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个成语的男主角 你知道是谁吗?
来源:6park一饭千金(韩信)
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靠钓上来的鱼充饥,运气差时就只能饿着肚子。在韩信钓鱼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经常拿些饭菜给韩信,韩信非常感激她。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想起了曾给予他救济的老婆婆,便拿出一千两黄金来回报她。
东山再起(谢安)
指退隐后再次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东晋政治家谢安出身士族,是个十分有才干的人。但他宁可隐居于东山,也不愿意做官。有人曾举荐谢安做官,结果不到一个月他就不想干了。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又出来做官,出任要职。
纸上谈兵(赵括)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会按照兵书上的理论制定作战计划,不懂得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四面楚歌(项羽)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汉高祖刘邦在攻打西楚霸王项羽时,将项羽的军队围困于垓下。此时项羽的士兵已经很少了,粮食也没有了。夜里四周围住项羽军队的汉兵唱起了楚国的民歌。项羽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到楚地了么?为何他军队中的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羽打算突围逃走,最终在乌江畔自刎。
投笔从戎(班超)
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东汉时期军事家、史学家班超年少时常常替官府抄书,以此来养家。班超面对这样的生活曾扔下笔感叹:“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就对他们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终立下了功劳,封了侯。
暗渡陈仓(韩信)
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汉高祖刘邦从汉中出兵要攻打项羽的时候,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韦编三绝(孔子)
看书看得竟使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孔子晚年喜欢《易经》,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把穿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司空见惯(刘禹锡)
指某事物常见,不足为奇。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任苏州刺使时,有一个曾任司空官职的人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便邀请他一同喝酒,并请了几个歌女作陪。席间,刘禹锡诗兴大发,赋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入木三分(王羲之)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都得到过他的关心与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给范仲淹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