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香港动荡:人虽散曲未终
【经济学人】香港动荡:人虽散曲未终香港支持民主的抗议者已经解散,但香港政府面临的麻烦远未结束。
http://cdn.static-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print-edition/20141220_LDP003_0.jpg
香港政府及其北京的主宰者并没有真正的宣布胜利,但他们必定感到满意。12月15日,香港警察悄无声息的清走了最后一顶帐篷,这些帐篷在9月末被搭建起来,当时学生发起抗议呼吁得到更多民主,最终演变成香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公民抗命运动。但从长远来看,学生也有值得高兴的地方。
在这场较量中,政府毫无疑问赢得了胜利。“占中运动”完全没能实现抗议者宣称的目标,即说服香港政府和北京领导层收回必须先由提名委员会筛选香港特首候选人的决定,该委员会的成员全部是中共的支持者。政府的胜利也体现在没有付诸于极端武力,许多人担心政府必然会使用武力对繁华商业区的示威者营地进行清场,有人甚至猜测政府会调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局在清场行动中避免了严重的暴力冲突,最终赢得了胜利。
但结局也有意外的地方。学生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占中运动不可能实现他们宣称的目标。习近平主席从未想过要赋予香港全面民主,也不会在这个对于中共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公开做出让步。在最低的期待之下,占中抗议却树立了一根标杆。
首先是来自公众的支持。尽管香港人厌倦了僵局,近期对抗议的支持有所减退,但抗议之初的参与者人数多达10万人,这种人民力量的展示可能促使当局重新考虑是否应加大力度限制香港的自由。
其次,学生为未来的抗议打下了基础。香港政府已经表现出与受过良好教育、对未来感到担忧的年轻人发生了脱离。学生现在已经重返校园,但他们感到仇恨、不屈服,在街头培养的友爱精神令他们感到愤怒。总之,学生比抗议之初更加愤怒。
梁振英的觉悟
这种沮丧情绪指向的目标主要是香港极不受欢迎的领导人梁振英。他在处理这场动荡中也许赢得了北京领导人的信任,但在余下的两年半任期内,他将受到抗议的困扰。随着香港沮丧情绪的日益加深,香港时常受到称赞的实用主义被暴力取代的风险越来越大。可以这么说,梁振英面临的麻烦远未结束。
梁振英有权力对此采取行动。香港人对经济和社会制度感到极度不满,这使他们对民主的要求变得更加强烈。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是殖民时代的产物,至今仍受到商业精英的操控,他们的成员霸占了香港的主要权力部门。尽管香港一直以低税收、宽松的管制而著称,但土地供应受到政府的限制,政府和商业精英对高价卖地获得的收益进行瓜分。如果政府增加住房的供应量,承受着全世界最高住房成本的普通民众就能从中受益。如果政府扩大税收基础,香港就能更好的应对来自穷人和老年人口的压力。
在政治改革方面,梁振英显然受到习近平的不妥协政策的束缚。但他并未向北京领导人明示:如果继续让大亨及其亲信霸占香港的政治机构,将会更强烈的激起民众的不满,这是英国曾经采用过以及中国现在仍然偏爱的做法。“占中抗议”想要的不仅仅是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而是要彻底改变香港170多年来被统治的方式。梁振英必须告诉北京的主宰者,香港继续这样的改革,否则民愤可能演变成人们担心在“占中运动”中爆发的混乱。
前几周的香港抗议也是对大陆的一种警告。尽管香港人已经是中国的特权公民,但未曾经历过英国殖民统治的香港年轻人对住房和暗淡的工作前景发出的抱怨催生了他们对民主的渴望。北京和上海的年轻人究竟何时也能提出自己的民主要求?
原文: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636745-pro-democracy-protesters-hong-kong-have-dispersed-governments-troubles-are-fa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