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制造业面临煎熬 东莞代工厂密集停产
[摘要]东莞,曾经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一个样本区域,但凡任何有关制造业的风吹草动,总能在东莞找到分析样本的一块区域。内迁成本走高,外迁似乎成为了今年产业转移的新热点。
在十年前,越南还仅仅是全球电子供应链中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环节,但根据越南海关总局近日公布的2015年前3个月进出口情况,越南全国进口总额达387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其中主要出口商品中,手机及零配件67亿美元,纺织服装49亿美元,电脑、电子产品及零配件36亿美元,这三项排名前三。
三星等手机巨头带动的产业集群效应,让越南在短时间内在电子产业上表现亮眼。
“我们去得比较早,2007年就去越南了,当时去的时候那边已经有五六十家企业,现在可能达到两三百家。”雄韬电源副总裁陈宏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雄韬电源主要做电池生意,陈宏告诉本报记者,从人力成本的角度看,越南的用工成本只是深圳的一半,很多企业都会看重这一点。目前,中国一线城市生产成本在不断攀升,使得珠三角地区的消费电子制造业毫无成本优势。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深圳最低工资标准为2030元,比2014年的标准1808元增长了222元。
“但除了劳动力成本,我们还会考虑出口的因素,越南本身享受一些最惠国待遇,对于我们欧洲的客户,税收上可以减少三四个点。”但陈宏也表示,越南当地基础设施还不是特别完善,暂时还没有看到代工企业大规模地从珠三角转移到越南。
前两年东莞的台商成批组团赴东南亚考察,作为投资顾问,袁明仁也带过十几拨考察团。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近年多家关厂的台商企业里,起码有一成是转移到东南亚去了,但电子代工企业,其实去得并不多。
“三星去越南肯定会带动一些供应链发展,但不会给台湾厂商,东莞的中小厂商也很少参与到这些代工产业链中。”袁明仁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的空心化危机并非危言耸听。”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陈志龙指出,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是挥之不去的。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实体经济在体制机制层面与市场经济不匹配的障碍,成为重振中国制造业雄风的关键。
(第一财经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