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在中国股市中的风险控制
最近两周中国股市经历了暴涨暴跌。在市场剧烈的振荡中,不少个人投资者经历了账面财富的大起大落,也有不少投资者亏损严重。从这两周的经历中,投资者可以吸取哪些教训呢?
正确认识和识别风险。很多投资者并不清楚什么是风险,他们简单地把下跌理解成风险,而且是唯一的风险,这其实是错误的。所谓的风险是指任何不确定性,包括下跌的不确定性,以及上涨的不确定性,也包括波动率和流动性的不确定性。
在上面这些不确定性中,最大的风险是波动率和流动性风险。如果一只股票价格呈现趋势性上涨或趋势性下跌,趋势的价格波动非常小,这其实意味着该股票的风险较小。因为波动小的稳定上涨那就适合买入,而波动小的稳定下跌那就适合做空或旁观,不存在应对上的风险。而波动率扩大,尤其是短期内波动率扩大,意味着资金方向出现了分歧,且波动率越大分歧就越大,尽管其最终可能实现上涨,但所承受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流动性风险是最恐怖的风险,因为任何价格任何交易产品,一旦面临流动性风险,就意味着无法兑现,那么价格就失去意义了。
从12月第一周开始,上证综指和券商股股价波动率就不断扩大。周一振幅不到2%,周三振幅超过3%,周五的振幅超过5%,且振荡的时间越来越短,程度越来越激烈。如果把上证综指和券商股11月下旬起的这波涨势分割,从波动率开始扩大的12月第一周周一分为前后两段,尽管这整个阶段指数和券商股都在上涨,但前一段上涨所承受的风险要远小于后一段所承受的风险。
指数或价格波动率扩大表面上看是方向不确定增加,但其实隐含在背后的更大风险是流动性可能突然丧失。这个极端表现就是12月9日券商股和大盘由盛转衰。为什么当天券商股股价会出现直线大幅跳水?价格永远是成交的轨迹,是成交情况的滞后反映。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价格出现直线变化,只是因为买卖一方在那个时候完全多于另一方。前一周的市场波动率扩大,不仅仅意味着抛盘的增加,也意味着买盘原来绵绵不断的情况出现了间歇性窒息。直到12月9日,市场突然增加的卖盘,寻找不到任何交易对手,券商股在那一瞬间失去了流动性,于是股价出现了瞬间崩盘。
上述谈到的几类风险,只是风险中的一部分。每个投资者和每个投资机构,因为各自的性格心理障碍、资金规模的大小、交易条件优劣和知识储备的多寡等等,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风险。除了认识风险,还要根据认识到的风险做好应对——风险控制。
接触了一些在这波行情中大幅亏损的投资者,了解到他们并没有风险意识,完全被贪婪冲昏了头脑,其次,也没有风控措施,完全没有。他们通常会犯几个典型的错误。
一、杠杆的错误使用。这一轮上涨杠杆的使用十分普遍,但很多投资者在杠杆使用时,股价越往上杠杆规模就越大。这种追加杠杆在涨势中看起来盈利滚动巨大,但只要一次下跌就可能抹去大部分之前积累的利润,甚至是全部。当然,在高风险区域使用高杠杆,一天之内亏损20%-30%的,就是因为如此。实际上,他们也不懂杠杆的预警线和止损线设置,在流动性风险极端暴露时,也无法有效执行。
二、单个头寸规模过大,但没有止损意识。很多专业投资者或投资书籍建议分散投资,因为集中投资可能意味着风险过度集中。其实并不尽然。普通投资者如果建立的头寸过多,在面临系统性风险时,同样容易造成管理不善,而如果建立单个大规模头寸,那就一定要照看好。如果单个头寸规模过大,但不了解你的头寸,又没有止损意识,不能严格执行,那么这个头寸面临巨大亏损时,自己资产规模就会受到极大连累。最近两周剧烈震荡中若单个头寸规模太大,又随意交易,出现巨大亏损就很正常了。
三、建立头寸过多。这样确实是分散了风险,是否分散盈利暂且不提,在最近一周时间内,市场面临崩溃时,个人投资者完全无法及时处理每一个头寸。如果预警到市场风险来临,但自己的交易执行却手忙脚乱,这就意味着自己交易存在着风险,不仅没能及时帮助避开市场风险,反而可能更加添乱。
四、不懂现金仓位管理。很多投资者都是满仓买卖,对于小规模资金的投资者而言,这并非说不可以,因为他们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要远小于大规模资金。但这必须建立在自己对风险认识和控制应对相当成熟的基础上,而这正是一般投资者并不具备的。在市场风险显著上升时,即便自己没有清晰意识到,但反映到交易亏损频率和幅度加大,他们却不能做到慢慢抽身,这便把自己置身于暴风雨中了。
五、什么都不知道。是的,很多新投资者入场,脑子里只有贪婪和上涨,完全不懂自己交易的是什么,更不要提风险了,因为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其实被风险严密包围着。炒作分级B类基金的投资者不知道他们交易的是基金,会把B类基金和B股混淆,不知道里面的溢价风险。典型的可笑案例是,券商B趁热推出,连续涨停后出现了高溢价,而当时该基金尚未来得及建仓。很多投资者花了高溢价,用现金买现金。生活里谁会花150元现钞去买100元现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