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文艺书香
›
贺冬至节俗 展现天人合一的内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670
|
回复:
0
贺冬至节俗 展现天人合一的内涵
[复制链接]
ANNABABY
ANNABABY
当前离线
积分
3581
IP卡
狗仔卡
131
主题
591
回帖
3581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3581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12-22 20: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源:大纪元
作者:允嘉徽
冬至是天上、人间交会的重要时分,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非常重视“冬至”呢? (Pixabay/大纪元后制)
冬至是天上、人间交会的重要时分,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非常重视“冬至”呢?因为它是二十四节气中领头的节气,上古最早的历书的年从冬至这一天开启。中华传统文化、民间生活节令和冬至这一天有着不可分离的关联。
今日一阳生
古书说冬至有三个意思:“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都指出“冬至”这一天,远离北半球的太阳将要开始回归了,此时也是天地间阴气消、阳气长的转换点,因此在古早的《大戴礼记‧夏小正》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日冬至,阳气至”。
杜甫诗句咏冬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人们度过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夜之后,白昼将渐长,预告着春天就在不远处了。迎来阳春,这是人间喜盼冬至的共同愿景。
冬至,天地一阳生,一元复始。 (大纪元后制/Pixabay)
天上冬至日 人间冬至节
冬至日一阳生,阳气周而复始。从周代到汉初,把冬至日作为新年的第一天,所以古来冬至也叫“初岁”。[1]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有些地方就说:“吃了冬至汤圆就长一岁了”,就是从古历法流存下来的谚语。
在冬至这个大日子里,什么是最重要的大事?中华民族是神的子民,奉行“天人合一”的生活准则,因此在一元复始的冬至这一天“祭天”就是历朝历代最重要的事。
圜丘是举行冬至大祭典的天坛,天子率领百官在这里敬祀昊天上帝、祭社稷、祭人鬼,历代都敬慎地承袭着这种礼制。[2]在地方上,要祭祀社稷;家家户户则祭神、祭祖。中华儿女怀着敬畏、感恩之心过了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迎来万象更新,一年复始的新年元旦。
汉武帝时,校正历法制定太初历,新年的起始日改为立春,冬至则成了冬至节,也称为“亚岁”。
明宪宗绘 冬至一阳图 (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冬至节俗
冬至在中华民族中拥有悠久的历史,当然节庆民俗也很多。从古至今,种种冬至节俗,温暖了冬日里的心,也让冬至的生活多采多姿,还有“补冬”这一幅温暖的风景。而种种节俗都离不开哪一脉共同的核心精神呢?
偃兵息鼓 返乡过年团聚
汉朝时,冬至日偃兵息鼓,百官放假静休养身,朝廷停止议政,官府不听事,举行岁终大祭,放五天返乡假,允许地方小吏和民间都放假宴饮送冬。冬至后边关也关门了,所以人们要赶冬至前返乡。民间家家户户举行岁终大祭,家人团聚在一起祭祖、宴饮庆冬至。[3]
宋代人是以过年的心情过冬至。他们家家户户都拿出积蓄备办新衣新帽,同时互相祝贺,聚会玩乐。市场热闹无比,官府在冬至节开放“关扑”,允许民间比赛输赢。有的习俗流传到明清[4],徐士镜《吴中竹枝词》唱:“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到了清代,在苏州(吴中地区)仍然保留冬至穿新衣、戴新帽互相贺节的“过年”节景。
药膳补冬 古老“补帖”
冬至正是一年中最严寒的时候,冬天“养藏”是中国最古的医书《黄帝内经》留下来的,合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养生方法。现在大家都熟悉的药膳“补冬”,最早的“补帖”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是东汉时,医圣张仲景留下来的“处方”。
张仲景(150年─219年)是东汉的临床大医家,出生于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唐代甘伯宗《名医录》(亡佚)记载张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 ”
东汉末年世局非常动乱,瘟疫大流行。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河南,为乡民医病,日夜繁忙。冬天,他看到白河边上住着一群贫穷的乡民,两只耳朵都冻烂了,心中牵挂他们,于是研制出了一个药膳处方,叫“祛寒娇耳汤”,“娇耳”是包着袪寒药材和羊肉的“饺儿”。他在冬至日到过年期间,让徒弟搭了棚子,架上大锅煮“祛寒娇耳汤”,施食给穷人帮他们“安耳朵”。到了现代,中国北方逢冬至吃水饺的习俗传说是这样来的。而且饺子谐音“交子”,冬至夜吃水饺含有交子月子时的心意,迎接一元复始的第一道阳气!
南朝时还流行冬至日吃赤豆粥,用来攘除疾疫。[5]南宋都城临安人流行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用来祭祀祖先,后来逐渐盛行开来成为节俗。[6]馄饨和饺子的材料做法类似,饺子在明代之前也称为“馄”。 所以,那时候的“馄饨”和“饺子”也可能是不同地方的叫法。
“馄饨”一词和“混沌”谐音,馄饨形状白面皮包着一团馅,象征天地浑沌之象,传说冬至吃馄饨是纪念中华始祖盘古在“混沌”中诞生。上古时,冬至日象征新岁的开始,而盘古开天则是带来中华民族的诞生。吃馄饨表示祝贺初生、新生的意义。
吃汤圆 过年添岁
中原南方的冬至食俗以汤圆为代表,吃红白两色的“冬至圆”具有迎新岁的含意:圆圆的汤圆象征天,象征冬至太阳;“圆”谐音“元”,带有“一元复始”的含意;红白两色的汤圆,象征天地阴阳交泰。冬至祭祖之后,全家团聚吃汤圆,称作“添岁”,就是迎新年了,所以俗谚说“吃了汤圆长一岁”。汤圆还有很多种叫法:牢丸、牢九、汤团、团子、圆子、粉角、丸子等等都是汤圆的别称。
俗谚说“吃了冬至圆长一岁”。(Shutterstock)
“贴身”暖心习俗 为翁姑献袜履
三国时代,在冬至节有个很暖心的“贴身”的习俗──“献袜履”。媳妇们在冬至送鞋送袜给公公婆婆(舅姑、翁姑),祝颂长辈冬至迎福、纳祥。[7]这种习俗古代就有,不仅在民间,在宫中也有,臣子献履贡袜,祝颂国家亚岁(冬至)迎祥,冬至纳庆。送的鞋袜不仅讲究实用保暖,还讲究造型和图案花样美观,鞋面宛若一幅赏心悦目的刺绣画,媳妇的手艺带给家中长辈温暖好心情。
消寒图 迎春游戏
古代到清朝都有冬至日开始“数九”迎新春的习俗,也发展出“九九消寒图”的游戏,受到雅士和童叟的喜爱。
南北朝的人们从冬至日开始“数九”迎春,数完九九八十一日,寒冷的冬天就到尽头了,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分”。其实,这种数日子迎春的民俗游戏从先秦时代就有了,那时是从冬至开始数四十六日,迎来“立春”。[8]期待春天是人间世世代代共同的心愿。
到了清代时,数数演变出“九九消寒图”的雅趣游戏。
“九九消寒图”的诗句多是九个字,而且每个字都是九划,如:“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还有图画的“消寒图”,如盛开八十一朵梅花的梅树,还有文图并茂的消寒图,配上押韵的“九九歌”,讲述历史故事与典故。
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每天在“消寒图”添一笔或画朵花,期间历经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画完八十一笔,图文完成了,也就进入春满人间的春分时节了。
清 乾隆御题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清宫旧藏。(公有领域)
冬至一阳生!人间庆贺冬至展现种种的民俗风采,在中华传统文明的照耀下,人不分古今、地不分南北,都紧紧围绕着“天人合一”的节律,献上敬畏天地神明的虔诚。年复一年,依循礼仪节度敬贺冬至,祈愿得到天神的祐护,一元复始迎接新春的活力与希望!
注释:
[1]《史记‧天官书》就记载:“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
[2]《周礼春官‧神仕》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3] 见《后汉书‧志‧礼仪中》和蔡中郎《独断‧卷下》记载。
[4]《东京梦华录‧卷十‧冬至》原文:“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5]《荆楚岁时记》说:“冬至日,量日影,作赤豆粥以禳疫。按共工氏有不才之子,以冬至死,为疫鬼,畏赤豆。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
[6]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提及:“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也提到:祭祀以馄饨祭祀祖先。
[7]《太平御览‧卷二八‧时序部‧冬至》:后魏崔浩《女仪》说:“近古妇人,常以冬至上履袜于舅姑,践长至(*冬至)之义也。”
[8] 《管子》记载:“冬至之日始,数四十六日,冬尽春始”。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5-1-14 01: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