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007|回复: 0

【文史】巧借天地之藏 诸葛亮借箭十万

[复制链接]

197

主题

1440

回帖

7010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7010
发表于 2021-7-20 20: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大纪元
作者:柳笛

拨开袅袅弥漫的大雾,冲破拍岸卷雪的惊涛,但见江心月白,舳舻千里,“智绝”诸葛亮驭二十轻舟,直趋曹营重地。任舟中人惊慌失措,舟外擂鼓喧天,诸葛亮则气定神闲,举杯小酌,静待一场绝妙好戏。

于是,便有了堪称传奇的“草船借箭”,亦成为后世妇孺皆知的美谈。这是绝世奇才与一世之雄的一场心理战,也是诸葛亮与东吴之间,才力与智谋的一次交锋。

1.jpg

清光绪十四年刊本《四大奇书第一种三国志》中描绘的诸葛亮。(公有领域)


借箭缘起
在演义小说中,“借箭”的计策并非诸葛亮首创。早在开篇第七回中,东吴先主孙坚已策划出“木船借箭”的妙计。当时,孙坚与刘表手下的黄祖会战,登舟涉江而来。黄祖的弓弩手潜伏于江边,见孙坚船只靠岸,便布下箭网。孙坚只命战船往来于江中,以为诱敌,如是三日。黄祖不知是计,只一味放箭阻敌。

三日后,此消彼长,黄祖一方箭已用尽,孙坚却平添箭矢十余万。正当顺风之时,孙坚命军士放箭,一举击退黄祖,攻占城池。同为“借箭”,为何只有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成为传世经典?毕竟,与一般的敌手作战,或许略施小计便可制胜,而诸葛亮面对的,却是三国最顶级的军事家,以及极端艰险的环境。

首先,曹军南下,主帅雄才大略,麾下猛士如云,诸葛亮怀天纵之才,也只能击溃部分曹军,保护刘备在逃亡路上安然无恙。再者,盟友东吴一方,将心不齐,主将周瑜忌惮他神机妙算,或恐成为心腹大患,总存一份杀心。诸葛亮既要筹谋退曹计策,又要平衡结盟的微妙关系,势必要瞻前顾后,费尽思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竟被“逼”出借箭的险棋。一日,瑜、亮相会,商讨克曹大计。周瑜问计于他,与曹操水战,最需要何种兵器?诸葛亮答曰,弓箭为先。周瑜道出真意,军中缺箭,希望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作为应敌之需。诸葛亮不仅欣然领命,还主动提出三日内即可完工。

此举令周瑜大为震惊,纵然诸葛亮智计超群,又有何能耐仅用三日造出十万支箭?这其中,是欺诈还是夸口?诸葛亮却表现得胸有成竹,立下军令状,逾期甘愿领受重罚,以安东吴诸将士之心。

看似非人力可及的事情,诸葛亮不仅一力承担,还故意把自己置于紧迫危急的境遇中,只因他一心为公,凡事皆从大局出发。临阵杀敌,的确需要充足的军备才能增加得胜的机会,而箭矢正是盟军所缺;与人结盟,最忌彼此猜疑,诸葛亮并不愿与同为英雄的周瑜为敌。或许,他更希望借此表现最大的诚意,彻底打消周瑜的疑虑,从此精诚合作,共退曹军。

2.jpg

鲁肃画像(公有领域)

天机难测
这三天内,最为诸葛亮忧心的是鲁肃,但他苦于智术短浅,无法救卧龙于危难。却不知,卧龙早有妙计,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在瞬息间功德圆满。

第一天,鲁肃奉周瑜之命查探虚实,前来拜会诸葛亮。诸葛亮料知他心性纯厚,有意嘱托重任,为使计划万无一失,只得打起哑谜。先向鲁肃诉苦求援,待其惊惶无措时,才把解法道出。诸葛亮向他借二十艘船,每艘船需军士三十,船上用青布幔遮住,两边束草堆千余垛。鲁肃不识个中玄机,却因诸葛亮一句“吾别有妙用”,便当即允诺。

诸葛亮孤身入吴,身边缺乏可供调度的人马,即使计谋百出,也必然难为无米之炊。若能成就此番奇谋,鲁肃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鲁肃对东吴,忠而耿,竭尽赤诚为主公着想;而对诸葛亮的可贵之处,在于敬而信,敢在全然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倾力襄助,言听计从。他始终视诸葛亮为神明,坚信他言出必行,计出必成。表面上,鲁肃在为刘备的军师做事,实际仍是摈除私心,为东吴尽忠。

前两日,皆不见诸葛亮有何行动,直到第三日四更时分、长夜过半时,诸葛亮将鲁肃秘约至船中,请他一同取箭。鲁肃不解,询问去往何处。谜底仍未揭晓,诸葛亮只道“子敬休问,前去便见”。于是,二十条船由长索系着首尾相连,径直向北进发。这夜,大雾漫天,溟溟漠漠,浩浩漫漫,天地间白茫茫一片辨不清天水堤岸。演义小说做得好文章,自诸葛亮领命之初便云遮雾绕,不明先生作何筹谋;直至约定期限的最后关头,更让人如坠混沌世界,只感觉抗曹大计前途未卜,祸福难测。

约五更时分,诸葛亮等人逼近曹操水寨,他命军士把船只东西向一字摆开,并擂鼓呐喊,向敌方搦战。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若曹操大举出兵,我方岂不是全军覆没?诸葛亮却酌酒笑言:“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大胜而还
更深之时,重雾迷江之中,曹军忽闻擂鼓喧嚣,如临大敌。一向谨慎行军的曹操,的确如诸葛亮所料,不敢贸然下令出兵。他认为东吴突然开战,必有伏兵,便传令水军弓弩手以乱箭射之;同时遣旱寨的弓弩军在岸边协助射击。霎时间,曹军纠集一万余人,朝着东吴的二十条小船,万箭齐发。

船外无数箭矢疾如骤雨,密如罗网,船内却别有天地,诸葛亮、鲁肃两人坐而对饮,仿佛观赏江中夜景。诸葛亮又命军士将船只调换头尾方向,令船身另一侧受箭,不多时,船上的草垛排满箭支。待天明雾散之际,他下令急速撤兵。伴着军士们气势高昂的“谢丞相箭!”的呐喊声,轻舟顺流疾行,已驶出二十余里,只剩恍然大悟的曹操在营中懊悔不已。

诸葛亮这才向鲁肃和盘托出,每条船上的箭矢约有五六千支,不费江东半分人力,已得十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鲁肃拱手赞叹:“先生真神人也!”问及如何得知今日有大雾,诸葛亮却道:“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他早于三日前算准这场大雾,方敢口出“狂言”,接下造箭重任。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雾,亦是天所以资孔明也!

及至鲁肃向周瑜覆命,详述诸葛亮借箭缘由,周瑜先是大惊,继而慨然叹服:“孔明神机妙算,我不如也!”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诸葛亮入吴,先以舌战群儒崭露敏思辩才,再以草船借箭尽显用兵如神的才略,折服曹、吴两阵英雄,这样的诸葛亮,果真无愧“功盖三分国”之称!

借箭一计,尤其妙在一个“借”字。十万支箭非人力辛苦打造,而是巧妙借助大雾、草垛及敌营主帅的疑心而成就。《赤壁赋》有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诸葛亮善于借用自然万物的能量,为己所用,因此能够以无为胜有为,化腐朽为神奇。

更妙的是,这些箭借于敌营,又将还于敌营,可谓不费己功,亦不贪他人之物。这不是也蕴含着某种因果循环、不失不得的大道吗?这番造化,非圣人不能为之。

十万支箭,借得惊心动魄,借得玄妙完美,当孔明在舟中自在酌酒时,我等也早已看得如痴如醉。@#

责任编辑:李婧铖

游戲人間:misdoub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8 05: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