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文艺书香
›
中秋说「礼」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2161
|
回复:
0
中秋说「礼」
[复制链接]
EA1088L
EA1088L
当前离线
积分
8207
IP卡
狗仔卡
384
主题
1449
回帖
8207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8207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9-12 23: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A1088L 于 2024-9-12 23:21 编辑
文/明慧月刊《祝你平安》编辑组 (明慧之窗记者周慧文编辑)
中秋将至,一轮明月普照天下。提到中秋节,大家往往联想到月饼以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实,除了吃月饼、赏月之外,在中秋节这天,古人还有祭月、敬老等习俗。这些习俗不仅蕴含著与亲人团聚的期盼,更体现出古人对天地神明的敬仰之意。
说到中秋节的由来,要从祭月说起。中秋成为节日,是从秋季的月神祭祀发展而来,《礼记・祭法》中记载:「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夜明,祭月也」。按照节气时令,古有「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的传统,在春分这天,白天祭日;秋分这天,晚上祭月。八月十五是秋季三个月的最中间,所以后世以「中秋」作为祭月的节日。
秋天是五谷丰登的季节,也是大地即将进入休整调息、蓄养地力的时候。人们在忙碌的秋收之后,以洁净的果实与谷物祭拜月神,感恩过去一年的风调雨顺,敬畏天地神明的庇佑。
如果秋收之后,不让土地休息,紧接著开始耕种会怎样呢?在《礼记・月令》中写道:「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仲秋如果行春天令,秋雨就会停而不降,草木就会重新开花,国家就会有大的恐慌。
天地四时之礼、阴阳谐和之道,并不仅仅是农业耕种,还涉及到方方面面,出于利益、贪求等等原因,人们可能会在不合适的时机,做不合适的事情。如果不符合「礼」,脱离了天理天道,那么就会出现灾祸、天谴等等上天示警的事情。这样的礼法在《月令》中讲的很明白,但是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秋「礼」不可违
在《汉书》、《后汉书》中共计16次引用《月令》,都是因为一些郡、州、府的官员,「夏行秋令」或「秋行春令」,违背天时而出现了种种天象示警的迹象。
汉和帝年间,有一年,已经快到夏季,本来应是万物复苏,大地回暖的气象,但是天气仍然阴冷欠暖。大臣鲁恭观察到了一些州郡在盛夏季节处决囚犯,而不是在传统的秋天。
按照《月令》的记载,古人认为,春季万物复苏,不能捕杀动物、伤害草木;秋季五谷成熟,万物凋零,这个时候是秋收、狩猎的时机。对于人的生命是同样的道理,虽然一个人在夏季触犯了死刑,应当予以执行,但也在秋天处决,这样才符合四时之道。这是自古留下来的传统。
所以鲁恭向汉和帝谏言说,按照《月令》所说,夏天要轻狱薄刑,释放轻犯,因为农事正忙,应该让人们先回去完成耕种。如果夏行秋令,判处死刑,那么会发生苦雨频来、五谷不熟的现象。
鲁恭接著说,自三月以来,气候反常寒冷,农作物应当开始生长,但是却发育情况不好。这是上逆时气、下伤农业的表现。
鲁恭又阐述了《月令》的道理,这是周朝制定的,因袭了夏礼、商礼。朝代虽然不同,但这个道理却没有变化;四时之政,实行起来都是一样的。上承天心,下顺物命,以达到与时节和谐,这才是王者之道。
汉朝第19位(东汉第4位)皇帝——汉和帝。(公有领域)
汉和帝认为鲁恭说的有道理,让那些州郡不准在夏天执行严苛的刑罚,遵照《礼记﹒月令》的秩序,顺应天时,和谐百姓。在《后汉书》中,史官评价汉和帝,称他遵从祖先传统,惩办大恶,选贤任能,尽了一个天子应尽的责任。
到了汉安帝年间,有一年,京城及一些郡国连连下雨,影响秋收。汉安帝下诏,「今年本来庄稼很茂盛,将要收获,但连绵下雨,恐怕要淹伤五谷,我翻来覆去,思考为甚么会发生这样的事,霪雨霏霏,是因人民怨恨的缘故。」
在古代每遇到不测的天灾,都会在当朝让群臣直言时弊所在。汉安帝了解情况之后说;「武官以淫威虐待下属,文官妄行苛刻,乡吏假公生奸,是为百姓所患难而痛苦的,对那些懈怠的官吏要公开惩罚。」
汉安帝又强调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现在到了秋天,按照《月令》上说:『仲秋养护衰老,授老人几杖,赐人糜粥。』现在正是八月按照登记的户口,向符合条件的老人赠送几杖、糜粥,但大部份郡县却没有不执行。也有发放糜粥的,但是粥里掺了糠秕。这样的状况,身为地方官吏,却没有督查核实、亲自办理。这是违背了秋天敬养老人的传统。这样的情况应当立即改正,敬奉老人,弥补过失。」各地方又重新核对老人的户口,补发几杖、糜粥。
在《二十四史》中,历朝历代以《月令》为礼,反省天灾人祸是普遍做法,《月令》一词共计出现二百六十余次。
《孔子圣绩图》。(公有领域)
子游问礼
为甚么《月令》受到这样的重视?四时之礼的道理是怎样的?孔子的学生子游曾经问孔子,「请问所谓礼,是不是就是治理邪恶、保全良好的美德?」孔子说:「是这样的。」
子游说:「那么,又该怎样去治理邪恶、保全美德呢?」
孔子说:「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的郊外祭礼,是对上天的敬畏;祭祀宗庙,是对祖先的缅怀;馈赠祭奠之礼,是对死者表示孝行;乡射、乡饮酒之礼,是对乡邻里民众表示仁爱;食飨之礼,是对宾客表示尊敬。」
为甚么要有这样的先后顺序呢?孔子接著说:「如果能明白郊天祭地的意义,懂得『春禘秋尝』的宗庙祭礼,那么,对于治理国家的事就可以瞭如指掌了。所以,日常起居就有了礼,从而长幼也分辨清了;因此,家庭内部就有了礼,一家三代就能和睦了;朝廷上有了礼,从而官职和爵位就有了秩序;用于田猎而有了礼,从而军事演习就能熟练。因为有了礼,宫室得以有了尺度,量具和祭器得以有了标准式样,五味调和也得以与四时相配,音乐得以有了节制,车辆得以符合规律,鬼神各自得到了享祀,丧事能够表达适当的悲哀,辩论谈话得以有伦有类,百官得以各守其职,政事得以顺利施行。将礼运用于自身的行动和眼前的一切事情,这样一切就都能做得恰到好处了。」
孔子讲出了「大礼与天地同节」的道理,「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万物各不相同,但却都按照一定的秩序在运行著,礼是万物运行的尺度与节律。
两千余年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是历朝历代最为重要的郊祭大礼,向天下百姓传递了敬天、敬神、谢天、谢神的精神,祭拜天地日月,成为「敬天法祖」的重要内容,并逐渐演变为民间节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对神的敬奉和对上天的感恩,并以此作为人间伦理道德的垂范。
中华神传文化源远流长,现代人如能顺天而行,同样会获得平安与幸福。(清 董邦达《御笔中秋帖子诗》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体现著中华文化的神传脉络,古时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不以「天」为尊,以其为观察行事的基点。于是,才有了「天人合一」的完整理论出现,有了敬天礼神的一系列仪式。
而中共却奉行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文革中将传统文化连根拔起;一九九九年还公开迫害信仰真、善、忍的法轮功学员,致使社会道德沦丧、人心冷漠。我们只有拋弃中共,退出中共党团队组织,才能顺应宇宙真、善、忍的特性,才能重建正常的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家庭才能美满。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4/8/31/
中秋说「礼」-481399.html
(本文主图来源:明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阿波罗网惊人图片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5-1-13 17: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