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与马谡死因之谜
失街亭与马谡死因之谜作者: 龙城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蜀国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军一出祁山,讨伐曹魏政权。诸葛亮令赵云、邓芝为疑军(佯攻部队),占据箕谷,诸葛亮本人亲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日的甘肃境内)。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不战而叛魏归蜀,一时间,关中震动,惊动魏明帝曹叡亲临长安督战。曹叡派曹真、张郃率军抵御蜀国的入侵。
诸葛亮指挥蜀军在魏国军事力量薄弱的陇西地带展开突袭,力求在魏国做出反应之前占领整个陇西地带。从地形上来看,魏军如想尽快救援陇西,并击败蜀军,只有街亭一条路可以走,是因为其它关隘太险峻,魏军几乎没有机会越过去,因此街亭成为当时魏蜀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
诸葛亮也意识到了街亭的重要性,因此任命中参军(大约为参谋长)马谡为前锋,统兵上万镇守战略要地街亭。而魏国,则出动了五万魏军,由张郃率领,突袭街亭。双方在街亭展开激战,结果马谡败于魏将张郃之手,蜀国失去了北伐进军的咽喉要道——街亭,防线上出了漏洞,不得不退兵保守汉中。蜀军先胜后败,一出祁山失利。
一、蜀魏双方前军统帅简介
街亭之战蜀军前军统帅马谡生平简介: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少时素有才名,和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马良、马静、马季、马通、马谡)。初以荆州从事随刘备入蜀,曾经担任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事。刘备临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不以为然,仍然非常器重马谡,并用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在当时蜀国同僚中是出类拔萃的,连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也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
诸葛亮在出兵平息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之前,曾咨询过马谡有什么好的建议。马谡对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疆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诸葛亮非常赞同,并且采纳了他的意见。然后有诸葛亮七擒孟获,收服其心,之后,南方的少数民族果然在诸葛亮有生之年再没有造反。由此可见,马谡确实足智多谋,是有才能和远见的。所以诸葛亮才器重他。
但使马谡名留青史的事件,不是他为诸葛亮献了平南之策,而是他失守街亭,后被斩(一说下狱死)。
街亭之战魏军前军统帅张郃生平简介: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也。魏国名将,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东汉末年的时候,张郃应征入伍征讨黄巾军,做到军司马,是韩馥的部下。韩馥兵败,张郃就带兵归附了袁绍。袁绍让张郃当了校尉,并让他带兵攻击公孙瓒。公孙瓒被打败,张郃因功升为宁国中郎将。
后,曹操和袁绍打仗,双方在官渡对峙,张郃给袁绍出主意:“密遣轻骑钞绝其南,则操兵自败矣。”袁绍不听。袁绍派将军淳于琼等督运粮草驻扎在乌巢,曹操亲自带着精兵偷袭乌巢。张郃又给袁绍出主意:“曹操亲率精兵攻击乌巢,必然会打败淳于琼等人;如果淳于琼被打败,那么就将军您就大事去矣,现在应该立刻派重兵援救乌巢。”然而袁绍手下的谋士郭图说:“张郃的计策不妥当,不如去打曹操的大营,他必然回来救应,乌巢之危可不救而自解。”张郃说:“曹操一定会让他手下的人坚守大营,我们绝对打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曹操打败,我们将失去军粮辎重,军心大乱之下,我们都会成为曹操的俘虏。”但袁绍不听张郃的意见,只派了一少部分兵力救援乌巢,而以重兵攻击曹操的大营,却打不下来。然后,曹操果然像张郃预料的那样,击败了淳于琼,火烧了袁绍的军粮辎重,袁军溃散。官渡之战中,如袁绍能听从张郃的劝告,可能三国的历史就将改写了。
郭图非常羞惭,对袁绍诋毁张郃说:“之所以曹操的大营打不下来,是因为张郃不尽力,他打了败仗后还对你出言不逊。”张郃听说后,又气又恨,又怕袁绍加害自己,于是率军投降了曹操。袁绍手下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后,感觉大势已去,于是大半都逃散了。曹操听说张郃来降,大喜。将张郃来降比作微子去殷、韩信归汉。
曹操加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侯。张郃随曹操攻克邺城,大败袁尚。第二年,又随曹操在南皮消灭了袁谭的部队。曹操远征乌桓,张郃与张辽同为先锋。战后,张郃因功升为平狄将军。后来,张郃又参加了征讨管承,征讨陈兰、梅成等人的作战。马超、韩遂起兵反曹时,张郃随曹操出征,在渭南大破关中军。随后,张郃率军围攻安定,击败并招降杨秋。又跟随夏侯渊一起征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并再次打败马超,平定了宋建。曹操亲率大军进攻汉中,从散关入,派张郃率五千步兵在前开道,一直到阳平。张鲁随即投降,曹操班师,让张郃与夏侯渊留守汉中,以拒刘备。张郃又率兵进攻并征服巴东、巴西两郡,把两郡的居民迁移到汉中。刘备派征虏将军张飞为巴西郡太守,抗击张郃。张郃军进至宕渠,张郃和张飞相持五十余日。张郃因失去地利,被张飞所败,而退回南郑。后来,曹操加封他为荡寇将军。刘备进攻汉中,屯于阳平,夏侯渊、张郃率军迎击,张郃负责防守广石。刘备派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间急攻张郃。张郃率亲兵肉搏战,刘备不能战胜他。随后刘备在走马谷烧都围,夏侯渊去救火,从他道与刘备相遇,两军肉搏战。夏侯渊战死,曹军大败。张郃领败兵退回阳平关之东。当时,魏军新失元帅,都害怕刘备乘机来攻打,三军皆失色。夏侯渊手下的司马郭淮对大家说:“张郃将军是国家的名将,连刘备都非常忌惮他;现在军情危急,除了张郃没有人能够安定军心了。”于是推举张郃为军中之主。张郃继任后调兵遣将,安营扎寨,于是军心安定。刘备欲渡汉水来攻,见魏军已列阵相迎,于是只有隔水相持。曹操在长安听说了此事,就派遣使者,封张郃假节钺的权力。曹操随后赶到军前,刘备保高山不敢出战。曹操进攻汉中,不胜,于是撤军,并让张郃驻扎在陈仓。
曹操死后,曹丕继任魏王,加封张郃为左将军,进爵都乡侯。等到曹丕篡汉之后,又加封张郃为鄚侯。并下诏让张郃跟随曹真征讨安定的胡羌,之后张郃和曹真一起入朝到许都的宫中觐见。张郃同夏侯尚一起进攻江陵。张郃率军渡江,攻取洲上屯坞,击败孙盛屯坞里的主力部队万余人。曹叡即位后,令张郃镇守战略要地荆州,与司马懿进攻孙权部将刘阿等人,追至祁口交战,击败吴军。
诸葛亮一出祁山时,曹叡加封张郃位特进,让他统率大军,和诸葛亮手下的将军马谡战于街亭。马谡依阻南山,不下来交战,只是据守。张郃派兵断绝了蜀军的水源,并攻击蜀军,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背反魏国,投降诸葛亮,张郃带兵前去,平定了叛乱。曹叡下诏嘉奖他,增加食邑1000户,前后一共4300户。
司马懿在荆州训练水军,想从沔水入江讨伐东吴,曹叡下诏令张郃统率关中各路军马前去荆州,听从司马懿调遣。张郃带兵到了荆州,那年冬天水浅,大船不能下水航行,只得退回去驻扎在方城。诸葛亮二出祁山,急攻陈仓,曹叡急召张郃到京都。曹叡亲自到河南城,设酒筵酒送张郃,并调遣南北军士三万交由张郃指挥,并派遣武卫、虎贲给张郃做卫队,然后对张郃说:“将军你要是救援去迟的话,诸葛亮可能都已经占领陈仓了!”张郃知道诸葛亮孤军深入,必定缺粮,不可能打持久战,因此对曹叡说:“恐怕不等臣赶到,诸葛亮就已经离开那里了;我估算,诸葛亮的军粮可能都维持不到十天了。”张郃率军昼夜兼程赶到南郑,诸葛亮听说张郃赶到,果然领兵撤退。曹叡下诏张郃回京,加封他为征西车骑将军。
张郃通晓应变之术,擅长布置营寨,预料战势、地形,一向准确,即使诸葛亮都对他有所顾忌。(史书记曰:“自诸葛亮皆惮之”。)张郃虽然身为武将却也爱儒士,曾经推荐同乡卑湛经明行修,魏帝于是下诏说:“昔祭遵为将,奏置五经大夫,居军中,与诸生雅歌投壶。今将军外勒戎旅,内存国朝。朕嘉将军之意,今擢湛为博士。”
后来诸葛亮又出祁山,魏帝下诏张郃统领诸将西至略阳,诸葛亮还保祁山,司马懿派张郃率军追击。张郃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司马懿不听,非要张郃去追,张郃没有办法,只好率军追击。当追到木门这个地方时,如张郃所料,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蜀军的箭射中了张郃的右大腿,张郃因伤死去。魏国追封他为壮侯,让他的儿子张雄继嗣。魏明帝分封张郃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赐他的小儿子为关内侯。
蜀、魏两国先锋官对比:
马谡,足智多谋之士,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更没有带领大兵团独立做战的经验。
张郃,魏之名将,一生经历战阵无数,作战经验极为丰富,且善于根据战场局势来安排具体的作战计划。《三国演义》小说上,张郃似乎显得有点儿窝囊,但史实的张郃则是非常牛的一个将军。
所以街亭这一仗,实际上是魏国的一流将军对蜀国的二流将军,双方主将实力相差悬殊。在未战之前,就已立判高下。而且,很要命的一点,是小马没有忠实执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如果碰到的对手是个庸才,街亭之战的结局或许会改写。但小马将军很悲剧,因为他的对手是老谋深算的张郃。
二、街亭之战
《三国志蜀书马谡传》中记述:“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
也就是说,街亭之战前,诸葛亮与手下众将召开军事会议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应该让魏延、吴懿等久经战阵的将军去做先锋守卫街亭。但诸葛亮力排众议,不顾众将的反对意见,执意要让智谋过人,却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参军马谡带兵守街亭,抵御将会随后赶到的魏军。
实际上,诸葛亮当时作战计划的一部分,就应该有在街亭这地方拖住前来的魏军,等到各路兵力把陇西一带扫平,再集中兵力给魏军致命一击。只要能拖住魏军而街亭不丢的话,蜀军进可攻,退可守。
如果诸葛亮当时派遣魏延、吴懿、赵云或王平他们四个当中的任何一位去做守卫街亭的主将的话,历史恐怕就要被改写了。当然,我到现在也没有猜透是什么原因使诸葛亮非要用马谡而不用帐下宿将。这个,在史书里并没有明确的记述。而按《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说法,是马谡主动要求去守街亭,并且甘当军令,如“街亭有失,乞斩全家”。于是这使诸葛亮终于下定决心派马谡去守街亭。不过,诸葛亮还是感到马谡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因此派蜀将王平做马谡的副将,带兵同去守卫街亭。
三国演义小说中这样描述:在马谡领兵出发前,诸葛亮再三告诫王平和马谡:“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
然后《三国演义》小说中又描述,诸葛亮恐二人有失,又吩咐高翔带兵一万守列柳城,乃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若街亭有危,则去救之。
于是,马谡奉诸葛亮将令,统领蜀军先锋部队两万五千余人赶到街亭。在这之后不久,五万魏军也在张郃率领下赶来。于是两军开始交锋。史书中这样记载:“(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於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王平传》中这样记载:“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这里记载的比较详细,和三国演义小说中所描述的非常近似。
而《诸葛亮传》中则记载:“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史书上记载说,马谡因违背诸葛亮的节度,举动失宜,于是被张郃打败。也说是说,马谡赶到街亭后,并没有按诸葛亮的吩咐办——“当道下寨,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而是把大寨,安在了山上。三国演义小说中大体是这样描述:副将王平劝阻主将马谡:“应该在五路总口下寨;让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守。”马谡不高兴了:“当道岂是下寨之地?这里旁边有一座山,四面皆不相连,而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在山上驻扎军队。”王平说:“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
也就是说,马谡不听诸葛亮的话,也不听王平的劝谏,自做主张把军队驻扎在绝地。被随后赶来的魏将张郃围山,断水源,蜀军军心大乱,随后被魏军彻底击败。
马谡去守街亭后,诸葛亮隐隐感到心里不稳。三国演义小说里这样描述:却说孔明自令马谡等守街亭去后,犹豫不定。忽报王平使人送图本至。孔明唤入,左右呈上图本。孔明就文几上拆开视之,拍案大惊曰:“马谡无知,坑陷吾军矣!”左右问曰:“丞相何故失惊?”孔明曰:“吾观此图本,失却要路,占山为寨。倘魏兵大至,四面围合,断汲水道路,不须二日,军自乱矣。若街亭有失,吾等安归?”长史杨仪进曰:“某虽不才,愿替马幼常回。”孔明将安营之法,一一分付与杨仪。正待要行,忽报马到来,说:“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急唤关兴、张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为疑兵惊之。彼当自走,亦不可追。待军退尽,便投阳平关去。”
也就是说,诸葛亮对派遣马谡守街亭,也不是十分的肯定。心里有隐忧,但是没有说出来。当他看到王平画来的图本之后,大惊失色:马谡无知,坑陷吾军。这时候,诸葛亮明白,用人失误了,严重的失误了。这个失误,将会打乱他的全盘作战布署。当他准备亡羊补牢,派杨仪替回马谡时,侦察兵回来报告说:街亭、列柳城都被魏军占领了。诸葛亮于是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这时的诸葛亮明白,咽喉要路已失,蜀军的防线上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魏军可以攻,蜀军无险可守,只有撤兵才会安全。当然,小说里把王平引数千军击鼓为疑兵,吓退张郃之事,演义到了关兴和张苞身上。
这时的诸葛亮,仍然是沉着冷静的对待这一切。“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余汉中”,即使打了败仗,也有条不紊的率军民撤退。三国演义小说上,又演义出了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之事。
不管怎样,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战略计划,就葬送在了误用马谡上。而更要命的是,从此之后,魏国在陇西开始设重兵,防备蜀国的入侵。这样,诸葛亮以后几次再出祁山都是徒劳无功,因为再没有了像一出祁山那样趁虚而入的机会。
三、马谡之死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中记述: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大意是说,向朗跟随诸葛亮出汉中,一出祁山。马谡失街亭打了败仗,畏罪潜逃了。向朗和马谡私交很好,所以知情不报,诸葛亮为此非常生气,把向朗罢官,让他回成都去了。这里是说,马谡打了败仗,知道这下罪过大了,不敢回去见诸葛亮,只能畏罪潜逃了。(但之后,肯定是被抓了回来。)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则对街亭之战的前后这样记述: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这里是明确说,诸葛亮把马谡给宰了,以谢众。
《三国志蜀书马谡传》中则说: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十九。
这里是说,马谡在监狱里,后来死了。诸葛亮还因为这事哭了。马谡的四哥马良死的时候三十六岁,马谡死的时候,三十九岁。都可谓英年早逝。
而《襄阳记》里边说: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原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於此,谡虽死无恨於黄壤也。”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
马谡临死前,给诸葛亮写了封信,大意是说:您一向对待我,就像对待您的儿子一样,我也把您当成爹来看。愿您能够像舜杀了治水无状的鲧,却仍能够起用他的儿子禹一样对待我的儿子,就不负我们平生相交一场了。我在黄泉之下也就虽然死而无恨了。临刑那天,十万之众为马谡垂泪,诸葛亮也亲自去致祭,而对待马谡的遗孤“若平生”,果然没有辜负马谡临终所托。
《三国演义》小说中说: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参军蒋琬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入见孔明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马谡亡年三十九岁,时建兴六年夏五月也。后人有诗曰:“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小说里,也是说,马谡是被诸葛亮正了军法,给砍头了。
结合《向朗传》,大体上分析一下,就是街亭失守,军败之后,马谡畏罪潜逃了。后来可能是被抓回来,也可能是后来良心发现,又回来投案自首了。反正不管怎么样,在这之后马谡被下狱,然后又被砍头以正军法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