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 发表于 2015-6-21 11:39:16

下岗工人还失去了什么?

本帖最后由 雨夜 于 2015-6-21 11:44 编辑

ak47九井 于2015/6/20

    下岗工人还失去了什么?                                    九井

    网友“十二点钟方向”发一帖,讲他年轻时所在工厂的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医生——“脸上永远是真诚微笑的,从来没有对其患者有过一点抱怨的美丽女医师”,“天使邵丽蓉”,现在患了绝症,令他感慨万端,不由得回忆起那生动的过去。



    工厂,曾经是知青、社会青年、农民向往的天堂。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少女之心》是从那里来的,地下故事《一双绣花鞋》、《恐怖的脚步声》是从那里来的,地下歌曲《南京知青之歌》是从那里来的,阿尔巴尼亚、朝鲜电影歌曲的歌单是从那里来的,林彪爆炸的惊天消息是从那里来的,文学在工厂,艺术在工厂,新闻在工厂,除了工人——无产阶级,领导阶级,没人敢搞文学艺术。他们的大翻领劳动布工作服成为抢手的时装。一个小镇上,走过一个穿工作服的地质队员,犹如走过一个电影明星。

    他们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和自己的文化,出厂来有他们的风度,探亲时被敬仰包围。

    他们唱歌,他们拉小提琴,他们吹口琴,他们讲大家还没看过的外国电影,他们讲地下故事,都不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作风,而视为无产阶级占领上层建筑。

    午后,一个探家的水电部七局女工特意搬一把竹椅,坐下来,然后庄严神圣地唱歌,《想念毛主席》,亚拉索亚拉索,藏族风格。

    “美丽的北京城,住着领袖毛泽东,他的眼睛日夜看着我们,我们的心啊日夜向着他。”

    歌声山溪一般流淌,阳光灿烂鲜花开放,红旗像大海洋。一眨眼这一切消失。解体,下岗,甚至熟悉的厂房也被抹去,领导、工友、厂医、超哥超妹(这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词语),天各一方。

    他们精神的森林变成一片沙漠。他们失去的,不只是物质。

    因此我在读完帖子后回帖说:那些老厂有着职工多少青春与生命的美好记忆!改革使物质生活提高不假,人的精神变成荒漠也是事实,这方面的考虑与关怀为零并且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十二点钟方向”回复我:

    “是啊。想起那时青春年少的男女工友上山春游,唱着《二十年后再相会》;还有那凿刻在岩壁上的爱情誓言;相互带菜送饭的温馨;对貌似既定未来的憧憬;在冬雾的早上,上下班路上的卿卿私语······

    一切的一切,被那貌似正常运行的列车,在中途抛弃。其实它们放逐了我们的一切。”

    我真是好同情!但我知道,当他们快乐高贵的时候,占全国绝对多数人口,没有任何福利,没有工资,没有退休的如同牲口一般自生自灭活着就必须交纳粮食棉花油料蔗糖的农民是困苦卑贱的,城里男居民不会考虑和农村户口的结婚,因为子女户口随母,城里女居民找农村户口的几乎没有。我们知青——整整一代人过着艰苦枯燥希望渺茫的生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日夜盼望被工厂招工成为工人,尽管我曾是名闻遐迩的学霸,但因为政审不过关,连煤矿招工也不要我。《南京知青之歌》里唱道:“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那青春的史册,一去不复返!”——连这首我们知青自己的歌,也是回来探亲的工人传递给我们的!科学家、教师、作家、演艺明星,当时在种地的——他们白天挑完大粪晚上还得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挨斗,当年我文弱书生的父亲就是此等待遇。

    那些自杀和被打死的,那些关在监狱里的,那些走向刑场的,那些白天种地养牛挑大粪扫厕所晚上挨斗争的,教授、科学家、作家、电影明星、歌唱家、钢琴家......以及如遇罗克那样觉醒的工人!如果这一切被解释为工人幸福必需的代价,我想是说不通的,就像工人的幸福不是知识分子苦难的原因。它们并不互为因果。

    是的,下岗工人失去的太多太多,不仅失去物质,而且失去精神,甚至失去了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但是,他们应该明白的东西太多,他们大都年事已高,生活比过去好,但思想定型,固执地认为别的“阶级”造成了工厂解体和他们的下岗。广场舞和网络谩骂不知道能否消解失去昨天的工人阶级们的怨气,但让他们懂得昨天似乎应该是“宣传部门”的责任,那一代人爱憎分明,但也懂道理,要让他们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精神的抚慰并且懂得这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样,“宣传部门”会有许多事情要做,而且不是标语口号能够解决问题。

2015.6.1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下岗工人还失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