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ton 发表于 2015-7-11 07:44:55

千户渔民2千万斤水产一夜死亡:污染源被指向工业污水(组图)

6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生态浩劫”摧毁了安徽省五河县沱湖、天井湖水域的2千多万斤水产,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9亿元。安徽省民间环保组织“绿满江淮”调查发现,导致五河县“两湖”流域污染的源头很有可能是来自河南和江苏两省的工业污水。

直至今日,李凤行还清楚地记得6月27日那天清晨看到的一幕。

“我一到养殖场,就看见白茫茫的一片死鱼,当时我的精神差点就崩溃了”,家住安徽省五河县申集镇的李凤行对界面新闻记者回忆说,那天眼看着沱湖水渐渐变成了酱油色,水面散发出刺鼻的腥味,他的第一反应是上游开闸放出的水有问题。

他的养殖场就设在沱湖的上游水域里,每当向外地人介绍起沱湖的鱼蟹时,他总会带着一阵自豪感。地处安徽省东北部的沱湖是省级自然保护区、AAA级风景区,其草鱼、鲢鱼因为鱼肉鲜美历来享誉较高,而沱湖的螃蟹更是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名蟹”金奖、“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荣誉称号。

自从进入下半年,他便盼望着养了4年的鱼能买个好价钱,一想到这几年付出的成本不久后便可以连本带利赚回来,心里就有了个“盼头”。但是李凤行的这一个“盼头”却没能持续太久,一切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生态浩劫”打破。

2千多万斤水产一夜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

“以前每天早上不到6点,我便开摩托车载满两大桶鱼到镇上的市场去卖,有些天只需要三四个小时鱼便被卖光。”这是李凤行在两周前的生活状态,但最近以来,他都没去镇上的市场卖过鱼,自从沱湖遭受污染后,他养殖的大部分鱼已遭遇“不幸”。

6月27日后,几乎每天都有死鱼在不断地漂浮起来。在李凤行养殖鱼蟹的十几年时间里,发生这么大规模鱼蟹死亡的事情还是第一次见到。据他统计,在近两周的时间里,他的养殖场死亡的鱼超过两万斤,螃蟹也死掉了一千多斤,损失价值超过13万元。

然而,在五河县同样面临着鱼蟹大量死亡的渔民并不只是李凤行一人,在沱湖、天井湖上游区域养殖的鱼蟹很多都没能逃过这一场“生态浩劫”,比李凤行损失惨重的还有很多。在沱湖、天井湖两块水域中,天井湖的污染情况比沱湖较为轻一些。

经五河县农业、民政等部门及相关乡镇统计汇总显示,截至7月4日下午,沱湖、天井湖水面受污染面积9.2万亩,其中沱湖6.4万亩,天井湖2.8万亩,受灾渔业养殖户907户,导致2千多万斤水产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

对于此次污染的原因,沱湖渔民贾如金至今还是感到困惑,他的养殖场死亡的鱼共有两万多斤,损失价值约十二万元,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污染源是从哪里来的。“沱湖上游有个草沟闸,前几天洪水来的时候闸门全开了,污染水应该是这个时候流下来的,但上游也没有工厂啊。”贾如金说出了他的困惑。

而李凤行还一度怀疑过污染是否由秸秆引起的。自从今年起,安徽省五河县为了保护空气质量,禁止农民焚烧秸秆,小麦收割后的秸秆一律要用粉碎机粉碎。但部分农民并没及时粉碎,有的农民直接将秸秆扔在水沟或者河里,而那段时期连日的暴雨使很多秸秆冲向了下游。

不过,后来李凤行觉得秸秆可能只是导致鱼蟹死亡的一个次要原因罢了,应该还有更主要的原因。“要不是工业污水,仅仅是秸秆怎会引起这么严重的污染?”他反问道。

在五河县水域受到污染后,县环保局曾派人到污染水域进行取样检测,监测结果显示,水里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沱湖及天井湖沿线关咀、蔡咀、草沟、界沟、霸王桥、訾湖取水口、沱湖湖心等水域水质均为劣五类。

两县环保部门互相指责 上游工业污水或是罪魁

事实上,沱湖和天井湖上游的主要河流都流经泗县境内,这也引发了一场两县间的“责任之争”。五河县环保局在污染发生后,连续多日在沱湖、天井湖上游的闸口取样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两闸的溶解氧、高锰酸盐等多项数据超标,水质均为劣五类。因此,五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责泗县始终没有任何形式的沟通,还一次性排放这么多污水。

但泗县方面表示,泗县境内没有工业企业,经过排查也未发现污染源,因此污水主要是上游过境水。而此前,泗县环保局一名张姓局长便针对注入沱湖的另一条河——沱河表态,他对安徽当地媒体《市场星报》称,这次事件的污染源并不在泗县境内,沱河在泗县只是过境水,并非源头。“沱河泗县段也有水质污染现象,所以我们也是受害者。”他说。

这条沱河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刘堤,流经泗县最终进入沱湖。但直至今天,政府部门的检验结果仍未对外公布,外界无从得知污染物的成分。李凤行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政府也未向渔民说明关于“两湖”水域污染事件的原因。

“两湖”水域发生污染后,安徽省民间环保组织“绿满江淮”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前往沱湖、天井湖进行调查,而江徐芳便是调查此次水域污染事件的负责人之一。

“现在沱湖的水还是呈现黑褐色,而且水面漂浮着一层油性物质,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清理”,江徐芳走访完沱湖水域后对界面新闻。7月10日是绿满江淮工作人员调查的最后一日,他们已把污染水域的各种样本采集完毕,等回去之后便进行检验。

关于“两湖”流域污染源头的初步判断中,“秸秆污染、生活污水、垃圾厂废弃物以及农药化肥污染”是江徐芳认为最大可能的四个污染源头,在实地调查之前,她也曾思考过秸秆在导致此次污染的原因中比重如何。

但是,经过几天的走访调查,江徐芳在沱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流经草沟闸的唐河相对较宽、水流量较大,草沟闸入口附近水域秸秆并不多,但污染情况最为严重;而马拉沟闸入口附近水域秸秆较多,但污染严重程度远比不上草沟闸附近水域。

“因此我们认为,在沱湖水域污染中,秸秆只是次要原因,主要还是由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污染物被洪水冲刷下来造成的。”江徐芳分析说,天井湖与沱湖的情况很相似,上游工业污水才是造成“两湖”污染的主要原因。

在沱湖水域,上游污水流进湖区主要通过两个闸口,一个是草沟闸,另一个是马拉沟闸。其中唐河流经草沟闸,有两条支流,一条支流起源于河南省,另一条支流起源于江苏省徐州,最终在安徽泗县这两条支流汇成唐河。而马拉沟闸相对较小,只是一个水沟(马拉沟)的闸门。

绿满江淮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沱湖的污染物主要由唐河经草沟闸流入。不过,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唐河在安徽境内沿岸并没有多少间工业企业,那么工业污水到底从何而来?“就目前收集到的证据来看,污染物很可能是随着唐河从河南、江苏徐州这两地流过来的。”江徐芳说。

绿满江淮常年监测安徽省内的水域污染情况,该组织曾在安徽、江苏两省边界进行监测发现,从徐州流向安徽的河水是劣五类。江徐芳表示,唐河注入沱湖的水常年是劣五类的水质,而安徽境内很少工业企业,因此可能是流经江苏徐州时那边的工业企业排污所致。

(图片来源:CFP)

赔偿问题仍无从谈起 渔民担心二次污染

另据多名渔民回忆,在沱湖每年一到这个时节,如果遇到三五天连续降雨,上游水闸就会有污水流进沱湖,其他季节则很少会发生水域污染的情况。“以前即使有污水排入湖里,也从没发生过这么大规模的死鱼事件。”李凤行说,这次水域污染在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渔民们的生活。

据蚌端口新闻网报道,在污染发生后,五河县民政部门向受灾渔民发放了1.9万斤大米、800箱方便面、3100桶纯净水及其他生活必需物品,而五河县环保部门对饮用水源地进行24小时抽样监测,关闭了因沱湖污染造成水质不达标的双忠庙水厂,共涉及9个村4500余户,这些村民已转为取用地下水。

但是,目前沱湖的污染还未完全清除。这对一直生活在船上的贾如金一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说:“以前我们都是直接从湖里取水用,但自从湖水被污染以后,我们不再敢用湖水,虽然政府每天发两桶饮用水,但还是需要上岸向村民‘讨’一些水用。”

有渔民告诉记者,他们养殖的鱼大多都养了3年以上,现在几乎都死光,这几年的投入都亏了,而在污染事件发生后,政府对于他们迫切想知道的赔偿问题一直没有提及。7月9日,李凤行等几名渔民代表曾去到申集镇政府,希望当面和镇领导商量赔偿的事宜,但由于镇领导去了县里开会而没谈成。

为此,界面新闻记者致电五河县环保局,其工作人员以该事情由县委宣传部统一对外作出回应为由拒绝接受采访,随后记者致电五河县委宣传部,宣传部一名负责人称不接受跨地区媒体的电话采访,只是表示政府已组织调查组去到现场进行了解,事件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目前,污染已持续了两周的时间,沱湖的湖水仍是呈现黑褐色。无论是沱湖还是天井湖,每天都有死鱼浮上水面,有些养殖场的死鱼堆积在渔网附近,而有的死鱼已开始腐烂并沉下水底,恶臭不断从水面向空气散发开来。

经过了这两周时间,李凤行已慢慢平复了此前沮丧的心情,如今每天一大早他都会去到养殖场看看,打捞水面上的死鱼上岸掩埋。但这两天,他开始担心二次污染的发生。

据渔民反映,从6月底发现水域被污染至今,每家每户的养殖场中连片的死鱼主要是由渔民自行打捞并进行填埋,很多水域政府还未派出人员对其进行消毒杀菌,一些养殖场因为离岸较远,渔民干脆对死鱼置之不理。

江徐芳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为防止二次污染,政府应对所有被污染的水域进行消毒,将所有的死鱼都清理出水面,在远离污染水域的地方进行消毒并掩埋,否则死鱼沉到水底,会导致水质更加恶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五河县“两湖”水域渔民们的谋生之道,如今“两湖”水域已被污染,而部分渔民是没有土地的人,沉重的损失增加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但生活还是要继续。

“等污水过去之后,我们再问问专家可以投什么鱼苗,然后继续养鱼”,李凤行说,他现在的“盼头”是希望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赔偿,弥补部分损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户渔民2千万斤水产一夜死亡:污染源被指向工业污水(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