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纪元
作者:任淑一
圖左為三位唐代中國官員。圖為章懷太子墓壁畫。(公有領域)
古代沒有照片,那麼需要身分證明的時候怎麼驗明正身呢?中國古早從何時開始有身分證呢? 唐高官佩隨身魚符唐代三品以上高官,得以隨身佩金魚袋內裝金魚符,作為身分的識別。 據《新唐書.志第十四.車服》記載,唐朝初創,車、服都因襲隋代舊制。唐高祖武德四年,開始立車輿、衣服之令。 令親王和官員帶隨身魚符,以明貴賤,以應皇上詔令。魚符分左右,用來對合,左者放宮內,右者隨身,用來相合,以驗明正身。當時是左二、右一,隨身攜帶著一個,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身分證,只有親王、官員才有,不用在百姓身上。皇太子有特別的隨身符,用的是玉製的玉契。
唐代上朝高官要帶著隨身魚符。圖為《清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冊‧唐太宗三》(公有領域)唐初的隨身魚符只有金、銅兩種,親王的隨身魚符是金的,一般官員是銅的。魚符上題有職位、姓名。魚符都以魚袋裝著,三品以上官員的魚袋飾金,就是金魚袋,五品以上的魚袋飾銀,是銀魚袋。如果官位有二個,就有兩種隨身魚符,兩個魚袋。 到了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五月,高宗恩賜給五品以上官員新的隨身銀魚袋,三品以上官員的魚袋還有飾金,出入宮禁必須出示魚符合驗才能通行。魚符、魚袋用來防杜假裝身分使詐入宮、欺謀官職的。
五代 周文矩《文苑圖》卷。圖中最左側人物腰間所配即為魚符(魚袋)。(公有領域)金龜符 金龜袋 到了武則天擅政(武則天改國號周, 改元天授,時在公元690年10月),魚袋改為龜袋,這是天授二年(公元691年)的事,佩魚也改為佩龜。回顧一下龜的標誌,在漢朝時曾用在五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官印上,印紐是以黃金鑄成的龜紐。 至於龜袋的金銀銅裝飾,晚了九年才見規定,《舊唐書.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五 輿服》記載,久視元年(公元700年)十月,職事三品以上龜袋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到了中宗復唐(705年),罷龜符、龜袋,恢復魚符、魚袋。龜符、龜袋僅僅用於武則天擅政期間。 唐代的隨身魚符雖然是一種身分識別系統,可視為今天的身分証的前身,但是只限於貴族高官,而且也只是用在進出皇宮時。當時,宮外的要地、軍旅駐紮的軍營也有另外的識別、驗證標誌。
代的「身分證」——「腰牌」一例。圖為明代「監察御史王忬」的腰牌。(貓貓的日記本/Wikimedia Commons)到了宋朝也用象牙製作的牙牌,宋代歐陽修《早朝感事》詩就寫官員上早朝佩「牙牌」報到景象:「玉勒爭門隨仗入,牙牌當殿報班齊。」明朝大量使用牙牌作識別牌,稱為「腰牌」代替了「魚符」,其形制和質地表示官吏的身分,也分等級,象牙牌、金牌、銅牌、木牌等等都有,形狀長方形、圓形都常見。明朝也規定,借用與出借腰牌,都有罪,這跟今天偽造身分證觸罪犯刑也是一樣的。@*# 責任編輯:王愉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