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简介:高飞。女,1976年10月出生,籍贯上海。1997年毕业于浙江广播学院播音系。返沪从事媒体传播工作。2001年赴澳留学,辗转布里斯本和 墨尔本两市,先后获新闻和大众传播学硕士学位、旅游学研究生文凭。2004年,移民加拿大,现居温哥华,就职于华文媒体,记者兼编辑。
问:28岁的人生当中,你走过了多少个城市?
答:主要居住过五个城市。上海、杭州、布里斯本、墨尔本和温哥华。
问:如果让你给每个你走过的城市一个贴近女性生活的形容或比喻,你将如何描述?
答:我觉得上海好像一件短裘皮大衣配蕾丝花边纯棉短裤,是华丽与体贴、虚荣与魅力的结合;杭州仿佛一件真丝吊带连衣长裙,妩媚温婉,但也撩人,厅堂和卧室 两者兼宜;布里斯本是一套牛仔比基尼配夹脚鞋,热情性感,单纯随意;墨尔本是深v字领的羊绒衫和齐膝的西装短裙,严谨雅致中带着冷傲;而温哥华是一个更多 元化,多面性的城市,她是女人收藏的各款波鞋,实用又时髦,若隐若现地辅衬出女人小腿的美丽弧线。
问:非常有体会的比喻。作为一名单身女性,邂逅了这么多的城市,自然不会缺少和异性的邂逅,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我觉得,每个城市的不同个性,会激发起人的性格中与之相似的一面。以我为例,住上海,我是物质女孩,并以此为傲;住杭州,我变得情感丰富而悠闲;住布 里斯本,我变得更加开朗和懒散;住墨尔本,我讲究衣着且注重自我。不同城市的特质,赋予单身女人情感上的不同需求,只要合适的男主角出现,当然就干柴烈火 了。但是,一旦离开了那个城市,单身女人的注意力就再次转移,也不会对上一场爆破遗留下来的残渣有太多兴趣了。反之,如果一个城市不能带给单身女人这种刺 激,这种期待邂逅的渴望,她一定不久就会离开的。
问:出国之前呢?你在上海和杭州都生活过,你是从那里开始自己的邂逅的吗?
答:是。到杭州那年我18岁,情窦初开的年纪。他是我的同班同学,来自山东,有着山东人的执著、幽默、圆滑和内秀。那时我们高唱着张艾嘉的《爱的代价》、 赵咏华的《最浪漫的事》,到断桥残雪看夕阳,到满陇桂雨觅诗情……但是最后,悲欢离合还是化成了一棵无花果树。毕业后,我和他再也没有见过面。
问:是因为初恋失败的伤害,才促使你寻求邂逅?
答:完全不是,到澳洲时,我没有期待我要邂逅任何人。我当时已经结婚。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上海,和一个中学同学坠入情网。我非常热切地爱着他,觉得他是唯一一个可以把我从初恋的伤害中解脱出来的人,也是值得我用一生去相守的 人。他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上海人,骨子里的优越感咄咄逼人,但我喜欢。虽然当时,我们即将分赴澳大利亚和英国留学,但还是开了结婚证书,以证明我们相爱的 决心。我到了澳洲之后,没有任何其他想法的,更不期待任何邂逅,一心只希望把学业完成,早日回到他身边。
问:那你在澳洲还是邂逅了,对不对?
答:嗯。是的。一个澳洲男孩,我的室友和校友。
问: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你在背负婚姻责任的同时,愿意邂逅这样一个西方男孩?
答:很坦白地说,四点。一我寂寞,我需要有人在身边倾听我的苦涩和矛盾;穿上新裙子需要有人给我真诚的欣赏;汽车半路熄火,需要有人飞车过来救我,安慰我 修车费不会很贵......二分居让我们夫妻感情急剧淡漠。三那男孩的执著和热切。他坦白得像一张纸,也热情得像一团火。他不管我比他大多少,不管我是否 已婚,都要追求我;并劝我要真诚地聆听自己的心声,不要压抑地面对人生。这样的理性和感性,是我之前在中国人身上没有看到过的。四我需要练习英语,谈恋爱 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问:那你如何面对你的丈夫呢?直截了当告诉他真相,还是隐瞒回避?
答:隐瞒回避。在当时,我没有勇气对他说出真相,我也不能说出真相,因为真相会把他毁了的。而后来我们最终决定放弃这段婚姻,我也没有对他坦白过真相,因 为我是很自私的,为了保护自己,我只能对别人不公平了。或许,欺骗的背后,也是对他的一种思虑,因为男人在这些方面永远是软弱的。
问:处在两个男人中间的时候,你是怎样的心态?
答:我当时心里充满了负罪感,甚至就想两样都不要了,宁可单身,让孤独作为我的惩罚,也不要纠结于感情的欺骗和矛盾中。所以,在我第一个学位拿到以后,我搬去了墨尔本。我和澳洲男孩的一段也就结束了。
问:你搬去墨尔本之后,有没有再邂逅人?
答:有过,但那种是轻飘得可以被风吹走的感情,更直接地说就是用性来维持的感情。
问:很多局外人觉得,一个女人和东方人分了,和一个西方人好了,其中性是起了一个很大关系。你觉得东西方人之间,性的差别大么?
答:我觉得欲望是一样强烈的,能力也是差不多的;只是西方人在性体验时,更富有激情更愿意投入,而且,他们也更喜欢去探讨、研究性。哪怕一般的男女朋友之 间,性及其器官也是年轻人常常谈论的话题。我觉得这样反而是一种健康的态度。性本就是成人生活需要的一部分,与其像东方人那样遮遮掩掩,装模作样,不如打 开天窗说亮话,积极地讨论,明白地交换意见,大胆地追求身体的愉悦。
问:在美国有过调查,素不相识的男女两人,在第一次约会之后,发生性关系的比率高达30%。在你的观察或者经验中,这个数字可信么?
答:我觉得可信。西方人的性观念和我们的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概念。性就是性,除了让身体愉悦之外,可以不和感情、认识时间的长短和未来的生活发生关系。一夜 情发生之后,又成陌路;即便成为朋友,也不代表我就要对你负责。调查显示,仅5%的加拿大男性认为发生了性关系就意味恋人关系成立了。
问:一般人都认为,男人是先有性,后有爱。现在,作为单身女性,你觉得男性,他除了爱你以外,是不是还有一种欲望的索求?
答:当然。欲望是"异性相吸"的根源。我觉得这种欲望有三种表现形式:对肉体的渴求,对灵魂的占有,对灵与肉的综合控制。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难以免疫,除非你的性取向是另一类的。
不过,不同的人所受的教育,生长的环境和性格有不同,因此欲望表现的程度和形式也会不同。女性比男性含蓄,所以对欲望的掩盖更周到;西方人比东方人开放, 对肉体的渴求更直接更强烈;东方人通常很讲究灵与肉的一致性,可是很多西方人,特别年轻一代,对此不以为然,甚至很容易做到把灵与肉分开,他们觉得灵与肉 的快感是不同,能够达到一致是可贵的,但如果不能,他们也不必守身如玉,苦熬苦等,身体的满足最重要。不只是男人,西方女人也一样,不过她们通常对自己肉 体有很强的保护意识。
问:离开墨尔本,来到温哥华,你有没有作为单身女性的无拘无束的心态?
答:说实话,来温哥华之前,哪怕现在,我都没有什么太多的期待。我想如果期待低一些,我会对现实生活更满意一些。特别是当我经历这么多情感的波折之后,我 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不会去爱,也不值得被爱了。看看那些曾经在我手中失去的感情,哪一个不是轰轰烈烈,信誓旦旦,可是到头来,说不要就不要了。 在我没有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之前,我不能再奢求感情了。
问:你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在自己将来的婚姻和情感方面产生了怀疑?
答:对,很大的怀疑。我到底能不能和别人在一起生活,到底能不能承担一点责任,到底可不可以向别人许下诺言,并履行它?还是我永远是一个自我的人,在甜美贤淑的外表下带着一个放任的灵魂。
问:那么,在温哥华这个东方气味也很浓的城市里,你感觉,你将来会邂逅一个东方人呢,还是西方人?
答:我觉得西方人的可能比较大一点。你看我脑海里想的一些东西是很多东方人所不能认同的。我的历史也是很多东方人所不能接受的。如果选择他们,可能我的经 历会变成一颗安置在婚姻上的定时炸弹;而选择包容性强思想开放的西方人,他们也许会视我的经历为我的一种财富,是帮助我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饲料,从而和我开 始崭新的生活。
问:辗转了那么多城市以后,邂逅了那么多人,你有没有感觉温哥华是个较为永久的落脚点了,可以在这个城市,等待下一段婚姻,寻找做妻子做母亲的感觉?
答:三分之一的我是传统的,早早打好腹稿要找什么样的老公,养几个孩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但三分之二的我是喜爱幻想,不安现状的,期待着下一个城市,下一 份精彩。所以,在那些孤独夜晚,我总会辗转难眠,许多个我在脑海里打架辩论,要给自己找一条最好的出路。这就是单身的困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