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悲情人生,背后含着多少辛酸和泪水
本帖最后由 edak8821 于 2016-1-20 22:36 编辑【转贴】
人都说你风流倜傥才气无双,我却看你人生失意举杯长叹;人都说你飘逸潇洒纵酒狂歌,我却读你历经沧桑郁郁寡欢。
(图)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 注:文中以下所有配图均为唐寅的书画作品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你背后包含着多少辛酸和泪水!
唐伯虎出身于小商之家,自幼熟读四书五经,16岁就因参加秀才考试得第一而轰动家乡。1488年,19岁的唐伯虎与徐氏成婚。原本家境富裕其乐融融的唐伯虎,却在他25岁之时,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沉重打击。那一年,唐伯虎的父亲去世。“父没,子畏犹落落”,但他还没有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缓过神来,紧接着,巨大的痛苦又接踵而至,他的母亲病逝,妻子难产而死,儿子夭折,妹妹病逝,一个个亲人相继永远离他而去。现实如此无情,沉重地击垮了一代才子。接二连三的失去亲人,一度让25岁的唐伯虎陷入了绝望,而家境也迅速衰败下去。唐伯虎年纪轻轻就承受如此巨大的人生打击,实在让人凄叹。
看到唐伯虎日益消沉,好友祝允明规劝他苦读诗书,以成功名,重振家业。1498年,29岁的唐伯虎参加应天府乡试时中解元第一名,一时名震江南,“冒东南文士之上。”盛名之下,大家闺秀何氏又慕名投入唐伯虎的怀抱,做了唐伯虎第二任妻子。
但天有不测风云,在唐伯虎人生得意之时,又一场足以改变他人生的牢狱之灾随之而来。
1499年,30岁的唐伯虎进京参加会试,其才学得到主考官程敏政的赏识。但由于“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事发,程敏政卷入此案中,最后也牵连到唐伯虎,结果唐伯虎求取功名不成,反倒因此下狱。
唐伯虎在狱中的生活十分悲惨,他在给文徵明的信中写道:“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一句“涕泪横集”,让我们不禁心酸动容。
那时的唐伯虎,经过科考案的四处传播,已是声名扫地,他自述道:“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
一场科考案,让唐伯虎“扶案而思,仰天而叹”、“愤悒而哀伤”。科考案击碎了唐伯虎的所有梦想,吹散了他的一腔豪情,也委屈了他的绝世才情。
后来,唐伯虎虽洗清冤屈出狱,但朝廷还是革除了他的“仕”籍,把他发配到浙江偏远之地做一名小吏。但唐伯虎却以此为耻不去上任,而是带着一身失意回到了家乡。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回家之后,原本追求富贵的续弦妻子何氏见他落魄如此,追求功名无望,竟毫不留情地离他而去另攀高枝。
唐伯虎仕途受挫,妻子又离去,顿觉心灰意冷,无奈之下,为抒发郁闷之气,遂游历名山大川,“放浪形骸,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海,浮洞庭、彭蠡”。
所有盘缠用尽之后,唐伯虎孤独地回到家乡,我想,那时的唐伯虎,望着家徒四壁,看着空屋无人,只能是欲哭无泪。手握残杯,却无人对饮;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所幸的是,在唐伯虎最失意最无助最孤独的时候,当年相见相识于青楼酒肆之间的红颜知己沈九娘来到了他的身边。
沈九娘的到来,至少在精神上给予了唐伯虎莫大的慰藉,一如曹雪芹身边的脂砚斋。当一代才子唐伯虎重新提起那支散发无限才情的如椽之笔时,背后肯定有沈九娘温热的目光与坚定地支持。感谢沈九娘,你带来的不仅是无私专注的爱情,更让人感到一种文化的热度,让唐伯虎的才情再次得到勃发,激情再次得到点燃。我无意抬高沈九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沈九娘的相依相伴,中国文化史上肯定会少几首绝佳诗词,少几幅绝世名画。
在沈九娘的鼓励下,唐伯虎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勇气。1505年,已经三十六岁的唐伯虎与沈九娘成婚,夫妻俩以卖字画为生,正如唐伯虎诗中所写的:“闲来写幅丹青买,不使人间造孽钱。”他们用卖字画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同甘共苦,共度危难。
后来,唐伯虎用卖字画得来的钱在姑苏城北桃花坞,建了一处简易的住所,起名“桃花庵”,过起了平淡又清净的生活。不久,他们有了一位可爱的女儿,取名为桃笙。唐伯虎在《桃花庵歌》中吟唱的“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正是这段隐逸知足生活的写照。
但卖字画为生又何尝容易,正如唐伯虎所说,有时常常是“风雨浃旬,厨烟不继,涤砚吮笔,萧条若僧。”在《贫士吟》中他也叹道:“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在家庭贫艰的日子里,沈九娘用自己的勤劳竭力维持日常的生活。1512年,年仅37岁的沈九娘因操劳过度,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沈九娘的离世,让唐伯虎十分悲痛,常常生活在无尽的思念之中。此后,唐伯虎再也没有继娶妻室,而是皈依佛教,号称“六如居士。”
1523年,生活贫艰、一生失意的唐伯虎走完了他悲情的一生,终年54岁。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这是唐伯虎临终时写下的一首绝笔诗,只有经历过无数磨难的人,才能把生死看得如此淡然。他带走了所有的孤独与落寞,只把自己的才情留在了人间。
唐伯虎死后家境萧条之际,竟无钱安葬,只能借助朋友们的慷慨相助,才埋葬在桃花庵附近。如今,当人们争先收藏唐伯虎字画的时候,何曾想到他当年的悲苦与泪水?
“书籍不如钱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正因为自己贫寒的如此凄凉,悲情的如此心酸,以至于一代才子留给后人的竟是这样的告诫。
作者 丨 李元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