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文艺书香
›
这天起年味渐浓 漫谈「腊八」的由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696
|
回复:
0
这天起年味渐浓 漫谈「腊八」的由来
[复制链接]
edak8821
edak8821
当前离线
积分
9638
IP卡
狗仔卡
440
主题
1784
回帖
9638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638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5-1-1 20: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dak8821 于 2025-1-1 20:36 编辑
文/文道 (明慧之窗记者心笃改写)
腊月,
为一年的最后一个黄历月份,俗称岁尾,又称冰月、寒月,文人墨客多称为嘉平月。
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从这天起,年味渐浓,整个黄历年年俗随之拉开帷幕。人们开始打扫房子、置办年货,将生活氛围与身心状态,逐渐调整到到符合过年的气氛,还要吃碗腊八粥,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腊八节」的由来
「腊」,起源于中国上古神农时,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腊」本是一种祭礼,古人称之为「腊」或「蜡」,商朝将过年直称为「祀」;周朝时「腊」专祭祖先,「蜡」专祭百神。
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汉代蔡邕《独断》说:「腊者,岁终大祭。」古时《礼记》也说:「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意思就是,腊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举行盛大的庆典是为了向祖先回报一年的收获。
后来就把冬祀称为「腊祭」,黄历十二月称为「腊月」,把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哪一天,到了汉代才明确,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是祭祀百神的腊祭日。
直到南北朝时,才将黄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这一天,天子必须身穿皮牟(武冠,即皮帽子)和素缯(一种丝织品),亲自主持祭祀八种和农业收成有关的神明,表达人们获得丰年,对上天风调雨顺和其他许多神灵帮助的感恩之意,以及古人君子知恩必报、仁至义尽的伦理观念。
这八种神明是:
教导百姓稼穑的「先啬神」神农氏;掌管农业谷物的「司穑神」后稷;古时田官之神「农神」;管田间庐舍、阡陌的「邮表畦神」;保护禾苗,捕杀老鼠和野兽的「猫虎神」;有功于农事堤防的「坊神」;保护水沟的「水庸神」;避免虫害的「昆虫神」。
黄历十二月初八,天子亲自主主持祭祀八种和农业收成有关的神明,表达对神灵的感恩之意。(《清院本亲蚕图・卷・诣坛》,台北故宫博物院
)
延续千年的习俗:喝腊八粥
提起「腊八节」,多数人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喝腊八粥」。据说,中国吃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熬腊八粥。
到了明朝,据说朱元璋小时家境穷困,需要到别人家放牛以贴补家用,有一次他不小心让牛只滑下桥,主人气得将他关进小房间且不给饭吃。就在饿得昏天暗地时,他意外发现老鼠储存粮食的地方,里面有红豆、红枣、米等各式五谷类,于是他将这些食材混在一起煮成粥。
后来当了皇帝的朱元璋便要求御膳房熬煮类似的杂粮粥,并赐给文武百官品尝。不久流传民间成为习俗。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康熙在位时,曾经赐功臣腊八粥喝,因此喝腊八粥被看作荣誉象征。而当时民间则习惯在天没亮前吃粥,并且特意留下许多吃不完的粥,象征「富贵有余」,也有祈求祈福之意。
「腊八粥」与释迦牟尼的渊源
在佛教中对于喝腊八粥也有其说法。相传,释迦牟尼在二十九岁那年舍王位出家修行,在六年苦行中,他每日仅食一麻一米,终因饥饿晕倒在摩揭陀国(在今天的印度)人烟荒僻的尼连河边。
这时被一个牧羊女看到了,她把自己带的各种杂粮混合在一起,采集了野果,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地喂而把他救活了。他恢复体力后,在佛陀伽耶(又称菩提伽耶,今印度某城市)一株菩提树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开悟成佛。
释迦牟尼开悟成佛那天,正是中国黄历的十二月初八日,后世的佛教徒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和牧羊女,便在每年的腊八用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布施众生。「腊八」后来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或称「成佛节」,这种粥就被称为「腊八粥」。
后来随著佛教的普及,这个纪念活动传入民间,遂演变为习俗。每到此日,家家户户都要熬上一锅「腊八粥」,不仅大人、孩子要吃,而且还要给家里的牲畜喂上一些;此外,在门上、墙上等地方也要抹上一些。
冬季常食这种腊八粥,不仅能驱寒保暖,而且养人补体,延年益寿。(明慧网)
「腊八粥」和千手千眼公主的故事
关于「腊八粥」,民间还流传一个公主坚定出家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公主要出家修炼,她自己定下腊月初八这一天出家,谁都劝说不住。这个公主平时爱吃粥,这天早晨母后用大黄米、豆子和大枣亲自为她煮粥,公主吃了皇家最后一顿饭就出家了。
皇后以为她去几天吃不了苦就会回来,可是公主一去几年都没回来。皇上和皇后因而接连下旨要公主回来,但是公主还是没有回来。于是,皇上又下令,把她出家的寺院中最累的活都给她干。
有一年天大旱,住持就让公主每天给寺院中所有的花浇一遍水,如浇不完,就要她还俗去。公主每天起早贪黑到山下去提水;几天后河水乾了,住持就让她到更远的河里去提水,并告诉她,你如果负不起这个责任,你就回皇宫去吧。
公主出家的心坚定,就想了一个办法,她搭了一个棚子,求老天下雨。她定下「午时下雨」,如果午时求不到雨,她就与这柴草棚一起焚烧。第二天起,一大早她就开始求雨,午时已到却没有下雨,于是她就将棚子点著火,她坐在棚里纹丝不动。这时,她头顶上空突然起了一块云彩,下起雨来将火浇灭。
皇后和皇上之后又一同下旨让她马上回来,说皇后想她想得吃不下饭,皇上想她想得不能上朝。公主接到圣旨后,将自己的手剁下一只给母后捎去,把自己的眼睛挖下一个给父皇捎去。
皇上与皇后看到这些后,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同时也为公主高兴,修佛向善的心这么坚定,可以割舍世间的一切。这时,皇上抬起头来向上苍祈祷:还我公主全手、全眼吧。不知是上苍听错了,还是另存甚么天机,还给了公主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公主,就把这腊八粥流传下来了。
腊月为何又叫「嘉平」?
相传周朝末年,在陕西咸阳南关,有一个人叫茅蒙,字初成,是东卿茅君盈的高祖。茅蒙性情慈悲良善,博学多闻。他预见周朝将越来越衰败,所以从来不到诸侯那里求官做。
他常常感慨于人生转眼即逝,于是拜北城鬼谷子为师,跟他学习长生之术和仙丹秘方。周朝亡后,茅蒙进入华山,静心修道炼丹,后来乘龙驾云,白日成仙升天。
在他成仙之前,都城里就流传著一首歌谣:「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嘉平是腊月的一种叫法)。」后来秦始皇爱好修仙求道,听说这件事后,就把腊月改名叫「嘉平」了。
结语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天道的重视和对神佛的信仰,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半神文化最明显的特征。腊八粥的由来除了和中华民族的特性有关,从养生的角度来看,也有它特殊的意涵。
《本草纲目》记载,制腊八粥之红枣、白果、苡仁等二十余种原料,皆属食疗药味,而腊八粥则当属药膳之组成。冬季常食这种腊八粥,不仅能驱寒保暖,而且养人补体,延年益寿。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人们虔诚地将腊八粥供奉于神佛,并祈求得到神佛保佑。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天道的重视和对神佛的信仰,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半神文化最明显的特征。(宋 佚名《江天楼阁》局部,公有领域)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0/1/18/216485.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1/19/119017.html
(本文主图来源:《高宗御题范成大祭灶词 》局部,清 周鲲绘民间祭拜灶神,台北故宫博物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5-1-13 17:4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