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85|回复: 0

【蒋公讲义】诚其意 正其心

[复制链接]

384

主题

1449

回帖

8207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207
发表于 2023-1-30 21: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大纪元

文/章阁 整理
1.jpg
一个人无论是独善其身,还是兼善天下,蒋公主张“都必须痛下修身的工夫”。 (fotolia)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学》

蒋中正认为,“‘身者,心之器’。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皆以心为主,故必存养省察,慎独存诚,使此心常湛然清明,公正无偏,不为物欲所蔽,不为感情所胜,不然,如其一有忿怒恐惧或好恶便辟之心存着,则此心就不得其正了,如此最后便难免流为贪戾迷妄,甚至放僻邪侈,一切的错误罪恶,都要由此而生了,所以正心是修身的根本工夫,亦就是‘心正而后身修’的道理。”

王阳明对“身”与“心”这样解释,他说:“何谓身,心之形体运用之谓也,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何谓修身,为善而去恶之谓也。吾身自能为善而去恶乎?其必灵明主宰者,欲为善而去恶,然后体形运用者,始能为善而去恶也。故欲修身者,必在于先正其心也。”蒋公认为王阳明对于“身”与“心”的解读颇为正确。

“先诚其意”释义

“蒋中正认为“欲正其心,又必先诚其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里所谓‘毋自欺也’,就是不宽恕自己,不欺蒙自己,不夸张自己,屏绝徼幸心,排除虚伪心,不作昧良之举,不存苟且之念,一秉正觉,直认真理,勇猛精进,战胜一切的意思。所以诚意的工夫,又是要以慎独为始,所谓慎独者,就是要在人所不知、惟己独知的场合,‘去人欲,存天理’,以虚心实意,惟精惟一,处理一切事物,而无愧于天地宇宙之间,这是讲诚意的工夫,亦就是意诚而后心正的道理。”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大学》

“因为诚意是善恶的关头。为好为恶,为圣贤为禽兽,固全由自己的心意而定,但辨别善恶,全靠自己有真知,有识力。如果识力不足,势必见理不真,察事不明,善恶是非,淆然莫辨,因此意无从诚,心无从正,则身更不能修,所以致知是迷觉的关头,诚意的前提,这就是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的道理。”

“所谓致知在格物的‘格’字有两种解释,据朱子解释:‘格者,至也’,要对于客观事物能随时随地体察明白,就是要彻底认识其事物真理至于极处之意思,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科学精神。”

“但阳明新的解释:‘格者,正也’,就是对于一切客观事物皆要本内心之良知所知者,而判断其好恶善恶,而决定其是非以正之。所谓‘致知’云者,即致吾心之良知,而非充广其知识之谓也。”

蒋公认为王阳明所说的涵义更易了解:“除对其客观事物穷其所以然之‘理’与‘性’的工夫以外,还有其主观的(良知)选择判断而得到最正确的认识的意思。”

“这格物致知,若然现在的话来说,‘科学’,所以中国从前叫‘格致’为‘科学’,即用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来求得一切事物的至理,就是‘真理’‘真知’,这就是‘知止’,亦就是‘止于至善’。但止于至善总要由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与天理即良知,来充实我们的智能,确定我们的信心。”

当以一种信仰作为自身的行为指导后,就要坚定地走下去。为了实现至善之道,就得付出自己的一切,“惟有这样,才算能诚意正心”,“这亦就是致知在格物的道理”。

“我们如不能彻底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做起,只有一知半解,心无把握,那对于为学、处事、修身、立业皆不能止于至善,对于一切事物之来,都不能判别是非,对于革命大道,更无确实心得,信守不移,如此既没有中心信仰,就无从诚意正心,于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自私自利,蒙上欺下,种种的毛病就要发生,这样下去,试问你的部下和一般民众,怎样会来信服你、听从你的命令呢?又有什么革命事业可以做得成?”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蒋公认为,一个人不可不明白做人做事、立德修身的大学之道。

蒋中正讲到这里,想起了幼年时期跟随老师读《大学》《中庸》,并且背诵了很多遍。到了十八岁时,一天在箭金学堂,顾葆性先生要蒋中正重新再读一读这本《大学》。当时,蒋中正读到这两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看到“天子”这两个字眼时,便认为《大学》这本书,不过讲论的是帝王,以及如何统治天下那一套腐朽的空论。年轻的蒋中正感到厌烦,从此丢弃了《大学》,不愿意再去读。

就这样一直搁置了十年。到了他二十八岁时,孙中山总理为众人讲明《大学》这本书的价值。蒋中正才又重新阅读。到了这时,他才知道《大学》里讲的天子,“不一定是指帝王而言,而《大学》的道理,更不是忠君保王的滥调。”

“大家都知道,无论专制国家、民主国家都必须有一个元首或领袖,古代在帝制国家称为帝王或天子,现在民主国家便称为总统或元首,其名义与体制虽然不同,而其代表国家的首领则一,所以《大学》所称的天子,我们可从广义解作国家元首,任何政治制度的国家都有统率群伦的元首或领袖,来负其保国护民的责任,我们不能因为帝制推翻了,便否定古代涉及君主帝王字样的一切文字,就以为都不足取,况且《大学》里面所说修、齐、治、平这一个体系,并不一定指政府人民的统属关系,乃是由个人以推至家庭、社会、国家与世界,平面的由内及外由近及远的逐层发展的关系。”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凡是人类无分上下、老少、男女,不论其地位高低、职务大小,个个都要以修身为本,知此乃即所谓‘知本’矣。”

“这样就可知道学问无分上下,更无贵贱之别,而《大学》教人,无论元首与人民,皆要从修身学起,这亦就可知道,我们中国教育,自来是极平等的一个很好的证明,‘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修身)而错之耳。’”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这是朱熹在《大学章句》中总结经文全章的几句话。”“上面两句中所谓厚薄,实指人伦亲疏远近而言,亦含事物之本末、始终、轻重、先后诸义。事物之本,自然为重、为先、为厚;事物之末,自然为轻、为后、为薄;此种关系与次序,必须以格物致知的工夫,来分别清楚,处理得当,然后作事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忽近图远,舍本逐末,先后混乱,轻重倒置,那就是厚其所薄,薄其所厚,这样决没有成功的道理。”

“比方说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末,如果你不能先修其身,而就要想齐家治国,那就像无本之木,决不能得到治平之效,甚至治丝益棼,未有不败之理,如此亦即可谓不知本了。”

一个人不能自我修善,那么就不能尽到孝友之道。对于关系比较疏远的社会、国家和天下,他又怎能亲力亲为,使其得到治理呢?这就是蒋公所引述的“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一个人无论是独善其身,还是兼善天下,蒋公主张“都必须痛下修身的工夫”。

参阅资料:《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六《科学的学庸》

(点阅【蒋公讲义】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3 19:3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