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加速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被中国舆论捧为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全球战略,而国家主席习近平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大全球战略眼光的国家领导人”。然而,西方学界看法截然相反,他们断言,“一带一路”可能是拖垮中国的战略。
美国前副总统白登、副国安顾问厄利.拉特纳(Ely Ratner)上周在华府一项研讨会说,“如果美国的战略家希望制定一个战略,拔掉中国崛起的阀门,穷尽中国的资源,这个战略的操作绝对就像‘一带一路’”。究竟是中国舆论屈从当局政治需要,因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是西方国家蓄意危言耸听,唱衰中国?
按照北京当局描绘的蓝图,“一带一路”涵盖全世界44亿人口,超过65个国家参与,占全球总面积66%,全球GDP经济规模30%,总建设投资估计达8000到9000亿美元,并带动机电工程、运输货运、国际贸易、金融贷款等需求,确实称得上全球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战略,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画”,实不为过。
对这一战略,中国舆论多聚焦它的美好前景,包括输出中国过剩产能和投资能力,扩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朋友圈”和影响力等。而上月中旬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多达130国家领导人或代表出席,更让中国舆论相信,在美国总统川普倡导“美国优先”,推行“逆全球化”政策的时刻,中国正成为全球化的领头羊,“一带一路”战略“得道多助”
但是上月发生的两起事件也提醒中国人,不能视西方学者一再提醒的“一带一路”战略风险是唱衰中国而置若罔闻。一件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落幕不久,在“一带”必经的中东和中亚地区风云突变,沙乌地等多国突然宣布与卡达断交,令中东局势剑拔弩张。由于卡达是最早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国家之一,中国也与沙乌地、埃及等国交好,中东风云突变,使中国与各方交好的中立政策面临考验,“一带一路”的安全成本加重。
另一事件是上月25日,两名中国人质在“一带一路”经过的重要国家巴基斯坦,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绑架后杀害。尽管中国舆论刻意宣传两人质是因受韩国“邪教”指使,在当地传教而被杀害,试图降低大陆民众前往巴基斯坦投资的恐惧,但巴国时局不稳,针对中资企业的袭击此起彼伏,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巴经济走廊尽管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示范工程,但同时也风险巨大,既面临巴基斯坦内部极端势力威胁,又遭神学士武装力量恐吓,还有巴基斯坦宿敌印度极力阻挠,未来如何绝处逢生,还是未知数。
中国在巴基斯坦和卡达的遭遇,可说是“一带一路”战略风险的缩影。若不能做好风险管控,中国大笔投资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也是西方国家投资者不看好的主因。
美国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纳德吉.罗兰(Nadege Rolland)在她的新书《中国的欧亚世纪?─“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和战略影响》中提到,尽管几乎没有一位中国学者敢在公开场合批评“一带一路”,但很多人私下却认为,当局这个项目“太自负”、“野心太大”。
她在书中着重探讨“一带一路”的四大风险:其一,沿途国家恐怖组织可能会对中国项目带来威胁。中国也可能被迫卷入当地种族、宗教、领土争端中。其二,中国对欧亚大陆的多元化和复杂性缺乏应对经验。其三,由于“一带一路”投资的区域多不安全,收回投资回报基本不太可能。其四,来自其他大国和当地国家的负面反应。这个战略不仅让美、俄、印、日等国视为建立区域影响力的竞争对手,沿途一些小国也有风险,包括政权更替及当地人对中国日渐增长影响力的担忧。
因此,“一带一路”即使不一定像西方学者宣称的“拖垮中国”,但至少目前看来它的政治意义似大于实际投资计画。而“一带一路”如何避免变成“一带一陷”(One Belt and One Trap),中国投资数百亿美元,回收却遥遥无期的浪费资源项目;如何避免一些中国公司利用“一带一路”名义摆脱国内资本控制,以“走出去”为名把资金转移国外,北京当局还有许多功课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