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5079|回复: 0

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3 15: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


    前些日,董明珠一句:两年后,格力将生产出最顶级数控机床,在整个机械圈子引起了热议,行业主流媒体集中进行了报道和梳理,以及调查,好不热闹。关于这件事情,其实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自主研发、技术突破周期的问题。

    结合这件热议的事件,小编突然想到了若干年前看的一个帖子: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虽然多年过去了,回看这个帖子,依然感觉我国制造业要发展,研发这条路要抓紧走,掌握核心技术,你才有发言权。

    我是一个典型的被称为“经济动物”的日本商人,到中国已经6年多了,先后在中国5个城市工作和生活。我对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有自己的认识,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觉得中国的生产能力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2db9c7.jpg


    世界工厂不等于血汗工厂

    有人把日本人比做蚂蚁,但与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差得远。在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有数不清的技术落后、产品雷同、管理松懈的家族式工厂,这些工厂技术低、效益差,唯一的优势就是有蚂蚁般吃苦耐劳的产业工人在支撑,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住着简陋的房子,过着最低级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如果以小时计算报酬,中国人是全球工资较低的,比越南稍高一些。一些计件取酬的工厂,工人们的劳动时间平均在12小时以上。本人工作的企业有一些从事环境卫生的中国女工,她们默默地、不停地每天劳作10小时以上,没有人督促她们,也没人直接管理她们,只因为她们比其他工厂的女工收入高一点点,她们就十分珍惜。当听说她们能把收入的80%寄回家时没有人不惊讶,以日本人的观点看,她们余下的那点钱连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消费都不足,何况她们还必须付房租水费,与其说她们在打工,不如说在卖命。

    我曾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工作过,即使在落后的缅甸,要工人加班都是十分困难的,他们会提出很多要求。在菲律宾,这样的苦活儿他们是不会干的,而且菲律宾人干一个月后会休息一个月,等把上个月的薪水花得干干净净后再去干活儿。

    没有熟练的产业工人不行

    在中国的南方、北方各大城市,大批劳动大军等待着就业机会,但真正懂技术的熟练工人十分稀少,这是由于大部分中国工厂没有长期计划、缺乏技术支撑造成的,大量来自农村的工人今年在这家工厂、明年到那家工厂,今年做鞋、明年做服装,产业人员的流动性极大,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基本的岗位培训。

    同时,由于工厂缺乏长远规划,往往是什么好卖就一窝蜂似地造什么,工人的技术也必须随着产品的更换而变更,大部分情况下,工厂会开除现有工人,然后到市场上重新招,这就造成绝大部分工人难以在一个技术工种上从事较长的时间,产业技能就无从提高。今天的招工荒,不是因为技术,而是中国遍地都有廉价工作,何必到南方卖命?

    日本人在技术开发上可能没有中国人聪明、睿智、点子多,可以说这方面不占优势。但日本有一支世界上无可比拟的技术精湛的产业大军,他们从事相关工作几十年,灵巧的双手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产品,这双灵巧的手在高等院校是教不出来的,也不是短期培训能达到的,而是多年磨炼出来的。中国人有比日本人更灵巧的手,他们曾造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但现在中国工厂的就业模式没有给他们磨炼双手的舞台,中国工人像流沙一样流动,他们难以达到技术熟练所需的条件。

a63a04ef.jpg


    没有规模化的工厂难达标

    中国工厂大都规模小,制造相同产品的工厂比比皆是,如果以日本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工厂只能叫作坊,达不到产业化的生产标准。在中国,工厂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工厂加起来的年产值只相当于日本一个大型企业的年产值。一样的产品由无数工厂分开来做,其结果是工厂开工不足、产品成本高,企业无多余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也无多余资金供养一支技术开发队伍。

    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企业也无意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事电视机、微波炉、空调、冰箱、电话等低技术家用电器生产的正规企业和作坊式企业数不胜数,但没有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从事服装、鞋帽、玩具的工厂更是满目皆是,同样没有一家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标准。

    产品开发能力低,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享誉世界的企业基本都有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能形成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而大部分中国工厂基本上是仿制或为别人代理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产品开发能力低下,基本以仿制为主,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

    效率低下的管理方式,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企业生产越是进步,对管理的要求越是严格,这是中国最缺乏的。中国工厂总数比日本多无数倍,但能生产成套设备的工厂很少,大部分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在中国各工厂可以看到,相对先进的设备、工艺要求高的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在这方面中国最缺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对成套设备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成套设备不同于规模生产的产品,一套生产流水线设备几年也许只能卖一套,要想产生利润,就必须把各相关材料、厂家、规格、标准等各种复杂因素进行综合组织,像装配钟表一样进行精确装配,一个环节的管理错乱就会造成成本增加、性能降低。而中国还缺乏这样精确的组织管理能力,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基本上是官员式的管理方式,规模较小的工厂没有这样的锻炼机会。我想,如果把空中客车飞机的生产放在中国并由中国人来管理的话,那么造价会高很多。

    以我个人看,中国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对管理者进行科学选拔的标准,大量人格低下、好钻空子、工于心计的无能之辈占据着高薪管理者的位置,堵塞了优秀管理人员的发展空间。

    中国有世界上无可比拟的最吃苦耐劳的人民,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有世界上最多的工厂,但缺乏世界级规模的企业;能制造种类齐全的产品,但技术先进且自主开发的产品很少;有庞大的生产能力,但难以造出技术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

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还是一个初级产品加工基地,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评论:

你以为老板不想技术领先、工人熟练、自主开发?实在是做不到啊,像这种样子继续下去,一千年也做不到。

来料加工厂

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还是一个初级产品加工基地,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不觉得这是日本人写的。写下文字是一种揭露心灵一切的东西。伪装是不可能的。

消费者没有地位。

所有的好产品,完全是因为出售对象的尊贵而设计和生产的。

我做进出口外贸,对此深信不已。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的,没有之一。和这个体制是绝配

不论是否是日本人写的,这文的作者水平都很差。我只说一句:丛林才是苦难绝对根源。

看看日本专家怎么说:

    某公司部门高薪聘请了一位日本专家。日本专家上任的第一天,在全体会议上做完自我介绍后,又说到:我是个工知作狂,经常加班,请大家尽量配合我的工作!说完深深鞠了一躬。三个月后,日本专家辞职了,辞职的时候只说了一句:你们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

体制问题,就算是有才能的管理者上台,也差不多。因为用权力捞钱比凭本事赚钱容易得多。

能用权或依附权就能赚大钱,还需要什么人才啊,直接亲朋好友溜拍马者上,一样赚钱,下面奴隶干活就得。所以这日本人也是个傻瓜。或者根本不是日本人写的。

价格竞争过于激烈,渠道压榨过甚,小聪明当大智慧。这些都是国内企业的问题。有时候我我看到有网友死死维护教师职场制度的人说,职称制度有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竞争,我就会想,这哪里是竞争啊,这分明是恶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8 09:3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