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文艺书香
›
《货郎图》——有趣的故事传承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2938
|
回复:
0
《货郎图》——有趣的故事传承
[复制链接]
edak8821
edak8821
当前离线
积分
9638
IP卡
狗仔卡
440
主题
1784
回帖
9638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38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8-21 21: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dak8821 于 2024-8-21 21:38 编辑
来源:大纪元
作者:吴杰
吴文彬先生的画作《货郎图》局部。(吴杰提供)
笔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台湾新冠肺炎疫情的三级警戒当中,每当要去便利商店买东西的时候,都不要忘记刷卡!是的,刷卡是指实联制的手机刷卡,不是信用卡的付费刷卡。什么?你说,才短短的时间内,怎么会有那么多社会上的变化发生呢?
先父吴文彬先生,中华民国工笔画学会的创会理事长,他有一幅画作《货郎图》。很是有趣!一位貌似中年的男子,摆了一个摊子,打着小锣,卖着很多吃的、用的,甚至是小动物。这些货品,可以让小朋友好兴奋、好高兴,小朋友似乎也很开心货郎的到来,可是,男子的眼光却不会放在小朋友身上,而是盯着旁边的妇女,因为,男子知道,能够跟他交易的,应该就是这一位妇女,而这位妇女也貌似要跟男子购买东西,似乎已经开始询问相关的问题……
好有趣的画作,想想看古代,确实没有便利商店,也确实没有线上购物,不太可能有物流的概念,或是快递等现代的名词出现。不过,如果你阅读过古书,孟子说过:“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孟子何许人也?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看看《货郎图》,想想这句话,谁说古代没有物流的概念呢?再看看这些货郎,他是不是肩负着物流的概念?然后实践了孟子的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的概念呢?
古时候与今天不同,可是人类的需求依然是存在的。除了《货郎图》这件作品之外,先父在1990年时,也写有文章说到了《货郎图》。1939 年,天津大水,当时祖父带领全家搬离天津,在此之前,先父的小学与初中都是在天津度过的。我们知道1860年满清政府在英法联军攻北京之后,与西方各国签立了《北京条约》,因此,当时的天津就有九国的租界,虽然后来有国家归还租界,这也同时表明当时的天津也算是一个国际化的庞大都市——大型的百货公司自然也不在话下,比方说,中原百货于1926年成立于天津。可是,根据文章来看,当时,我的祖母,还是很喜欢跟货郎们买东西,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货郎会把货品推到家门口,然后跟客户交易。客户不用出门就可以买到一些日常的小东西,何乐不为呢?你能想像这样的画面吗?当时可没有手机与网路,我相信聪明的货郎们一定会记住每一位客户的喜好,然后下次来的时候,一定会根据经验,带足了客户可能会成交的货品,希望能够大赚一笔!
货郎这一个议题,或者干脆说是商业模式,延伸到近代还在持续地运作。什么时候消失了?没有人说得准确,大家都会把理由推给人类的演进,或说是社会的变迁。可是,似乎这一个议题没有在历史上形成一个重要的课题!可是,历代的画家,他们都有把货郎,这一个有趣的议题,给保留在艺术作品上。比方说,台北故宫就在今年(2021年)展出了“货郎图”为主题的展览。其中,有两件作品,传为宋代画家苏汉臣的作品。第一件很有趣,货郎推车进入了一群孩子的地盘,结果似乎引起了孩子的骚动,哇!孩子们似乎不受控制,货郎有点头痛了。第二件似乎比较有故事,背上背着小小孩的孩子在问货郎,似乎想买东西,货郎也和善地回答。两件作品,旁边的孩子们都是很开心、很热闹地玩乐,呈现出来着活泼、安乐的日常生活。
苏汉臣于北宋期间担任画院待诏,南宋期间南渡复职后担任承信郎。在古代,类似苏汉臣的这类画家,其实就是国家的画师,利用他们的画笔,记录下来当时生活的片段。先父说过,这类的故事画就是:“传统的画家利用笔墨来写实,欣赏绘画的人从笔墨的表达,会意画中的情趣。”除了苏汉臣外,当时南宋还有一位李嵩,他也是画院待诏,他的《市担婴戏》也十分传神,小朋友开心地要爬上货郎的货挑担子上面,哇,这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很明显地,对于孩子们的顽皮与天真,生意人的辛苦,加上庶民们的生活写照,这些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过艺术作品本身了。
丁观鹏是清乾隆皇帝颇为欣赏的一位画家,他也是一位宫廷画师。先父说过:“丁观鹏的画风显然有两种:一是传统式,设色淡雅,注意线条;一是设色浓重艳丽,一染再染,人物脸部拱托,衣纹凹凸,均以西洋光影法为之。”《太平春市图》就是属于第二种,整件横卷,描写的就是民间春节的集市,而这种集市自然也少不了货郎的出现。只是,前面的货郎是画中的主角,他们与客户,或是孩童的互动,非常的精彩。此件作品的货郎,似乎就是烘托民间春节的热闹与太平盛世的景象。《太平春市图》画卷落款的右侧,我们看得出来敲着小锣的货郎,也似乎有卖兵器与面具,青少年蹲坐在旁仔细地在看着货品,出神且似乎意有所属。看画至此,似乎多半的人会被下方的戏台所吸引,好像有人在演布袋戏,猜猜看,北方的《太平春市图》所演的布袋戏,会是什么样的戏码呢?
清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局部。(公有领域)
故事画,其实传承了许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的后面,可能述说着现在人们已经遗忘的典故,或是相关的文化事迹。这些典故与事迹,其中的意义,可能还大过于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比方说,回到上述丁观鹏的年代,清乾隆的年代,就是“如意馆”最发达的年代,而如意馆就是当时清朝的宫廷的画院,只是当时的画院与历朝历代的画院不同,清代的如意馆有着王公大臣与西洋传教士的加入,这对于传统艺术的发展,势必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比方说西洋艺术的技法混入传统中国的艺术当中。
就在乾隆皇帝的年代,画院出了《十二月令图》。虽然这些作品没有落款,应该也不是一位画家的作品,但是,画风却十分地一致,也包含有西方的绘画方式。画中的习俗活动多半是当时北方的活动。比方说,《十二月令图》的五月景,你就会看到画中真的有在赛龙舟耶!因为五月,你马上想到的就是端午节。可是,如果你跳到《十二月令图》的十月景,你就会看到一个有趣的景象:有人在写真画像,后面似乎还有好几位在那里观看画师的绘画。《十二月令图》的十二月景,出现了西洋式的建筑,这也是很少见的情景。再跳到《十二月令图》的九月景,好多菊花,还有人送菊花给朋友,这似乎与现代的观念不太相同吧?远处还有人在郊游野餐,是不是想到了秋高气爽。再跳到《十二月令图》的七月,
女士们在进行的活动是七夕乞巧,因为七夕……现代人大概只记得所谓的中式情人节吧。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七月图局部,乞巧节 。(公有领域)
故事画与传统的故事传承,大概就到现代为止了。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在古代,其实还肩负着许许多多的文化意义,这些意义都在点点滴滴地向后人述说着当时的故事。画家们利用他们的技法,肩负了传承文化的使命。时至今日,我们后代的子孙,似乎已经无法感受到那股文化的传承。没办法,因为现在的刺激太多了!重咸吃多了,也似乎无法感受清淡的味道。艺术其实不仅仅是艺术,许多的文化故事隐藏在背后,甚至还有文学故事的文人画之说,比方说《红楼梦》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或许,我们不是艺术的专业,但是,如果你有空走走博物馆,去感受一下画作后面那个述说的故事,相信这会是一个丰富的午后时光。(本文转载自:怀念老爹 – 吴文彬)
艺术家简介:
1. 工笔画家吴文彬先生(1923年─2013年),他创立中华民国工笔画学会,终身推广传统工笔画,不遗余力。
2. 吴文彬先生画历。
欣赏更多吴文彬先生的作品:
1. 吴文彬线上纪念馆。
2. 国立历史博物馆>2022百岁华人艺术家> 吴文彬。
3. 国立台湾美术馆> 吴文彬。
4. 吴文彬先生的Facebook,Instagram。
责任编辑:李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人在海外
阳光历史 还原真相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5-1-13 16:4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