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690|回复: 0

「利缘义取」的生财之道

[复制链接]

87

主题

732

回帖

2953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953
发表于 2025-4-5 21: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文/唐风(明慧之窗记者宋蒖琂编辑)

利益与道义,有时确实是两难选择,在现代社会,见利忘义甚至唯利是图者比比皆是,而商界中更有一句谚语曰:在商言商。

企业以盈利为经营目的,在两者之间应如何选择,我们先来看看古今两个经营典范。

仁术生财的名商白圭
白圭,名丹,战国时期洛阳著名商人,相传师从世外高人鬼谷子。白圭曾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秦,也是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汉书》称他是经营贸易、发展工商的理论鼻祖。

2.jpg

白圭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经商。(公有领域)
白圭为国理财,常从大处著眼,通观全局,在经营上从不嫌弃小惠小利,也从不靠诡计进行欺诈。他将货物流通与发展生产联系起来,既能使经营生财,又使生产有利其发展。

当某些商品积压滞销时,一些奸商坐待价格贬得更低再大量购进,而白圭却用比别家高的价格来收购;等市场粮食匮乏时,奸商们囤积居奇,白圭却以比别家低廉的价格及时销售,满足人民的需求。

白圭的这种经营方法,既保证了自己能够取得经营的主动权,获得丰厚的利润,又在客观上调节了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个体手工业者以及一般消费者的利益。

战国时期的商业,尤其是以权贵富豪为对像的珠宝买卖利润为最高,但是白圭选择「下谷」等生活必需品来经营,面对的是广大较清贫的平民百姓,因此白圭奉行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不提高商品的价格,而是通过加快商品流通、扩大销售的方法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白圭具有高超的把握时机的本领,他根据古代的岁星纪年法和五行的思想,运用天文学、气象学的知识,总结出一套农业收成丰歉的规律,并遵循这个规律进行交易,丰年粮价低廉收购粮食,到歉年粮价上涨时出售,帮助人民度过灾荒。这样在辅民为民的同时,财富也成倍地增加。

白圭称自己的经商方法为「仁术」。

「利缘义取」的日本企业之父
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是最早借鉴儒家思想进行经营管理的商人之一。他三十三岁从政界转移到商界,立志以《论语》为标准,从事商业活动,一生中创办了金融、造纸、运输等五百多家企业,成为日本明治、大正时期实业界的领袖。

3.jpg

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公有领域)
八十八岁时他撰写了著名的管理书籍《论语与算盘》,认为《论语》和「算盘」相行不悖,忠孝仁义是善行,高产也是善行,关键是要做到「见利思义」。如果「放于利而行,多怨」,以正义为基准的处世者为君子,以利害得失为基准的处世者为小人。

为了遵循自己的经营原则,他从不参与投机,即使在知道政府铁道债券会获得巨大利润的时候,也主动放弃了大好的赚钱机会。他认为如果通过债券投机获得利润,尝到甜头之后就容易形成投机的不良习惯,结果可能是血本无归,不但有可能破产还会失去信用,给投资者带来麻烦。

企业家要做君子而不是小人。创业不能只考虑利润,对于社会没有意义的公司是得不到发展的。所以,涩泽荣一把利益放在第二位,而首先考虑的是经营能给社会带来的效果和价值。

有定论的「义」「利」之辩
在东西方,「义」「利」之辩似乎至今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道义和利益,谁先谁后,谁轻谁重,它们是矛盾的对立方?还是并行不悖的统一体?趋利避害是人之属性,当现实的利益与永恒的道义发生矛盾时,该如何权衡,如何取舍。

儒家经典《大学》中有言: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因为德本财末,所以孔子讲「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因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传统工商人士都信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经营原则。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说,「经济越是朝向未来发展,就越需要伦理的回归,其原因就在于人们无论怎样试图摆脱道德的羁绊,终会因为无法脱离经济活动本身内在具有的伦理属性而归于徒劳。」

而法轮大法的创始人李洪志先生对于财富则有更本质的论述,他在《富而有德》中讲:「君、臣、富、贵皆从德而生,无德而不得,失德而散尽。故而谋权求财者必先积其德,吃苦行善可积众德。」

由此可见,作为根本,道德应是一切活动的终极准则与标杆,经济活动的本质在于其是利他的善行从而为自己获得利益,那么为他人付出的越大,得到的理应越多,也即善行愈厚,获利愈丰。道义与利益从根本上讲是并行不悖的统一体。

所以古人说「财自道生,利缘义龋」,意思就是财富与利益源自合乎道义的行为,应以义生利,义利相成,要以正当的方式获得正当的利益。

企业也要在善恶间抉择
「义」「利」之辩虽有定论,但是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之下,不是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都能够具备高瞻远瞩的慧眼。

中共为了掩盖罪恶而筑起屏蔽真相的高墙,人人皆知是恶行。但中国网民人数至今超过十亿,面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互联网企业巨头,微软和思科为利益选择了主动「自律」甚至协同作恶。

4.jpg

互联网企业巨头思科为利益选择了协同作恶。
曾主动与纳粹合作的德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的德累斯顿银行,为了能承担起道德义务,唤起同行的觉醒,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调查自身过去的罪行并公布于众。

当时,一位德累斯顿银行董事会成员在公布调查报告时沉痛地说:「每个银行的成员必须要了解自己企业的历史,接受真相,哪怕它带来痛苦。」 并强调:「一切非人性的行为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这是历史对我们现实中每一天的警告。」

而在一九九九年七月,时任中共党魁、已死的江泽民开始镇压法轮功后,薄熙来为了升迁紧随其后大力镇压法轮功。活摘法轮功学员器官以及贩卖尸体成为薄、谷、周获取收益的又一途径。

在现实当中,秉持道义的仁人志士看似吃亏不少,「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的人却常常大发横财。其实,因为「义」「利」是本末的关系,本末就有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积德在先,获益在后,短视者往往著重眼前,忽视长远;道德无形,利益有形,平常人往往看不见的就不相信,只有圣者才能洞见高深的法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那些遵循了道义的善行,哪怕只有点滴,已经为自己奠定了兴盛的基础,而那些由从恶而获得的财富荣华,如果不知反省,即使微不足道,他已经为千里之堤挖掘了使其最终坍塌的蚁穴。

真正想造福人类,从而为自己和员工谋取长久福利的企业,请谨记「利缘义取」的生财大道,坚守良知和道义,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在善恶之间做出正确选择。

【关联文章】
新商道



5.jpg
点击以上图片阅读文章:《澳洲杰出企业家:大法引路 人生事业峰回路转》)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2/8/23/「利缘义取」的生财之道-261904.html

(本文图片来源:明慧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4-20 03: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