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阳光历史 还原真相
›
惊人的内耗:两位超级权臣的终极斗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861
|
回复:
0
惊人的内耗:两位超级权臣的终极斗法
[复制链接]
Macedon
Macedon
当前离线
积分
73395
IP卡
狗仔卡
6811
主题
176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3395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2-4 11: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1982年9月10日,也就是距离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前两个月的这一天,一切看上去平淡无奇。然而,倘若身处莫斯科库图佐夫大街,还是克格勃总部坐落的卢比扬卡广场,你或许会感觉有些嘈杂——没错,勃列日涅夫时代末期,苏联核心权力圈中两位超级大佬的终极决战,就在一片风平浪静下展开了:内务部同时派出了3支带着特殊使命的精英部队,旨在将克格勃领导人安德罗波夫一举拿下。
众所周知,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的政治氛围是相对缓和融洽的,那么,这两大势力集团是如何闹到有你没我的地步的呢?咱们不妨从头讲起。
1967年,在已经失势的赫鲁晓夫的举荐下,安德罗波夫以退为进,在失去中央书记职务的同时被任命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开启了他对克格勃长达17年的把控。次年,勃列日涅夫恢复被废除已久的内务部,任命尼古拉·阿尼西莫维奇·肖洛科夫为该部门一把手。此君何许人也?他最初由赫鲁晓夫提拔,后来被勃列日涅夫招致麾下,迅速成长为后者政治班底“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帮”的骨干成员,亦步亦趋地追随着领导,职位也是水涨船高。不过,肖洛科夫也绝非等闲之辈,他可是位很有手腕的干才。
作为干部,肖洛科夫业务能力强得令人叹为观止。
20世纪30年代末,主政乌克兰的赫鲁晓夫认为手下干部大多学历较低眼界有限,便从基层挖掘了拥有大学文凭的肖洛科夫,并委派其担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执委会主席。众所周知,30年代的乌克兰刚刚遭受了各种天灾人祸的摧残,经济几乎崩溃,而肖洛科夫仅用3年就恢复了辖区内的工业生产,还实现了煤炭的大量出口。被调任到摩尔多瓦担任一把手时,肖洛科夫硬是从这块贫瘠得鸟不拉屎的土地上发现了“宝藏”,因地制宜,将摩尔多瓦建设成了全苏联乃至全世界闻名的高品质葡萄酒产区。
除此之外,与性格严肃阴沉的安德罗波夫不同,肖洛科夫平易近人,擅长沟通,与同僚关系相当融洽。被任命为内务部长后,肖洛科夫在极短时间内就恢复了内务系统昔日的荣光,他将权力的脉络延伸至苏联的各个角落,为最高领导人拢获了大量干才,基本上解决了勃列日涅夫政治权力根基不够稳固的窘迫问题。与此同时,肖洛科夫自己也成了一位手握巨大权势的超级权臣,然而,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内务部的快速扩张直接触动了克格勃的利益,手段凌厉且老辣的安德罗波夫试图敲打肖洛科夫,提醒对方过界了;同样手腕卓绝的肖洛科夫并未因此退缩,于是,一场覆盖苏联各个领域的、旷日持久的对峙就这样展开了。
两大势力的斗争随处可见,但其中有几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我们从中可以窥得彼此的权斗究竟有多么惨烈。
1973年,苏联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皮草案”,起因是一位上流贵妇的两件名贵皮草被盗,在追查的过程中,警方意外发现这两件衣物做工精良,却并非官方生产。当时,由于皮草的巨大利润,苏联政府一直垄断着这个行业。虽然失窃皮草有异常,但警方并没有对此深究,克格勃却认为此事非同小可,暗中展开调查。结果不查还好,这一查居然拎出了一整条黑色地下产业链——一个巨大团伙悄悄趴在暗处,通过贿赂、数据造假和走私等手段从国有企业揩油,不断从国家的躯体之上吸血。破获这样一个大案自然是大功一件,然而,就在安德罗波夫准备拍板下手抓人时,肖洛科夫找上门来了。
肖洛科夫在电话中气势汹汹地质问安德罗波夫,为何出了这么大一档子事,却要处理得如此鬼鬼祟祟。来者不善,但安德罗波夫深知对方是勃列日涅夫的铁杆亲信,好汉不吃眼前亏,便强忍怒火主动示好,邀请内务部参与抓捕行动。但考虑到“皮草案”牵扯到了苏联警方高层,而警方又归内务部门统辖,肖洛科夫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安德罗波夫的“好意”,表示要自家事自家处理,警告克格勃不要插手。谁知安德罗波夫一点面子都没给,这次通话刚结束,克格勃就执行了旨在抓捕整个犯罪团伙的“卡特尔行动”。
抓捕过程相当顺利,然而在事后取证的过程中,内务部百般阻拦。最终,所有涉及此案的内务部官员全部得以开脱。这是两大势力第一次大规模冲突,至此,两位大佬算是彻底撕破脸皮。
他们在文化领域的斗争更加直接刺激。
赫鲁晓夫时代,大量揭示前任“黑历史”的文艺作品得以刊发;而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斯大林主义又被摆在了正当位置,那些比较敏感的作品和作者就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处境中,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大名鼎鼎的索尔仁尼琴。
根据苏联历史研究专家罗伊·梅德韦杰夫着作《安德罗波夫》一书,对待索尔仁尼琴的态度,勃列日涅夫、肖洛科夫以及安德罗波夫三人的立场非常微妙:勃列日涅夫高举斯大林主义,自然要打压那些敏感作品和作者;一方面出于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插手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加强自身的影响力,安德罗波夫在打击这类作者和作品时格外卖力;而作为勃列日涅夫集团的重要一员,肖洛科夫反倒是以善待文艺工作者着称,他就想尽办法劝说领导放弃对那批作品及作者的封锁与打压。
肖洛科夫曾劝说勃列日涅夫:要是那些事儿一直躺在绝密档案馆里也就罢了,眼下这些事情早已随着作品的流传而广为人知,在这种情况下又去封杀,难道把问题藏起来,民众就会当没发生过了吗?更重要的是,那些“黑历史”给激进分子以口实,使得各种反政府言论甚至是阴谋论不断发酵,与其藏着掖着,还不如大大方方刊发出来,不但能让那些激进分子自觉无趣,还能彰显您身为大国领袖敢于正视历史的魄力啊!况且,洪水宜疏不宜堵,如今索尔仁尼琴们已经享誉国内外,倘若能“诏安”这些人,让他们做一些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这岂不更是好事一桩?
显然,肖洛科夫是真心为领导着想的,然而,优柔寡断的勃总还在纠结,安德罗波夫便发起了凶猛进攻。
总的来说,安德罗波夫对索尔仁尼琴摆出了赶尽杀绝的姿态,不但禁止后者作品出版,到处收缴已出版的书籍,还想尽办法让索尔仁尼琴在苏联文学领域陷入孤立。克格勃借助作协和媒体对索尔仁尼琴展开猛烈轰击,为彻底搞垮他创造条件。关键时刻,肖洛科夫人狠话不多,以针锋相对的态度保下了索尔仁尼琴,他将其安顿在一间乡野别墅中,命令手下严加看守。此时此刻,两大集团的关系已经降至冰点,彼此几乎反目成仇。
显然,安德罗波夫的手段还是更加高明一些,他一面搜集索尔仁尼琴的“黑料”,一面将舆论引导至对自己有利的一方。果然,迫于局势,当局不得不在1974年2月宣布剥夺索尔仁尼琴苏联国籍并将其驱逐出境。表面上看,克格勃夺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的一个阶段性胜利,事实上,这场交锋既分了高下,也决定了双方最终的命运。
正如肖洛科夫在1983年被开除党籍时对契尔年科私下的抱怨那样,他对国家、党和领袖都太忠心了。在苏联权力中心伫立了数十年,肖洛科夫没能打造起属于自己的牢靠的政治班底。换个通俗的说法,他的权力来自于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随着勃总身体状况恶化,他手握的那个庞大的权力体系也开始摇摇欲坠。然而,肖洛科夫并不愚钝,他深知安德罗波夫的厉害。倘若不能在仅存不多的时间里对老对手造成致命一击,那么自己将很难再翻盘。于是,文章开头描述的那一幕上演了。
1982年9月10日,在接受最高领导人召见时,肖洛科夫用搜集到的黑料试图令勃列日涅夫相信,安德罗波夫正在图谋一场“反党阴谋”。近些年来这位权臣的强势,勃列日涅夫也早是深有感受,因此,他批准肖洛科夫“采取一些行动”。在一番精心筹划下,3支内务部精英部队分别前往中央办公大楼、克格勃总部和安德罗波夫家中,计划将其一举逮捕,再将对方势力分化瓦解。不料安德罗波夫反将了一军:经过小规模交火后,3支小队全部被克格勃部队控制,仅有一名内务部上校受伤,随后不治身亡——肖洛科夫最后的挣扎就这样破产了。
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病故,一个月后,肖洛科夫被革职并接受调查。克格勃以贪腐弄权为突破口,先后除掉了前任领导麾下的大批干将,最终逼迫肖洛科夫自杀。至此,安德罗波夫基本扫平了登上权力之巅的障碍。在随后权力分配的过程中,作为勃列日涅夫的“大管家”,契尔年科自知不敌,只得无奈且自觉地选择依附。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之前提到的“皮草案”中,克格勃的秘密调查之所以被内务部知晓,有资料指出,“告密者”正是勃列日涅夫安插在安德罗波夫身边的副手兼卧底谢苗·库兹米奇·茨维贡。此君才华横溢,是享誉苏联全国的小说家。然而,他也没能逃过安德罗波夫日后的清算——在向苏斯洛夫吐槽过自己令人绝望的处境后,茨维贡于1982年初“离奇”自杀身亡。
有意思的是,根据苏联记者多多列夫爆料:在内务部抓捕安德罗波夫的行动中,内务部中也出了“内鬼”,提前将行动告知克格勃,这才让安德罗波夫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由此可见,两大集团在对峙的同时又相互渗透,宛如缩水版冷战;透过这场“碟中谍”的闹剧我们足以看出,当时苏联内耗究竟有多么离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5-1-13 22:3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