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覆灭的原因竟在救市
本帖最后由 博讯螺杆 于 2016-2-11 20:40 编辑清朝覆灭的原因竟在救市
南云楼 于 2016-2-11
大清并不像历史课本中说的那么孱弱,事实上,经历洋务运动改革开放之后,大清的国力虽然不能与英美相提并论,但放眼全球,已算是巨无霸了,军事实力也是空前强大,强大到实施了明治维新的日本政府不得不在1886年向进入本土砸妓院的北洋水师舰队道歉。
大清政府有钱是由来已久的,因为它不需要像英国一样征税还需要老百姓同意,大清只需约摸估计着不会逼人造反就行。到了十九世纪末期,大清政府又找到了发财的捷径:铸造铜元及管控外汇。一个铜元是一个铜钱重量的两倍多一点,却可抵十个铜钱用,余下六成的铜全归政府所有;英镑美元荷兰盾什么的进入中国都必须按政府规定的牌价兑换成大清银票铜钱,政府想要钱只需要改变一下汇率即可。这可比收税来钱快得多了。
一边通涨,一边拼了命地鼓励出口贸易,大清政府能够快速地积累起全球最庞大的政府财政收入,连日不落帝国英国政府都自叹不如。以茶叶出口为例,英商只肯出100磅一箱,英镑的国际汇率是100磅兑换800两白银,但中国茶商一箱的成本是1000两白银,他要卖1100两,怎么办呢?好办,大清政府收100英镑,给茶商支付1100两银票,生意就做成了,大家都有钱赚。可是,银票开多了,等于就通涨了。但这没关系,通涨是全民受损,可是茶商、政府、外商都获利。大清政府就是通过这个方式迅速成为当时全球最有钱的政府,能够到处撒币,宣扬国威。
当然,这种低价倾销的外贸方式当然也会引起一些国家不满,比如当时也是茶叶出口大国的英属印度。但这没关系,大清子民比印度人勤劳多了,血汗流不完,大清可出口的商品数量多着呢,经济奇迹就此诞生。
当时经济蒸蒸日上的大清,绝大多数人做梦也想不到会在1911年突然垮台。连很多外国人也没想到。洋务运动、甲午战败之后,大清逐渐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现代化陆军,在雄厚财力支持下,机枪、大炮等全球最新式武器在新军中满员装备;军人的待遇也非常高,一个最底级别士兵的薪水可以养一个五口之家。要是哪个不长眼的家伙再学一次洪秀全拿长矛大刀造反,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大清江山可谓铁桶一般。
现在我们知道,这种以管控外汇加铸造铜元通涨制造“血汗工厂”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当然难以持续,不过那时的大清人民并不知道,以为经济运行就是这个样子。于是,危机总会在某个点上爆发出来。
大清政府在金融上尝到甜头,不知不觉中,民间也有样学样,导致清朝末年金融领域投机盛行。当然,这与法治不彰之下的实业投资风险太大有关,若非有官方背景的人,投资实业分分钟被贪腐的官员弄死,民间资本于是更愿意去金融领域捞现,比如买股票。
20世纪初期,由于汽车工业的爆发性发展及橡胶制品的日用化,橡胶价格飞涨。伦敦市场的橡胶价格,1908年每磅2先令,1909年底涨到每磅10先令,1910年4月达到最高峰,每磅12先令5便士。橡胶股票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家新成立的橡胶公司发行100万英镑的股票,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另一家公司发行的股票,最初每股10镑,发行不久后就涨到每股180镑。
当时拥有英法两大租界的上海,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让正在勒紧裤带富国强兵的日本举国愤青羡慕不已。橡胶公司股价暴涨,上海当然不会置身事外,各种橡胶概念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泰晤士报》估计,仅1909年底到1910年初的几个月里,橡胶产地之一的南洋地区新成立的122家橡胶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的至少有40家。
就像21世纪初期的互联网产业一样,此时上海的公司只要一搭上橡胶概念,公司的股价就飞涨。同事、邻居投资橡胶股几天之内转眼就翻倍赚钱,你眼红不?于是,个人向银行借钱炒股,钱庄向国外银行借钱炒股,整个大清国都疯狂了。不仅在上海炒股,中国银团甚至还远征伦敦证券交易市场,不知比现在的海外购物大妈风光多少倍。
但任何东西的价格总有个天花板,当橡胶股被投机客们推到实体经济无力承受的价位,必然伴随着市场信心及价格的崩溃。1910年7月,上海股市终因橡胶股票狂泻而濒临毁灭。粗略统计,华商在上海和伦敦两地股市损失的资金在4000万至4500万两白银之间,相当于大清政府一年可支配财政收入的五成。多少用“杠杆”炒股跳楼的就没法统计了。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你投资亏了能怪谁来着?仅仅是为实体经济提供另一种融资渠道的股市下跌,实体经济照样运行——以前还没有股市呢!本来嘛,这事于你政府何干?你犯得着去救市?政府只需要管好里面有没有人违法犯罪比如虚假宣传欺骗什么的。可大清政府当时就开始救市。我估摸着,是因为朝廷大员也栽在股市,于是危言耸听要求朝廷救市,实际上是为了救自己。
总之,上海道台蔡乃煌会同上海商务总会会长周金箴,与两江总督张人骏、江苏巡抚程德全商议后将要求上奏朝廷,宣统皇帝真的批准向外国银行紧急借款救市。曾经有明白人,度支部左侍郎陈邦瑞认为蔡乃煌是以市面恐慌为借口,“恫吓朝廷”。清廷于是将蔡乃煌革职,并限令他在两个月内将经手款项结清。可是,这些货当初太疯狂了,钱庄基本上都玩完,导致政府存在钱庄的庚子赔款也挪用亏空掉了,清政府不得不再次救市。
救市是需要钱的,这就出了更大的麻烦。为了填补救市的财政空缺,清廷想了一个好办法:将民间筹资建设的铁路权收归国有。怎么收归国有呢?当然不是拿钱出来收购,而是发行国家股票给那些投资修建铁路的人。这样,既掌握了铁路权,又一下就将那些投资修建铁路的巨额资金弄到手了,聪明吧?
但投资人不傻。投资铁路的不仅有地主老财中产阶级,甚至还有一些农民。中产阶级有点损失还没有什么,你把穷人的梦搞破碎了,还不跟你拼命?于是,湖南、广东、四川三省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其中,四川最为厉害,他们甚至组建了军队攻打省城。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的:四川告急,清廷抽调湖北新军入川维稳,武汉空虚,武昌阴差阳错爆发起义,一个全球最有钱、军力空前强大的清政府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了。
当然,这里不是痛惜清廷的覆灭。专制政权与自由经济是天然格格不入的,不是这个原因,就会那个原因导致专制政权的扑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A5E#wechat_redirec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