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4599|回复: 0

大暑酷热 心静即身凉

[复制链接]

277

主题

987

回帖

5690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690
发表于 2024-7-22 10: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la88 于 2024-7-22 10:48 编辑


DSC_2718.JPG

【明慧之窗记者颜朴芳综合报导】「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每年落在公历七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四日之间,二零二四年的大暑节气是从七月二十二日开始。

《历书》记载:「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

大暑特色
1. 大暑三候

这个时期的气候特征是酷热潮湿,雷暴台风频繁。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5天为一候):

一候腐草为萤: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就像腐草变成了萤火虫。然而在溽热的夏夜,幽幽的萤光带给人秋天的凉意,似乎意味著凉爽的秋季离我们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溽,湿也。天气变得闷热,土地很潮湿。大暑时节,外界的炎热之气到达顶点,地底的、河里的暑湿之气也都蒸发上来,湿气升腾,人们像处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对人们的体感来说比较湿热难熬,却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成熟。在这段时间,农作物生长速度很快,长得非常茂盛。

三候大雨时行: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热在大小暑,好有雷阵雨」这句俗谚,说的就是酷暑中幸好午后常有雷阵雨,倾盆大雨令人暑意尽消。


DSC_2795.JPG

2. 大暑热不透,水患台风到

农谚说:「大暑热不透,大水风台到」、「大暑热不透,收成就不够」。尽管这段时期天气炎热,但不过热也不好,大暑不热就表示气候不顺,会有水灾或风灾而影响收成。

大暑时节的雨水量对稻作的生长影响也很大,所以有「大暑大落大死,无落无死」的农谚。因为这个时节是二期水稻插秧的好时机,田区需要的水量会增加,如果这时乾旱缺水,会迫使农夫们休耕。相反的,如果因台风来袭带来过多雨水,会毁掉农夫们辛苦栽种的作物。

3. 西北雨

《台湾县志》卷二〈山水篇〉中说:「凡疾风挟雨,骤至骤止,俗呼为西北雨,亦曰风时雨。」在台湾称这夏季午后雷阵雨为「西北雨」。

据考证:「西北雨」都在午后太阳西斜时发生,这就是「西」字的出处;而从天干五行配可知,北方任癸水,这「北」字代表水。所以「西北雨」就是指太阳西斜后所下的雨水,并不是西北方向来的雨。

也有民间传说,「西北雨」是「狮豹虎」的闽南语谐音,因为它来势凶猛、去得也快,有如「狮豹虎」奔腾。

午后雷阵雨舒缓了炎夏所带来的酷热,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大暑之后的立秋节气正是反映了物极必反的规律。

---ss-2.jpg

午后雷阵雨舒缓了炎夏所带来的酷热。(瑞士法轮功学员摄影作品)
大暑习俗
1. 半年节

这时期重要的民俗节庆,首推「半年节」,有「过半年节、食半年圆」的习俗。历书上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自黄历元月到六月刚好半年,因而准备应节的供品祭祀,主要是庆祝农作物的丰收,感谢天地神明与先祖的庇佑,使生活饮食无虞 。

这个节日多在黄历六月初一或十五祭拜,先将和成朱红色的甜汤圆和牲礼祭拜神明与先祖,然后全家一起吃「半年圆」,象征团圆与甜蜜的美意。

2. 吃的民俗

为了防暑、祛湿,大暑节气的饮食民俗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广东有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即凉粉草,有神奇的消暑功效,用它做成的「烧仙草」,在外观、口味、疗效上均与龟苓膏类似。老冬瓜鲜荷叶汤也是传统的消暑汤品。

另一种是吃热性食物驱湿。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大暑吃童子鸡进补的方法。湘东南还有吃姜的风俗,有助于驱除体内寒气。山东地区「喝暑羊」,即羊肉汤。

台湾则有大暑吃凤梨(菠萝)之俗,因此时正是品尝凤梨的最佳时期,而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很雷同,有吉祥的寓意。

大暑养生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中医认为:大暑时节,梅雨刚过,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故而需吃热性食物以驱除暑湿,恰合「冬病夏治」、 「寒病夏治」之医理。例如,三伏天去拔火罐、贴辛温的伏帖去除体内寒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可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也可以多吃淮山一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补脾健胃,使人感到精力充沛。

而南瓜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脂肪含量很低,还能排毒养颜,多吃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爱美的女士或者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吃南瓜最好不过了。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的说法,炎炎夏日又吹冷气、又吃冰品,享受的当下,脾胃也容易变得虚寒。此时来点辛温的姜暖胃,对身体元气的恢复很有帮助。但姜最好不要在晚上吃,夏天早上吃姜最养生、效果最好,原因是早晨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

姜还是解暑的良药,炎炎夏日,喝黑糖姜茶或姜枣汤可以除湿补阳,藉由姜的辛温进而温散部分脏腑寒气到体表,对抗炎热的气温,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通体舒畅。

4.jpg
清康熙帝出巡图。(公有领域)

康熙:心静即身凉
盛夏除了身体养生,心态的调整也很重要。

杜甫在《夏夜叹》诗中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就是写他热得心中焦躁不安。由于天气炙热难耐,许多人索性把衣服脱掉,这样的行为不但不礼貌,也失去了君子的风范,因此有「小暑大暑无君子」的俗话。

清圣祖康熙在《庭训格言》中关于盛夏的论述,则展现了康熙超乎寻常的定力。

康熙帝说:「凡人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朕于六月大暑之时,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纵而能者也。」

翻译:
大凡人要修身养性,就应该在平时谨慎的去做。我在六月大暑的时候,不用扇子,不摘帽子,这都是因为我平时不放纵才能做到的。

又说:「汝等见朕于夏日盛暑不开窗、不纳风凉,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此正古人所谓『但能心静即身凉』也。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注1)。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

翻译:
你们见我在夏天盛暑的时候也不开窗户,不吹凉风,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也是由于内心清静,所以身体不觉得热。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只要心静身体就清凉」。而且夏季不贪风凉,对身体也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夏季有阴气在体内,要是贪图一时的舒适而吹冷风,反而会将暑天的热气闭塞在体内,不能散发出来。当时不觉得这样做的害处,以后或许会导致疾病。我经常遇见深秋季节多有肚腹不调的人,都是因为贪图身外的风凉而将暑气关闭在体内而导致的。

康熙皇帝透过严于自律的定力,在酷热至极的大暑,带来静心的清凉。

注1:
腠,音凑、 còu。腠理是指皮肤、肌肉的纹理,以及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中医认为这些是气血流通的门户、排泄体液的途径之一,也是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

【关联文章】
漫话二十四节气

明慧网原文:
【神传文化】二十四节气歌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2/18/95190.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7/13/文史漫谈-心静即身凉-239953.html

(本文主图来源:瑞士法轮功学员摄影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7 13: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