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12|回复: 0

反华政治联盟是怎样炼成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 10: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沈大伟


未普



                2015年3月,美国著名的中国通学者沈大伟(David Shambaugh)教授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宏论,称中国出现崩溃征兆,并开始进入残局,这在中国引发愤怒的反弹。然而这几年,他对美中关系的种种担忧,一一得到验证。
沈最近在www.chinausfocus.com(中美聚焦)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美国两党在对华政策上的新共识”(“The New American Bipartisan Consensus on China Policy”),文中明确提到,反华政治联盟已经形成。在今天美中贸易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中国官方想必已无暇反弹了。
美中反目并非一日炼成。沈的讲话告诉我们,美国的反华政治联盟在2015年时就有了雏形。那时的中共,对一向与中国友好的沈大伟的“学术突变”,还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沈大伟之所以将“中国共产党统治结束的大戏已经开演”这样的观点公之于众,是因为那时的美国政界和学术界,已经对中国以及中共的前景达成了共识。很多和中国有长久关系的中国问题专家,都对中国的未来感到悲观。他们和沈一样,对习近平上台后拒绝政改非常失望,对习近平实施的政治压迫非常反感,对习近平高度集权和中国重新泛滥的个人崇拜,非常不以为然。
不过,美国对中国的失望可能还要早于2015年。有意思的是,美国企业界是美国各界觉悟最晚的一个群体,却是第一个对中国感到失望的群体。这种失望始于全球金融危机。从那时开始,美国企业开始觉得它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挤压和歧视。这种感觉到习近平执政时,更是变本加厉。
今日美中关系的反目和昔日的友好,形成鲜明对照。沈大伟的文章为这种友好和反目提供了一些历史依据。
1972年尼克松总统突然造访中国,解冻美中关系,受到美国部分政界和外交界人士的支持,但亦遭到另一部人的质疑和反对。那时,美国两党中支持和反对尼克松中国政策的比例几乎是50:50。
直到80年代,两党才真正形成共识,支持与中国接触和友好。这种共识源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美国媒体大幅报道了中国的改革政策和改革派人物,对美国社会极具吸引力。沈说,“一个脱离共产主义的、改革的新中国形象开始渗入美国人的意识。两党及全国也因此第一次形成了真正的共识,支持与中国的接触”。
然而这种共识在1989年6月4日一夜之间破裂。对中国接触的两党共识,被震惊和报复的共识所取代。有选择地制裁中国,是美国公众和政界,包括老布什总统和第一届克林顿政府各党派人士的普遍认知。克林顿政府在第二任期内,受欧洲的影响,开始与北京重新交往,但这未获得深层的、全国性的两党共识的支持。小布什总统执政期间,达成一种新共识:对中国既接触又遏制,这一新共识占了上风。奥巴马政府基本遵循了这种二元策略,但它没有动用军事力量或行使战略威望,来抑制中国在亚洲日渐武断的行为。
到了特朗普执政,他的政府推出《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首次明确将中国定义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制定了在广泛的问题领域强硬对付中国的战略。如果美国政界对此没有深层次的跨越两党的共识,这样的战略就不可能制定出来,更不用说去实施了。
沈大伟明确指出,参院和众院已经形成跨党派反华政治联盟,即使民主党在下个星期的中期选举控制众议院,这个反华联盟也不会破裂。一种真正的两党共识不仅已经形成,而且不太可能发生改变,除非习近平政权的对内高压和对外独断专行政策出现根本性逆转。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两党共识的形成,从疑中,到亲中,再到反华,跟中国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是80年代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大幅进步,获得了美国两党和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普遍支持,也是这几年中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大幅退步,导致了美国反华联盟的形成。若要美国重新支持中国并对中国友好,习近平政府改弦更张,重走进步之路,是唯一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5 08:0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