什么要让外国人管着呢?所以它又是以亲中华民国为主导思想的怀旧式的爱国主义,填补这道爱国裂痕的文化,是描绘前民国及台湾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如李小龙的《霍元甲》等。台湾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张明敏、李翰祥等,他们的作品都在传播爱国主义,这是“大中华胶”的情感之源。民族主义是殖民地文化的产物,本来是个客观存在,谁更能利用它使之成为政治工具,才是问题的核心。

大民族主义往往比虚伪的爱国主义更能维护专制政权,是专制的护身符,民族文化则是大民族主义的基石。中共搞统战之所以屡屡得逞,就是靠了大民族主义,也可以说它是中共发家的重要资本。专制政权用什么来“弘扬”民族主义凝聚人心呢?当然少不了中国人所骄傲的“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正在世界各地流脓的孔子学院就是这个民族文化的代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问题也是历史文化造成的并不无道理,正是因为几千年的皇权才生成了专制土壤,也正是文化的劣根性和民族劣根性才造就了中共这个怪胎。反共,是政治层面的反专制,批判“博大精深”中的糟粕,则是在文化层面的反专制,用中共的话语体系讲,就是“两手都要抓”,“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

八十年代前,中共在香港利用民族主义这方面并不得力,但是八十年代末的对越战争却是个转机,中共煽爱国主义之情,最成功的就是《血染的风彩》这支歌曲,不仅香港人唱,整个南洋的华人世界都在唱,这在客观上就给中共赢得了民意。但纵观上看,香港爱国主义的主线还是两条,一是七十年代与台湾的关系密切的保钓运动,另一个就是“六四”造成的悲情式爱国主义,虽然表面上也是爱国主义,但实质上已经包藏了香港独立的价值观,成龙等亲共式的爱国主义仅仅是其中一个侧面,此爱国与彼爱国并不是出于同一种感情,正如儿媳哭公婆和女儿哭父母不可能是同一个感情。不过时间能改变历史,九七后,香港爱国主义舆论的转化和老一代港人的消亡有关系,也和中共的大力渗透有关系,九七之后,台湾的影响力几乎全部消失,“大中华胶”也完全被中共所利用,但老一代港人的政治理念却在新生代中发酵了,最终催生了今天的本土化运动。尽管还有演艺界的亲共艺人在卖力造势,但毕竟是表演,谁是观众才更重要。

中共玩统战的主要传统招式是借力打力,化敌为我,目前则是用“大中华胶”来凝聚人心,粘结港人,但这些招式目前用在香港人身上,似乎已经不再灵光。香港,只要中共专制不倒,它是早晚要独立的,因为有民主头脑的香港中青年一代很强大,老一代香港人更不用说。尽管这些年中共势力对香港没少渗透,但还是敌不过香港的本土民众,俗话说,黄土地来的就是拱不动黑土地(说的是一种蝼蛄)。从目前香港本土运动的角度看,大陆民主也是前景乐观,因为中共对年轻一代的政治洗脑已经不管用,只能腐蚀欺骗而不能说教,互联网则是对抗中共洗脑的大杀器,无论横店拍出多少“大中华胶”电影,在互联网面前也是一触即化。而且大陆发达地区独立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广东,浙江,都有可能独立,因为人往高处走,中国年轻人口的流向就是发达地区,哪里有年轻人,哪里就生机勃勃,而且文明是一定要伴随着民主思想的。
memed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7-2 14: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1 06: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