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兒 发表于 2005-8-17 16:07:10

走近国外“丁克”家庭

丁克的英文意思是:双份收入,没有孩子。“丁克”家庭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80年代传入我国。早些年在中国,谁家两口子干挺着不要孩子,是件挺大的事。现如今,“丁克”不“丁克”,已没什么人再大惊小怪了。“丁克”现象引起人们对经济生活、伦理观念、两性关系等问题的反思。的确,不少人已惧怕再过那种“前半辈子为父母活,后半辈子为孩子活”的生活了。随着养老制度逐步走向社会化,人们已不指望从子女身上得到什么。看看身边一对对“丁克”夫妇,他们每月拿出一部分投入养老保险,养老对他们来说已不是难题。

  仔细想想,夫妻之间的感情,孩子并不是绝对的纽带。古往今来,尚无BABY的梁山伯和祝英台们相互忠贞殉情而死;而有儿有女的陈世美和秦香莲们却对簿公堂最终分开。

  对于“丁克”夫妻的风行,社会各界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丁克”夫妻是对人类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有人认为“丁克”夫妻是享乐主义者的病态人生的反映;更有人认为“丁克”夫妻注重人生质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丁克”现象是对还是错,谁也不能妄下结论,这双婚姻的鞋合不合脚,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品出个中滋味。

  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奉献型的丁克夫妻

  比尔和夫人尼娜结婚已经25年,年龄也都已经超过50岁,他们是德国第一代丁克夫妻。从结婚那天起,比尔和尼娜就决定终生不要孩子,现在比尔在法兰克福一所大学任教,尼娜在一家报社当编辑。他们夫妻是一种理智的学者型的丁克夫妻。特别是比尔,坚持认为:“一个人来到地球上既为地球创造了财富,又为地球增加了负担。而地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在其他方面为地球减少负担,只有不要孩子了。”

  比尔夫妇住在法兰克福的一套公寓里,陈设简朴自然。他们是完全有能力购置别墅、过上豪华的生活的,但是他们远离了浮华而选择了简朴,他们把时间积攒下来,把马克积蓄下来,每年用3个月的时间去非洲和亚洲一些贫困国家讲学,用自己的理智感召那些越穷越生的人们改变生育观念。比尔说:“这些年来,战争发生在落后的国家、特别是落后的部落之间,而孩子也拼命在战争的缝隙中诞生。整个非洲有1.5亿人处于饥饿状态,500万儿童死于饥饿。生命对于这些没有生活质量的儿童不是幸运,而是悲哀。因此,我和尼娜永远不为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而遗憾。”

  为沉重的地球担忧——理智型的丁克夫妻

  洛林和丽莎结婚8年,至今没有孩子,以后也不打算要孩子。他们生活在巴黎,有一套四房二厅的居室。居室的地板是用加拿大的枫木铺就的,其花纹细致精美又自然;床和柜都是西班牙的橡木制作的,样式既典雅又浪漫;室内的瓷器都是来自东方的黑陶,古朴的花纹里散发出高贵的气质。在离巴黎200公里外的乡村,他们拥有一套别墅,是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他们两人各有一辆奔驰600房车,当周末到来,每人驾一辆车子,走进乡村,心情格外惬意。

  洛林在波恩经营一家首饰店,丽莎在一家影视中心任总监。他们的经济条件可以养育许多孩子,但是他们一个也不要。洛林和丽莎只要自己的生活精彩,只要生活在自己营造的情调中。“有没有孩子是无所谓的事情。”洛林经常这样说。当有人问他们创造了这么多财富,死后由谁继承时,洛林和丽莎都微笑着说:“从地球得来的,还给地球,只此而已,我们一生过得精彩而美丽,就足够了。”

  到没有去过的地方——旅游型的丁克夫妻

  麦杰斯和亚尼结婚的理由就是两人都喜欢旅游,都喜欢浪漫,都喜欢保持自由状态,麦杰斯认为,人生乐得自由,有了孩子就有了一份羁绊;亚尼认为人不能作茧自缚,两个大人是多么自由自在啊!麦杰斯在一家酒店任部长,在荷兰属高薪阶层,亚尼是一家服装公司的模特,年收入6万多荷兰盾。他们一有了钱,就双双出门旅游,到所有没有去过的地方,是他们俩终生的努力目标。

  从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到非洲的佛得角;从芬兰的滑雪场到中国的秦皇陵,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麦杰斯虽然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却拥有哲学博士学位,他崇拜法国的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打算终生以旅馆为家,就连死也死在旅馆里。亚尼是德国古典文学硕士,追求无忧无虑地挣钱,无忧无虑地生活。目前,他们正在挣钱,打算在两年内买一条船,然后一起漂流到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大自然中寻找刺激,寻找冒险,寻找生命的真谛,比守着房子和孩子,不知要有趣多少倍。”
2005-05-25 09:27:53 摘自:桂林生活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近国外“丁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