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蜀军 惊人发现!古籍藏神传密码,历史或非五千年
(原创首发)一、五千年历史的伪说
神传历史与人类各民族的起源息息相关。阉割这段伟大历史,人类文明便成无水之源,具体到人文历史,就是出现大段空白,无法自圆其说。其中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说中国历史五千年了。且看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介绍这“五千年之说”是如何来的:
“据现在史家所考究,埃及等开化最早之国,历史也不满一万年,中国如何得独有二三百万年呢?不问而知其不可信了。……《史记》确实的纪年,起于共和元年,从此以前的年代,都不可靠。咱们现在姑且用《汉书•律历志》所推,夏四百三十二年,殷六百二十九年,周八百六十七年计算……尧舜两朝,用《史记》的尧九十八,舜三十九,加上居丧三年计算……其余帝喾、颛顼、黄帝三代,用尧舜年代的平均数——七十年去算他……从燧人到伏羲,姑且用荣伊说黄帝的例子,算他每人三百年,又加上九百年,那么,燧人氏的元年,就在前三二七四年了。”(《白话本国史》第二章“古史的年代和系统”,作者:吕思勉)
公元前的三千多年加上公元后的两千来年,合共就是五千多年。所谓五千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很宽泛地裁剪、平均、估算而来的。
因为受无神论蛊惑,不敢正视神传历史,又因为自卑,不敢相信中国历史超过埃及和西方,所以,即便是德高望重的史学大家们也不得不无视客观史实的存在。对此,吕老夫子似乎也很无奈,最后只好说:“这种算法,固然极为可笑,然而现在实在没别的法子想,也只得姑且如此,总算是‘慰情聊胜无’罢了”。
那么,中国古籍又是如何说的呢?
这方面记载得最完整的是《春秋纬》。唐人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引述说:“自开辟至于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凡世七万六百年,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十曰流讫纪。盖流讫当黄帝时,制九纪之间。”又,《尚书序正义》引《广雅》称二百七十六万岁。这三百二十七万年和二百七十六万年的确“宏大可惊”,故正统史家们难以置信,然而却异常奇妙地与人类起源的时间暗合。
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的考古发现,约四百万年前古猿进化为能直立行走的猿人——“南方古猿”,他们是目前能确定为属于人的最早的化石代表,古人类学家称其为人类共同始祖,在约三百五十万年至一百五十万年间进化成能人。又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直立人取代能人。约二三十万年前,直立人进化成和现代人类相近的智人。智人又称古人,有语言能力和社会组织关系,他们一个突出的生理特征是脑容量比现代人还大,约一千四百毫升。约三万至一万年前,现代人取代“智人”,成为地球主宰。
《春秋纬》、《广雅》之说,当指人类从始祖至有社会关系形成的圣主时代(盖燧人、伏羲时),共三百二十七万年或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乃承前句意,即自“获麟”起至黄帝又分十纪,历世七万六百年。三百二十七万年加七万六百年为三百三十万年,与南方古猿出现时期一致,其中的七万六百年另含深意,后文详解。民国时因尚未发现南方古猿,故史学界不信有二三百万年,后进因袭此论,致贻误子孙。(按,“开辟”本意为创始、初始,后多指盘古开天辟地。盘古神话显现的是宇宙大爆炸和地球形成的景象。天文学发现,地球诞生约在四十六亿年前,若只将“开辟”理解为地球诞生,就会误以为古人是在说自地球诞生至今凡三百二十七万年,准确的解释应指人类始祖出现。人类始祖之诞生本就为创始之举。又,麟为祥瑞之物,古文多以此代指圣主、圣君。“获麟”即有圣主出之意。《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晋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主出而获麟,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
这个吻合可不是偶然的巧合,古籍中有不少关于远古时代人类活动的记载,其真其实其详,与当代考古发现很相符。如《白虎通》就说:“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蔽前而不能蔽后。卧之詓詓,行之吁吁。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五经异义》:“太古之时,未有布帛,人食禽兽肉而衣其皮……”与其说这些是充满想象的神话传说,莫如说是真实的远古地质灾难报告、考古报告、天文报告更妥当。
《补三皇本纪》中的另一段文字则隐藏华夏起源信息:“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兄弟十二人,各立一万八千岁。地皇十一头……姓十一人,亦各万八千岁。人皇九头……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自人皇已后,有五龙氏,燧人氏……无怀氏,斯盖三皇以来有天下者之号,但载籍不纪,莫知姓王年代,所都之处。”并注:“天皇以下,皆出《河图》及《三五历》也。”
将《补三皇本纪》的两段话结合起来,可知十纪中的第一纪就是人皇(九头)时期,从人皇起至无怀氏止,共历十纪(九头纪至流讫纪)十八氏(人皇氏至无怀氏)。黄帝起于流讫,故可分三皇为神时代,伏羲之后至黄帝前为神人时代,自黄帝起入人主时代而辟人文历史。之后,黄帝后世孙禹、汤、姬发分建夏商周而有朝代兴替。汉族自三皇起至夏商周再至今存在一以贯之的血缘关系,大概无人非议。(按:古籍所称三皇五帝十分混乱。盖黄帝为伏羲后,自黄帝而分华夏各姓,颛顼、帝喾、尧、舜皆黄帝子孙,序主天下,《史记》合称五帝。依诸神事迹和血缘关系看,黄帝、颛顼等称人文五帝较妥,而祝融、燧人、伏羲、有巢、神农皆神人时代诸神,当为神传五帝。吕思勉先生以为女娲、祝融实一人,存疑不论。以神迹言,盘古开天辟地,烛龙分理时序,女娲补天造人,前后衔接,堪为天、地、人三皇。古籍多言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然燧人取火于祝融,伏羲创八卦于后,神农继之而起,分明皆在女娲后,如何得入三皇之列?又,炎帝神农氏凡八代五百三十年,分甫、甘、吕诸姓,并为诸侯,或分掌四岳,又多融合外族,如古之獯粥、巴、蜀,今之藏、羌等,然无有主天下者,故史迁不列为帝。但炎黄共为中华始祖,则无疑义。)
华夏先祖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神而为人的嬗变何以存在,乃自古一大疑问。屈原发《天问》千古浩叹,吟《九歌》如泣如诉。今人同样生发无穷猜想,如:古籍中的远古信息从何而来?神究竟为何物?神和华夏先祖为何如此亲近……要解开这些谜团很难,但如能破解隐藏在古籍中的神传密码,也许有助于我们接近真相。
二、破解神传密码
古籍中的神传密码由数字构成。为便于比较,密码数字皆以阿拉伯字体显示。
《补三皇本纪》有九个数字:9、10、11、12、150、18000、45600、70600、3276000,它们是开启密码的钥匙,在它们背后阴藏着大量的密码数字。
《补三皇本纪》第二段讲到:
天皇氏有12头,有12兄弟,各18,000岁;
地皇氏有11头,有11姓,也各18.000岁;
人皇氏有9头,有9兄弟,共150世合45,600岁;
自人皇氏至无怀氏止共有18氏(文中未一一列出);
地皇氏比天皇氏差1;人皇氏比地皇氏比差2,比天皇氏差3,这3个差数背后隐藏的是4、5、6(1+3=4;2+3=5;1+2+3=6)。这里须明白,差数意味着减少或尚未得到。受此启发,以地皇氏的11减4得7,减3得8。天、地、人三皇共有四组相同数字,每组背后隐藏的关键数字是2,表明四组数应和2发生关系,分别相加得到24、22、18、36000;再将含义相同的数字纵向相加,又得到23、21、20、32、36000、63600、81600。
将上面的数字和第一段的10纪、70600年一起分类整理,得到一套密码数字:
基 数:1、2、3、4、5、6、7、8、9;
复 数:10、11、12、18、20、21、22、23、24、32;
差值数:1、2、3;
多位数:18000、36000、45600、63600、70600、81600、3276000;
现在,该从哪里入手呢?让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吧。
天皇当然在天上了,天上与12有关的无疑是均匀排列在黄道的12星座。时间也该算在天上吧,这样又有了12个月和24小时,还有24节气。用2乘以18000,再除去100得到360,这恰是黄道的度数和古人一年的天数。再用12去除以360,得到30,而这又是12星座中每个星座所占有的度数,和古人一个月的天数。
或许有人会说这太简单了,谁都能想到。但有否想过,为什么短短一句话就包含了这么多信息,且每个信息都由一个数值同时表达出天上和地下的两个信息?还有,蒙昧时代的古人是怎么发现神秘的黄道12星座及特征的?难道真的凭肉眼就观察得到,还如此精确?
46至44亿年前,地球诞生之初,一颗美丽而巨大的星球亲吻了它。从此,地球自转轴偏离天极垂直线23.5度,天赤道和黄道之间也形成了一个同样是23.5度角的倾角,天文学称之为“黄赤交角”,地球开始有了春、夏、秋、冬四季和气候五带。这颗亲吻地球的巨大星球就是后来人类每夜都能看到的美丽的月亮。从那以后,月亮一直忠诚地依偎着地球,再未分离。46亿年来,地球虽然还曾被无数的陨石撞击过,却再未发生类似于月亮那样的巨大而又剧烈的星球撞击,这是神意还是天意?是偶然还是必然?
漫长岁月中,黄赤交角不断改变,速度极其缓慢,但幅度却从未超过3度,距天极垂直线最近时为22.1度,最远时为24.5度,完成整个摆荡周期,即从24.5度到22.1度,再回到24.5度,大约需要41000年。
我们来看上述天文信息是如何巧妙地隐藏在《补三皇本纪》中的。
把“天皇”句中的两个12相加得24,把“地皇”中的两个11相加得22,再纵向将12和11相加,得23,这三个数字正好是黄赤交角的摆荡度数。天、地、人合起来是3,以天、人为限,万物皆在其中。亿万年来,黄赤交角的摆荡始终在3度内,从未改变过。由天到地的23也恰好是地球自转轴偏离天极垂直线及黄赤交角的度数。黄赤交角需41000年完成一个摆荡周期。周期有“满”的意思。由天皇到人皇的满数是32,以32乘150(“凡一百五十世”之凡,作“共”解,也有满之意),再以45600年相减,得40800年,与41000年相比仅差200年。天文学和古人类学中,万位以下数字皆可视作小数点后几位,统统可以忽略不计。这40800年不正好就是黄赤交角完成一个摆荡周期的时间吗?
将“天皇”、“地皇”中的两组相同数字12、11叠加,得46,再轻轻的减2,得44。于是,我们又看到了当代天文学家经复杂演算才得出的月球诞生的时间:46——44亿年。
天文学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岁差运动。
数十亿年来,地球的两极和赤道的膨胀(赤道周边地区体积的增加)一直在同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展开一场奇妙而隐秘的数学互动,迫使地球轴摆荡“进动”,这种现象在天文学上称为“岁差”。在岁差运动作用下,春分点每年都在地球运行的初期抵达,并以非常缓慢的速度逐渐穿过黄道带全部十二星座,周而复始。岁差运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类,如它以异常奇特的公正力量,确立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关键性的天文时刻,把春、夏、秋、冬四季平均分配给世界的各个地区,无论南北半球一视同仁,从无偏差。
公元前的古希腊学者西巴克斯给出的每年岁差值为45或46秒,即春分太阳移动一度约80年,“驻留”一个星座约2400年,完成一个周期约28800年。
美国考古天文学家珍·谢勒斯通过破解古埃及欧西里斯神话,给出“欧西里斯数字”为60秒,即太阳移动一度需72年,“驻留”一个星座需2160年,完成一个周期需25920年。
当代天文学界经过精确计算,确认岁差值为50.274秒,春分太阳移动一度的时间约71.6年,“驻留”一个星座的时间为2148年,完成一个周期的时间为25776年。考虑到神话传说的语言特征,如果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四舍五入,那么,当代天文学家的计算结果和“欧西里斯数字”几近一致。
现在来看看《补三皇本纪》中有没有隐藏“岁差运动”的这些至关重要的数字。
“人皇”一句的两个9加上18,再乘以2,就得72。“天皇”一句中,以12乘以18000,再除去1000,就得2160,再以一个12乘以2160,就得25920。神奇吗?
然而这还不是最神奇的。
《补三皇本纪》在说十纪十八氏时给出了两个时间,一是共历世70600年,一是共45600年。千古以来,无数学者特别是当代学者以这两个数字的自相矛盾,而指责古人伪说、不可信。殊不知,这种矛盾是故意的,为的是引起后人注意,去探究后面隐藏的重大秘密。这两个数字只有在和“岁差运动”发生关系时,才会凸显鲜活的生命,并且完全一致。
用这两个数字去除以25920年,分别得到系数2.72和1.759,黄道带星座共有12个即天皇12兄弟,让它们发生关系,看下面结果:
(1)70600÷2.72÷12=2162
(2)45600÷1.759÷12=2160
请忘掉小数点产生的些微差异吧,现在还会说这两个数字互相矛盾、不一样了吗?
短短的一段话中,竟然有三个数字在揭示“岁差运动”的规律,说明什么?在我已破解的三十多个密码中,不仅“岁差运动”本身,与“岁差运动”有关的天文现象如分点岁差、二分圈、二至圈,乃至地球绕太阳轨道运行的惊人速度——每小时66600英里,相当于人类以每秒18.5英里的速度在太空飞驰——这些须具丰富而发达的现代科学知识,经极复杂运算才能得出的精确数值,都能找到,实在令人震惊。
不独如此,更令人震惊的还有这套密码隐藏的规律,如基数从1至9无一遗漏,可生出无穷数;复数以3、5……奇数为标准按一定顺序排列(10、11、12和20、21、22、23、24);差值数竟是最小的三个基数,由此可产生无穷差值;将18000看作三个6000后,多位数0之前的最后一个数值全是6;2和3是重要的介子,通过它们能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些规律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秘密,需要更多的知识和专业人士才能破解。
三、谁写下“天文”
大量的密码数字都在揭示重大的天文现象,特别是集中指向“岁差运动”及相关知识,显然不是偶然或巧合。须知,古人根本不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科研条件,更别提美国太空机构NASA了,却偏偏能如此清晰地窥见需现代科学技术才能发现的宇宙奥秘,并以隐秘方式记录在案,这无论如何都说不通。
司马贞唐朝人,注称文出《河图》、《三五历》,那么转录是一定的了。包括《补三皇本纪》在内,诸如《风俗通》、《古史考》和《三五历》等汉魏古籍,多为转录战国、秦汉时期及之前的古文献和传说而成。《三五历》乃三国吴人徐整所著,散佚不可考,今仅存盘古一文。《河图》乃“天书”,出于伏羲时,深奥难解。伏羲据此而创八卦,那么上古之前当有能解《河图》者。很可能上古时有一《河图》释文,内中有如上文字,几经转载,而见于汉魏。如此推论有一依据,夏起于西北,其后一支沿汉水南下立国,即楚,而《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诸典又原属于周王室,公元前516年由王子朝携带入楚,楚人较北人更知夏周典籍无疑,这从屈原《天问》所言神怪近于《三海经》,而较北人之说为远可证。楚亡,《三坟》诸典失传,南儒灭而北儒存,后人唯北儒可尊。北儒不知《三坟》诸典,后人也自不知。孔子言不语怪力乱神,非不敢言,乃不知也。《三坟》诸典或精研者或有能解《河图》真意,释之以文非难事,唯片言只语流传后世而得之于司马贞,也一大憾!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此文断非司马贞、徐整等诸先贤所作。能写出此等“天文”者,真不知除了神,还会有谁?又或造物主、或地外文明、或史前文明,或未知文明,等等,书不尽言,自我解读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