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之飞 发表于 2014-7-12 08:34:12

索易漫笔(二)


  在上一章里某曾就索易的一些思想与感触寥记于世,乍一看来那文章仿佛有些深度,但究其实质而言却并未涉及深透,易学中一些最真正需要面世的东西并未向人们诉透。当是时是为心神不宁,却难以作得此类深度文章,更为各方时机不宜,所以未敢捉笔。而今却趁了这五一假期时间,众人皆闲我独忙,于若干嘈杂之外而可以专心渐渐记事之。
  易学中真正最需要面世的东西是什么呢?我想首先却应是它的卜筮之法,如此方才可以让世人“玩易”而懂易,融“玩”与“学”于一体而“敬”易,由是真正全面体会中华哲思之大道,从而真正悟透中华文化精髓。
  《周易》系辞上传(zhuan,“篇”之意)解述的,主要就是占筮的理与法,下传解述的主要是易学的史事与道。在上传的第九章里言道: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以扐(音li)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这段说的就是占卦的具体方法,释意为白话(南怀谨/徐芹庭 译著)则为:大演天地之数以卜筮,是用五十根蓍草,(无则用竹代之,一加至十减五行为五十。)其用唯四十九根而已。(留一不用,放回袋中以象太极。)任意分作两堆以象两仪,从右手堆中取一根挂于左手小指无名指间以象三才,以四根四根分之以象四时运行,先以右手取左边的蓍草,以四根四根数之,将其馀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持于无名指与中指间,以象农历的三年一润,再以左手取右手堆的蓍草用四四分之,将其馀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挂于中指与食指间以象征农历的五年两润。如是将挂于左手的著草取出,非五即九,即成一变,是谓再扐而后挂。复将左右堆之蓍草(非四十即四十四)合之再顺“分二象两”至“再扐后挂”之序行之,将挂于左手指之数(非四即八)取出。是第二变。再合左右堆之蓍草合之,再顺前面的次序,复将挂于左手的著草取出(非四即八),是谓第三变。复将左右堆之蓍草合之,如三十六根则为老阳记以“□”,卅二根为少阴,记以“――”,廿八为少阳,记以“-”,廿四为老阴,记以“×”。由是三变成一爻,十八变即成一卦。占法则以老阴老阳为断,无则以卦辞为断。
  二位先生之白话译辞句逗或稍有误外,还是相当详适准确地说清了占筮的方法,而某于其中有一些体悟,一并叙于此。首先是工具物件问题,要用什么好呢?这里的关键可能应是占筮之物的“通灵”要求为关键,当然蓍草为佳,竹枝次之,另外,如果玉及龟甲能琢成细棍儿,应当也是可以的,只是蓍草竹枝更易普及罢了,黄金白银之类的金属是不行的。其次是数理程式问题,有些人或者认为这样的推算是否过于繁杂,从道理上讲也就是六次一二阴阳之辩而已,用别的更简洁的方式,譬如掷硬币来定阴阳,六下,不也成一卦了么?我的回答说:不行的!如果你认为如此可以,那么你可以独自立教,而不能用了易学来推演。既然用了先祖伏羲及文王的易学,就得按照他们定下的方式进行,即使“宇宙级别的特殊材料”也不可以例外。再次是推理定性问题,由今推来,从初爻始至终爻,以五爻及终爻定性;由今推往,从终爻始至初爻,由二爻及初爻定性。另外以老阴老阳爻为大肯定性,少阴少阳爻多不确定性,凡占得少阴少阳爻为主爻终爻之卦,及多为少阴少阳爻,则要反复观摩体会相关总卦解、彖辞、爻辞、象辞才好,所以在行事的过程中对于卦爻的老少爻象也必得记录好。
  其次易学中真正最需要面世的东西,我想应是易学内中自身所蕴藏的品性德学教诲。夫古圣人之创易,虽然教谕世人占卜探象作事是手段,但不为目的,不是其最本衷处。圣人创易之目的却是通过占卜而找求解决某事的方法,进而达到太平天下之目的。太平天下,这也仅仅是为“表”而不为“里”。易学之创立,最关键初衷处却是为了教示人们在对宇宙阴阳万象世界有了系统觉识之后,顿生无限敬畏谦诚审慎之心神态度,由是在品性上大居下而能够承载万物生生不息之内动力以前驱发展,这便是“里”,由是而表里合一,达至圣人所费尽一切心机所欲解决的终极问题——人类世界的生存与发展,这同样也是现今人类世界的终极问题,它只有首先从人的品性处着手立德,让人具有无限敬畏谦诚审慎之大德,才能让人类以厚德载物承道以前驱。而解决事物的方式方法,相对于这个角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认为是“形而下”的东西了,是一些具体操作上的东东。并且其实现的方法绝对也是多样的,所以,易学的占筮功能是应位居其教谕功能之后的,想预知前后事,不仅仅可以通过占筮完成,也可以通过逻辑推演完成,也可以通过感知遥测而生念,方法不是唯一。易学的教谕功能,教人以处世立身,教人以察言观行,教人以观天洞地,教人以对应万物,教人以化一参两,教人以千万变化……这才是最为关键之处。
  再次我们要理解圣人立易概念之精髓,是为“生生之为易”,“生存、生长、发展、变化、易动”等等,一切存在并发展着的敬含神灵的人类社会生灵世界,便是整个易学所要面对的全部,它是一个整体,并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不断往复着的东东,虽然由于时间的推移,每一天斗转星移,日月东升西落仿佛总是一样,可今朝不是昨夕,明日更加美好,这便又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精髓之处,从这里我们后人便可以获得不懈前驱的动力以使整个人类(生灵)世界永存。所有的一切都只为索求且论证:生生之为易,追寻着一种变化发展中的人类文明永恒。这里既有着一种社会循复的思想在其中,又有着一种发展变化的观点在期中,与西方黑格尔逻辑之“否定之否定”发展思想有着相通性,但又有着不同,西方那一套是一个线性升降的观点,适宜于探研,而易学则有着一种散漫大发展的社会进化情调。适宜于大修为之基础。这里是易学内所深深内蕴的社会循复发展思想,乍一看就像是人类社会在转圈一样,但从它最后两卦“既济”“未济”卦来看,却正是把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发展大道理囊括其中,以寓示着人类(生灵)世界的无穷限处,仿佛一组无限链接彼此上下相扣的圈,这一点中的社会逻辑用黑格尔学说中“否定之否定”概念可以得到很好解释。然就在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最为关键而仿佛“无聊”的疑问:你(人/生灵世界)究竟从何处来,往何处去?这个疑问目前的科学解释还是非常苍白无力的,只有一个非常哲理的“无赖”回答或可以让人会心一笑,那句话且是:从来处来,往去处去!某尝看过一些科幻书籍并于此处迷索过,并以此而探定:浩渺宇空的主体或不是实体世界,无形的一切“声色热磁光念力”等等无形世界才是宇宙之最为熙熙攘攘之处,物体大脑物理神经之于精神感受思想念力,或只为载体,而非其产生功能,于此,便有两个界定:一是时间上的先后主客之分,二是行为上的主动与应受之分,以此明确究竟应当怎样认识思想感念之意义。
  之后我们若要探研易学,则需要我们懂得其哲学思维之基石。在前文曾经说过,中华易学更多地从系统、辩证的思维角度去探索世界,这就是易学的哲学基石,这就要求他的后继研究探索者观测世界要更广更全更深,而不能常常沉迷于西方逻辑观点去论证万物,这就要求人们首先从浑沌太极着手,由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生六十四卦,由是而万物类象,自成大千世界。由是以一个完全的系统的世界参习阴阳之辩,衍生而成多维世界,万千世界。不过,从古圣人立易至今,即便是周易也有三千余年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而易”,许多事情虽然万变不能离其宗,但又不再似得从前,社会现象与从前相比也是同理,整个世界与原来相比不知要纷繁复杂了许多倍,人类及社会生灵的生存生活节奏也要快了许多,所以某昔日“玩易”之时曾有思考,一二之辨之数理象结构或当论证于0一、二三之结构(参见拙文《谈谈数理逻辑》),由是按古圣贤之八八六四卦理法与结构,增加无形世界之卦象,由一而两,而三,进而推演出九九八一卦式,以至无穷理象逻辑世界,是为九九叠加而成八十一卦,如此或可更真更细体现出现代大千世界来,但因种种原因,特别是那“伟大光荣正确”的“先进阶级”之“先锋队”之“特色”折腾影响之下,终究没有能够做成,不知日后还能不能再有着这样的机会。
  再后是对于中外先辈圣贤之学,是神灵加持的生成与人类心智的净化提升,我们后人必当要要虔敬其精神,崇恋其真知善德,而不迷恋于格式与外形而使生灵世界的前行脚步缓行,这就要求我们在诸多学习探研其内涵真知之时,当以“万变不离其宗”为要义,抓住其内核去思索一切大道大德,在这过程之中,先贤之学拘于当时社会生产状况或诸多看法可能有误之处,则亦应是我们后人应予之改正提升之处,而可以使人类整体的认知水平无限提升。如此过程,虽然有着逐步纠正扩展的意义,但却没有任何使当后人骄怠狂妄的地方,恰正相反,你恰当更加敬畏神灵,立于先祖圣德之肩头而谨慎前行,才能生成加持,扩展自身认知,推进正常教化。很多人对人的“加持力”颇多神秘,不知如何形成,而今我却与君可言:虔敬神灵圣贤先祖,便是之“加持力”生成的最为重要法则之一,另外还须有个人修炼。
  最后需要述说的是所有愿意趋善之士于此类道学的学习与认识的问题,这仿佛是一个与大道修为相关性不大的事儿,缘由“只因为学修只属个人缘法,而不相干于法道本身”,也就是说:你能不能懂得大道,领悟神旨,是因为你个人自身的性灵慧根与意志,与别人是无干的!这样的观点从纯粹逻辑上来说是成立的,但这也正是如此类的观点,缺少普渡与传推的思想,由而使得中华道义几千年的流传常常难以与现实大社会相结合,由是而使它难以获得大发展实现的支撑力,而渐显衰微,从春秋百家思想到如今的一些“砖家”奇谈,从这样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便能窥豹一斑。然究竟应当如何宏扬中华大道呢?这里有着两个层面的作为,第一我们必得要作好知识层面上的宣传讲解与普法宏法,有关的各类的真经道文,是需要正义向善的社会自身组织本身进行作为,进行教育传授的,然而在中华奇葩时代里不仅不能如此而为,恰恰相反还“梵经坑儒”,谎言洗脑,如此作为如何不让仁人击节,义士扼腕!第二在基于对大道大德知识理解掌握的基础之上,还有修为修炼的领悟与顿开。这里从某种意义上有着一种“为道日损”的含义,它是“懂”后之懂,达到整体的融汇与贯通,在大系统的基础上产生(修成)加持的意义,由是道念或可以实现与物理的结合,直接通渡到大无形境界。当有一天,人们能够自由地再从无形世界转化到有形的世界,或许意味着又一个奇异世界的到来。
  探研中华哲学大道,自笼统易学为始,要从“道、德、仁、义、礼、智、信、法、度、利、政、兵”十二大哲学概念(体系/范畴)去理解世界,要从“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诚(以务本)、信(以交友)、笃(以创业)、韧(以临挫)、谦(以待人)、和(以处世)、正(以索道)”九字去修炼养习个人心性,净化与升华自家的道德品行,万万不可如得当今一干人等,挂着羊头卖着狗肉,圆着稀世之大谎言,干着奸淫偷盗杀人越货之大勾当,这不仅仅是戕害了别人,也将置自身于万劫不复之地。
  而今孟之飞不自量力妄图以自家的浅薄识见欲图阐释易学,思量重新把它全面地络合起来在整个华夏文明社会甚而人类世界普演,如此而为,从一个角度而言是为易学,从更宽更系统的角度来说却是指望能够重新论证中华哲学文化系统,从一个系统的、更易于标识理解记忆悟会通幽的模式去把东方哲学思想之精髓普传于世人,以可以使之推行于俗世众生。尤其在而今中华的推行,尤其是在畸形谎言、道德沦丧苦难重重的地方,他的重新流传与普及于世,将会把中华二千多年的专制集权思想钳锢折叠起来,或可以作为引导炎黄儿女进向光明的大哲思之一而辉煌。自当东方思想如此“立正”之后,神州大地或将更有着一场大智慧地启蒙与激发,从而使地球生灵与浩渺宇空通融。
  易学及中华文化的重修与推演流传,将重新是一个标志,或将喻示着一个时代的新生。




贵州铜仁孟之飞二0一四年七月六日午时终稿于黑松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索易漫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