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water 发表于 2015-3-9 15:36:27

何清涟:【两会观察】:三笔糊涂帐,“解决”有妙方


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近年“两会”当中,与国库这只“钱袋子”直接相关的话题主要有三,一是反腐没收的赃款的流向,二是养老保险的缺口如何弥缝,三是地方债务这窟窿如何填。这次政府倒是非常爽快,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这三大问题。

大老虎赃款收归中央国库

先说腐败赃款问题。十八大以前,上亿的老虎不是特别多,因此赃款流向虽然也有人追问,但由检察院方面用官式回答敷衍一下就算完事。我曾于2014年7月在VOA发表《中国腐败赃款的流向》,对此做了分析,并指出官方回答远远不能解释疑惑。鉴于近两年揪出的大老虎动辄涉案几十亿、甚至逾百上千亿,这方面的追问就更多了。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教授田中群在会上问到这个问题:“我想知道,八项规定省下的那么多钱、反腐追回的那么多钱,都去哪里了?”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让百姓感受到反腐的好处呢?比如把反腐追回的钱投入农村教育,或用于治理农村污染,将这些贪官搜刮的民脂民膏还给百姓?”

但中国政府显然对此已做好准备,今年1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意见》,下发各级政府,并于3月2日通过新华社消息广而告之。文件要点是:1、凡由最高检察院、公安部立案或者由其指定地方异地查办的重特大案件,涉案财物一律通过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缴入中央国库(以前是上交省级国库)。2、凡中央政法机关指定地方异地查办的重特大案件,办案经费由中央财政保障,必要时提前预拨办案经费(此前,实行重特大案件异地管辖,办案单位会从涉案财物中提取部分。这种做法被业内人士称为“司法扶贫”)。
也就是说,腐败赃款去哪里的问题终于尘埃落地,中央与地方在腐败赃款上的利益关系终于理顺,但如何“将民脂民膏还给百姓”这一问题还悬在空中。

养老保险三条腿走路,不能只依靠政府

中国社保体系出现危机,这一信息已于今年1月公开发布。现行社保包括五个险种,养老与医疗占据份额最大。《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向名义账户制转型》系列报告中公布了测算结果:一是隐形债务大,以2012年为基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比率为166%。二是将出现收支缺口,并很快陷入枯竭。北京大学郑伟等人的测算结果是,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37年出现收支缺口,2048年养老保险基金将耗尽枯竭。

要想使社保持续,要么提高在职职工的缴费水平,要么降低退休职工的社保待遇。提高职工的缴费水平已不大可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承认,中国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工资总额的40%至50%。也就是说,职工拿到手的工资,还不到工资总额的60%。有人算了一笔帐:月薪1万,职工只能拿到7454.30元,而老板要付出的是14410元。这种情况下,企业觉得负担非常沉重,近年外资不断撤出中国,原因之一就是认为中国的劳务成本远远高过其他国家。据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测算,中国的社保缴费率在全球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约为“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欧五国的3倍,是G7国家的2.8倍,是东亚邻国的4.6倍。

专家们的一致意见是:中国未来的财政和企业要是不想被社保拖垮,社保规模缩水(低缴费低保障)是唯一可选择的改革路径,否则压垮了企业,政府、国民都没得玩。3月6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记者会上端出了改革方案,称养老保险有三个支柱,第一支柱是强制性的社会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购买的商业健康、商业养老保险。政府在加强第一支柱的管理和改革基础之上,已经推出了第二支柱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第三支柱不能和第一、第二支柱相比,是补充性的,将在个别地区试点,成功后再推行到全国。

楼部长的讲话很专业,在此必须译成大白话:以前,中国大多数城镇职工是依靠社会养老保险,今后这块将降低。要想日子过得好,大家还得有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如果没有,那就自个掏钱购买商业保险。政府给你们的帮助就是提供税收优惠。

楼部长的主意虽好,但我在此得多句嘴:中国的保险业多年就是寅吃卯粮,其状况与影子银行系统差不多,弊病丛生。中国人要是嫌自己手中钱多了烧手,就去购买商业保险,当作赞助中国的金融保险事业。

不过,楼部长的坦率还是值得表扬,这比历年来政府不断向人民喂空心汤圆,即承诺“要改革、要对人民负责”务实得多,至少让人民清楚地看到了未来需要自己负责,以便未雨绸缪预做准备。

地方债务窟窿如何填?

地方债务近三年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政府,虽然两会时总会有政协委员出面安抚人心,称“中国债务问题虽然严重,但绝对不会发生危机”,中央政府还是比较在意。2014年曾决定发挥“父爱主义“精神,9月曾颁发“43号文”,向地方政府释放了买单的诚意。让地方政府在2015年1月5日前将债务如实上报,由中央拿出钱来,为地方偿还部分债务。原来担心头上乌纱不稳,对债务尽量瞒报少报的地方政府看到了希望,“诚实”上报,结果是地方债务瞬间爆发式增长。财政部发现这“父爱主义”不能发挥,只好于今年1月29日下发《关于开展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初步清理甄别结果自查工作的通知》,宣布上报不合格,打回重报。意思是要地方政府别拿中央政府当冤大头。2015年两会上,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新方法是:重整债务,开前门、堵后门,中央承认“完全公益性平台的地方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并负责偿还,比如最近财政部批复3万亿的存量债务置换。这就是说,在未来地方政府将在存量债务甄别的基础上,将存量债务中属于政府直接债务的部分,从短期、高息中解脱出来,变成长期、低成本的政府直接债务。其余部分就留给地方政府“重整”了。

但是,地方债务的真正解决方案不在这,而在于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2015年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对于往年两会中提到的“调控”、“抑制”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等词,业内人士认为“支持促进”是“从来没有用过的好词”,因此预测两会后地方或将迎来第四轮房地产刺激政策,楼市将进一步回暖。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公租房政策,就是通过政府回购,将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这一政策实际是将2014年福州、四川、安徽、江苏、辽宁等多省市政府回购商品房用于充当保障房的“试点经验”予以肯定,并推广至全国。地方政府回购商品房充当保障房的缘由,一是为解决房地产库存;二是解决保障房建设筹集资金之困难。

地方政府多年来就是土地财政,依靠房地产支撑经济轻车熟路。如今中央政府松口给了政策,地方政府眼里看到的全是滚滚而来的钞票。只是这样一来,挤压房地产泡沫,调整经济结构恐怕就是一句空话了。

简言之,三笔多年来纠缠不清的糊涂帐,政府现在快刀斩乱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腐败赃款收归中央,期盼从赃款中受惠的老百姓是否能分点蛋糕渣,得看中央政府的心情;养老保险包袱至少卸下一半让民众分担,这叫“自力更生,为政府分忧”;地方债务就给点政策,让地方政府自行解决。中央政府要办的大事多,钱袋里也没余钱,全国人民就体谅一下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清涟:【两会观察】:三笔糊涂帐,“解决”有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