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76|回复: 0

2022,保住本金和资产才最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6 17: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天休假,反而有点闲不住。

刷刷新闻,不知不觉又找了些数据瞎琢磨。

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39亿元,同比增长10.7%。

其中税收:172731亿元,同比增长11.9%;非税收入:29808亿元,同比增长4.2%。

税收不用解释,“非税收入”包括各种附加费、罚款、国企上交利润等等。

相比GDP,这更是核心干货,就像一个人一年的总收成每一分钱都是辛苦赚到的。

薇娅的13个亿也要进这个预算的,把这些偷逃税的“老鼠洞”都挖掉的话,一年的增量或许就有了。

而“个税阶梯式收取、企业所得税、财产税(房产税)、各种税、补助”等都属于第二次分配范畴。

打击偷税漏税就能增加真正的国家收入,所以你还觉得国家没在重视这块么?!

2021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7051亿元,同比增长3.5%。

这是财政部公布的,也就是说2021年全国卖地收入达8.7万亿,比2020年还高。地已经卖了,就要建设的!

只不过2021年土地买家与以往不同,大部分是国企、地方城投(地方国有)等。

之前我提过,网上随便一搜也能搜到,2021年除了年初第一轮集中供地上民企大举出手,后面两轮几乎各地民企都处于“躺平”状态。

根据一些数据中心研究2021年第一轮土拍中民营房企拿地占比56.8%,而在第二、三轮土拍中民企拿地不足30%,反而是国企、城投成了主力军!

而且国家发改委也刚刚表示,“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其实感受是很清晰的,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

在这个大背景下,有很多事情还是可以预想一下的。

一、查偷逃税能增加地方收入,想想都激动!

很多企业随便做个账就把收入转出去直接花了,财务上挂往来、应收应付、造假之类的,躲过去则以,查到了就是巨额罚款。

去年从网红高收入群体身上用大数据分析追缴,2022年可能还会继续拓展到其他行业。

而且,春节前夕央行、银保监、证监会三家联合发布了一个《办法》3月1日实施,其中有一条规定:个人到银行存取超5万元或等值外币,需核实身份、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

这个就是在堵漏洞,不管是洗钱、诈骗还是其他违法行为,难度越来越大。

对普通人正常存取没影响,但是对于有其他想法的,这个估计慢慢不好使了。

不单是网红带货直播行业,基本上除了上市公司和国企在缴税上最规范,其他各行中小企业也是偷税漏税高发区。

查一遍就能增加税收,想想就激动!由不得地方ZF不上心,特别是在土地收入使用趋严的情况下。

二、房价两极分化比预想的要快很多

很多媒体在报道多地房价走下坡路、跌了不少,像沈阳、青岛多地、石家庄等等。

而同时,很多城市的房价依然坚挺。

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显示,包含一二三线70城的100个重点城市里二手房上涨的有48个,下跌的50个,持平的2个。

涨幅和跌幅都不大,其中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和江浙沪长三角的房价,9成是在微涨的。

也就是说除了这些发达地区,其他地方的高房价想维持、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开头讲了,2021年土拍买家大部分是国企、地方城投(地方国有)等,民企已缺钱。

这里就别看那些拿地前10、20名啥的了,因为知名的民营、国有大房企就那几个;但是不同名字的国企和地方城投是看不到的,加起来拿的地就是天量数字。

读者可以查查当地带有“某某城市投资、城市建设、资产经营...”字样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区、县、市、省的国企。

每个县至少有两家以上,几千个区县,这个量自然小不了!

去年卖地收入8.7万亿再创历史新高,有了地,那房子肯定还是要建的。

但是结合去年政治局会议提的“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再来解读的话,可能是意思建设占比更多的限定价格、限定租金等要素的保障性住房,另外也鼓励富裕的群体购买价格更高的商品房!

说白了低价房和高价房两条腿并行,对应的政策也不同。

就像年入5万的和年入50万的,面对所有的房子都是1万/㎡、交的税也相同,这肯定会拉大收支差异、更没法共同富裕。

如果按刚刚理解的保障性低价房和高价房并行,设置购买门槛,那说不定就能实现居者有其屋、减少收支差异!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短,但全国普涨是不太可能了,按区域有高有低才正常。

三、投股票、投房产、投实体,坑或越来越多,保住本金和资产可能是最重要的事

不可否认在过去二三十年,房地产经济助推了除“高精尖”之外绝大部分行业的发展。

现在房市趋于平稳,甚至除了发达地区都在下跌边缘,这时候赚钱效应就几乎瞬间消失了。

同时像阿里法拍上,各种被执行房产越来越多,断供的、抵押贷还不上的等等。

过度投机带来的失血开始大量显现。

过年这几天,我看到很多小店仍然在带货直播,甚至许多大券商都开启24小时在线直播课。

要知道搁以前,这些人早就满世界飞去度假了。

与之相反的是,赚钱效应低的时候,踩坑踩雷的几率就会直线上升。

说到这个,有一则故事,杜月笙对一个朋友说:

“你原是一条鲤鱼,修行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而我原来只是一条泥鳅,先修炼1000年变成了鲤鱼 ,然后再修炼500年才跳过了龙门。

倘若我俩一起失败,你还是一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泥鳅了!

你说我做事情怎么能不谨慎?”

这番话很到位,特别是在生活成本支出几乎要覆盖全部收入、上有老下有小、且赚钱效应极低的时候。

底子薄的,特别是小有成就的人,保住本金和现有资产,比预计投资回报率要来的重要的多。

就像那些断供的人,首付和前期按揭都打了水漂、可能还倒欠银行的,这辈子就很难再赚到那么多钱了。

银行永远都不会怕,因为它有政F背书;个人失去本金或者现有资产,那就是真的失去了。

春节假期快要过完,股市要开盘,各行各业马上又要重新运转起来。

2022年,说不清楚谁富谁穷,但是起码别让自己掉到大坑里头。

哪怕是相亲,讲真的,都建议互相出具征信以示清白,因为现今被网贷、银行、车抵公司等起诉的个人太多。

不存伤人之心,只是要保护好自己。

从去年开始,资本市场机构镰刀们互相搏杀、神仙内卷,散户纯属池鱼,只有被殃及的份,各种概念纯属鱼饵。

连一时火热的元宇宙,很多“鱼”一进去就直接烫熟、割肉跑路。

而投资实体,在房价普涨的时代尚且难盈利,更何况现在房价冰火同存呢。

二三十年间,房价普涨给绝大多数获利者直接、间接带来红利。

以前赖以支撑预判的根基现在正在改变,缺少了这个支撑,以往的经验就很难适用。

在为能不能吃饱饭担忧的时候,深挖洞、广积粮是对症下药;

赚钱效应低的时候,保存实力、静观其变,或许是较稳妥办法(作者:燕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4 04: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