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秋后算账?刘云山再遭重创 图
【阿波罗新闻网 2015-11-04 讯】继早前坊间传出《大公报》与《文汇报》合并组建传媒集团的消息后,近日有北京传媒人在微博贴出《大公报》10月30日发出的通告,指该报将撤销大陆各省市21个办事出,只留深圳一个办事处。被指有江系背景的《大公报》曾报道“习总打的”新闻,被新华社痛批。资料显示,《大公报》近年来在香港的公信力排名倒数第二。有报道显示,此次合并意味《大公报》变相被裁。
有报道显示,所谓合并,实际上是《大公报》变相被裁。(Wikipedia)
香港党媒“危在旦夕”
微博帐号为“新闻老兵”的北京传媒人11月2日在微博发文,贴出《大公报》在上月30日的通告。通告称,根据上级要求,《大公报》决定撤销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21个办事处,办事处的员工即日起全部被遣散。该通告同时表示,债务登记等工作会于11月内完成,大陆的各项经营业务则于年底终止。
北京方面并未就此时有任何公开表态,《大公报》方面则在回复媒体追问时表示,此举动属于“正常业务调整”。至于香港员工会否因此受到影响,《大公报》均以“不清楚”为由拒绝作出回应。
事实上,《大公报》原在中国大陆有33个办事处,去年底已不动声色地关闭了11个。
曾报习近平打车“假新闻”被批
2013年4月18日,《大公报》以一个版的篇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个中共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微服私访”的故事。据该报导,3月1日,习近平仅偕随扈一人,在北京鼓楼大街,搭上的士,前往城西的钓鱼台大酒店,并与司机一路交谈并被认出,习与司机一路议论北京环境污染治理等时政话题,抵达后,他给司机郭立新平写下“一帆风顺”四个字。
该报导刊发后,因《大公报》香港党媒的特殊身份,很快在网上被迅速传播、讨论官方新华社也跟进证实,下午2点左右,新华社的一个官方微博帐号发布记者李志勇的采访,称已向北京市交通局求证,并获证实此事为真。
但当天下午5点,新华社发稿,不但否定了自己此前对该报导的求证,并且斩钉截铁地说“经核实,此报导为虚假新闻。”而当时,北京市交通局的微博也发布声明,声称从未对外证实习的打车行程。
正当网友们还在议论,为何北京市交通局能掌握习近平一个多月前打车的行踪,并迅速回应,此事忽然峰回路转,围观者“大跌眼镜”。
这篇报导的两名作者王文韬、马浩亮,也是《大公报》的资深人士,王文韬是大公报北京分社社长,此前曾是新华社北京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马浩亮则是大公报副主笔兼北京分社副总编辑、《北京观察》专栏主要撰稿人。
据新闻评论员赵培分析,微博上很多人认为《大公报》是“高级黑”,自己扮演“假李逵”李鬼,让新华社打。背后的主谋就是中宣部,这十分有可能,但也有第二种可能。《大公报》这次玩过火了,高层很不高兴,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
《大公报》或变相被裁
据海外挺习党媒多维网分析,作为北京在香港的“代言人”,百年大报《大公报》在陆港两地扮演的角色屡遭诟病。于北京一方,需要“听话”的港媒来营造健康利己的舆论氛围,即便这样的听话之果需要投放巨额的资金;于香港一方,《大公报》一味地亲共姿态使得受众群体急剧萎缩,曾经“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原则,早已随着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等报人的离去烟消云散。在双重力量的夹击下,港媒如何寻求自身定位,变得难上加难。
《大公报》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创刊至今已有过百年历史,在中华民国统治大陆时期,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办,历经数次停刊、复刊,现今的《大公报》的政治色彩浓厚。1949年后,在中共港澳工委的领导下,《大公报》在香港出版发行,立场靠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两岸方面,该报也明显站在中共一方。因此,《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香港经济导报》,被香港市民笑称为没人看的“四大左报”
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2013年发布的一项关于“市民对传媒公信力的评分”的调查显示,《大公报》在二十一份香港报章中,名列二十。
中共2012年高层博弈及“十八大”以来,《大公报》曾参与薄熙来“唱红打黑”的政变部署,密谋阻击习近平,早前已经多次传出或被整肃的讯号。
这次《大公报》被清洗,也显示掌管文宣的中共江派常委刘云山势力再次被削弱。去年央视多名主播被抓,今年央视台长胡占凡又被免职。今年7月,中纪委入驻《人民日报》,其后中共人民网副董事长、总裁廖玒和人民网董事、副总裁陈智霞均被检察机关带走调查并随后被批捕。新华社、人民日报社高层也接连换人,包括慎海雄、于绍良被任命为新华社副社长,彭树杰被任命为新华社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长和总编辑一起换人,杨振武任社长,李宝善任总编辑。同时人民网副总编辑徐辉被带走调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