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ton 发表于 2015-9-4 08:41:19

习近平也是没办法:阅兵背后的政治较量

来源: 苹果日报

场景之一:2014年6月6日于法国诺曼第海滩。当天,几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加国的最高领导人齐聚诺曼第,共同悼念战争的结束,并祈求和平的维持。参加的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德国。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俄罗斯已把克里米亚纳入俄罗斯版图。可能因为主要是纪念欧洲战场,所以中国没有被邀。



 
 场景之二:2015年9月3日于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正式名称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阅兵。然而,西方国家领导人均拒绝出席此次阅兵,只有俄罗斯的普京和南韩的朴槿惠,及部份小国领导人出席。

  两个场景显示出迥然不同的安排思维。在法国的安排以追思(memorial)、和解(reconciliation)为主,中国的安排则呈现崛起、霸气的形象,虽然其官方发言人一再强调,「纪念抗战胜利阅兵,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不针对任何国家」,习近平的阅兵演说也强调不称霸,而且为证明其不称霸,将裁军30万。

  阅兵安排事出有因

  以中国13亿人口及数以千计的菁英专家,他们也必然会想到这种纪念方式的可能后果。他们也必然注意到2014年欧洲国家采取的追思和和解方式,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如果中国采取追思和和解而不是大阅兵模式,则西方国家政治领导人很难拒绝出席。

  问题是,习近平为甚么还是要举办大阅兵?第一种可能是,中国长久的百年羞辱的历史记忆使得中国人习于惯性思维,认为展示新武器装备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第二种解释是习近平及高层决策者认为,反正中国已经崛起,经济上大到不能垮,因此,不在乎他国的观感。更何况,中国手上有庞大的经济资源可以做为配合者的酬庸。

  第三种解释和中国的诸多社会问题有关。习近平接任总书记面临的挑战更甚于胡锦涛和温家宝时代,包括:人口红利不再,各种成本上涨,使劳力出口为主的经济结构必须调整,但是,2008年救经济导致经济泡沫的瓦解及成长放缓可能影响就业,甚至可能影响政权稳定。贫富差距快速扩大,党政官员贪腐成风,各种社会困难(看病难、就学难、买房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堪称史无前例大规模的反贪腐,及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衍生出的诸多问题已经形成全社会性的不安感。

  对习近平而言,如何因应上述挑战而不失控是挑战中的挑战。大阅兵可以使中国百姓的自我信心增强,认为中国真的强大了,正逐渐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进而强化民族主义,透过强化的民族主义巩固共产党的政权和习近平做为领导人的威望。换言之,大阅兵有暂时转移社会注意力的效果。这可能也表示,诉之于民族主义将是习近平在解决诸多问题时巩固共产党统治,和他个人权力的必要手段。

  阅兵制造潜在问题

  然而,成功完美演出的大阅兵的背后,可能凸显并制造更多问题。在阅兵前,中国官方一再强调,纪念抗战胜利阅兵,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不针对任何国家。然而,其后果可能不尽如其领导人期望,因为大阅兵只传递出一个讯息:中国的崛起和强大,毫无铭记历史和珍爱和平。

  第一,是中国和周边国家及西方国家的关系。大阅兵的主角是军队,透过阅兵纪念战争结束其实是突出中国军力强大。新武器的新锐尽出固然使中国百姓的自我信心增强,认为中国真的强大了,进而强化民族主义。然而,必然使许多国家备感威胁,甚至,助于「中国威胁论」再抬头。

  这特别是不利于中、日关系发展,使中、日关系缓和更是遥遥无期。中国一再强调二战战后的世界秩序,再加上展示新武器,使得日本认为,中国藉此场合羞辱并打压日本,不利日本追求正常化国家发展,虽然北京一再强调无此意图。

  第二,两岸关系也被牵扯进来,使得已进入深水区的两岸关系增加了磨擦。从中华民国的角度,特别是国民党的角度看,北京过去极力扭曲抗战史,抹灭中华民国和国民党的抗战功劳。即使两岸关系缓和,为了改善两岸关系而适度承认国民党的贡献,但是,北京仍然把共产党的贡献极大化,把国民党的贡献缩小化,更离谱的是,毛泽东取代了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的剧情居然会在中国的电影里出现。这使国民党情何以堪?这无异是打了国民党一个大巴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习近平也是没办法:阅兵背后的政治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