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42|回复: 0

华尔街日报:再见了,格老!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69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892
发表于 2006-1-31 08: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天将是格林斯潘先生(Alan Greenspan)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Fed)的最后一天。此时此刻,如果要对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作出评价,人们很有必要回顾一下1980-81年发生的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事件,当时,担任Fed主席的保罗•沃克(Paul
Volcker)面对的是超过10%的通货膨胀率。得到里根总统支持的沃克致力于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来对抗通货膨胀。

与七十年代中期的做法不同的是,
Fed加息的幅度大于通货膨胀上升的幅度,到1981年时,联邦基金利率已高达20%。事实证明,沃克的这一政策非常成功,到1983年,通货膨胀率降到了3%。最重要的是,即使在1982年出现经济衰退期间,Fed也坚持实行高利率,这种在面临通货膨胀威胁时大力加息、在通货膨胀比较温和时才下调利率的做法为Fed赢得了声望。

当1987年8月格林斯潘接掌Fed,他的主要使命是维持Fed的威望。格林斯潘成功了,这一点显而易见,即使是在1987年股市崩盘和1997-98年发生亚洲/俄罗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金融危机期间也是这样。

在格林斯潘时代,通过调整利率来实现稳定且温和的通货膨胀几乎已成为一种近乎制度化的做法。当总体通货膨胀高出默许的目标区间(这个区间现在大约在2%-3%)时,Fed就会加息,反之将降息。自从1987年以来,这一做法使美国的通货膨胀走势一直保持平稳。

除了应对通货膨胀之外,格林斯潘还将利率作为调节经济增长步伐的一个工具:当经济走强时,Fed就会加息,经济趋缓时就降息。这种调整主要是针对就业市场,而不是看实际GDP。比如在1993年末,针对就业强劲增长、失业率下降的情况,Fed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993年末的3%上调到1995年年中的6%。

反之,在2001-02年的经济衰退时期,面对低迷的劳动力市场,Fed开始下调利率,至2003年年中,联邦基金利率从2000年末的6.5%降到了
1%。Fed在这方面的利率调整的效果还不是很清楚,我们不知道经济是否因为Fed根据就业市场的强弱调整利率而变得更繁荣了。

但有一种普遍看法我很赞同,那就是稳定且温和的通货膨胀环境增强了经济的实际表现。人们可以从国际范围的很多例子里找到支持这种看法的依据,这些经验证明,高通胀阻碍经济增长。不过,数据还显示,相比产权、法律规定、市场自由化、高效的教育和卫生体系等其他许多因素,通货膨胀的稳定程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不比它们更高。而且,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未必能保证经济高增长,关于这一点,瑞士的情况就是一个例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间,瑞士通货膨胀率一直不高,但其经济增长也很低迷。

沃克领导下的Fed在八十年代初可谓是货币政策方面的创新者,但此后,其他许多国家的央行也都变得更“先进”了。有数个国家开始制定并实施正式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最早是新西兰在1989年开始采取这种做法。随后是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等国。目前,实行这种做法的大约有20个国家。

这一体系的关键特点是有一个透明的货币政策,其重点是将通货膨胀保持在一个事先宣布的目标范围内。虽然这种做法取得了广泛成功,但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央行一直未加入它们的阵营,这包括格林斯潘领导下的Fed、欧洲央行(该行有不成文的通胀目标)以及日本央行(该行在后通货紧缩时期也许会转而设定通货膨胀目标)。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货币政策已不再那么神秘,虽然格林斯潘通常来说并不心甘情愿地支持政策透明化。即使是现在,美国的货币政策还有一定的不透明,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Fed主席的判断。公正地说,Fed的政策自1987年以来运行地很顺利,这其中,格林斯潘的明智决策功不可没。

不过,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良好效果,可能是因为Fed所做的利率变化通常都接近某种形式的“泰勒法则”的规律,这一法则揭示了利率对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活动的反应。

任命贝南克(Ben
Bernanke)担任Fed新主席是考虑实行更正式的决策结构的上佳时机,特别是在新主席还没有建立偶像地位、公众威望还是个问题的时候。不过,贝南克领导下的Fec可能会朝著一个更透明、更正式的体系逐渐过渡。

我们将从本周二格林斯潘主持的最后一次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以及今年3月下旬贝南克的首次会议上对未来的Fed政策有些了解。

通过三种途径对短期联邦基金利率的走势进行研判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第一,芝加哥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期货市场预计在这两次会议将分别加息25个基点,达到4.75%后持平。第二,我构建的一个模型预测联邦基金利率近期将升至4.5%或
4.75%,2007年后下降。第三,我们可以从扁平的收益率曲线──5年期和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均在4.5%左右──推测出债市的预期值。显而易见,债市预计联邦基金利率不会高出4.5%太多,此后降至4%以下(届时将重新出现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注意,模型没有考虑贝南克接任格林斯潘的人事变动,而另外两个基于市场的分析方法都将此考虑在内了。结果,三种方法都预测加息将停止,这说明市场认为贝南克将顺利继任。

从沃克和格林斯潘两位先生的出色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成功的决策者要具备哪些特质呢?从研究贡献或者经济理论的掌握来看,他们都不是伟大的经济学家。所幸的是,制定利率以保证稳定的、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并不需要太多的经济学知识。作为Fed主席更重要的条件是:致力于制定健全的经济政策以及激发金融市场令人捉摸不定的信心──在危机关头这就尤其重要了。沃克和格林斯潘在这方面都表现出众,他们研究能力的缺乏与之相比则无伤大雅。

许多伟大的经济学家作为决策者或政府顾问都表现平平,甚至有些糟糕。在Fed历届主席中,阿瑟•伯恩斯(Arthur
Burns)作为经济学家的名气最大,他因为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实证研究而闻名于世。不过由于支持尼克松(Richard
Nixon)总统1971年的物价控制,他走向了反面,引发了灾难。

现任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行长的默文•金(Mervyn
King)就不同了。他曾是著名的公共财政经济学家,后来作为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他曾运用通货膨胀目标令央行变得更加透明。不过,虽然他很成功,但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看起来也并不比制定通货膨胀目标的其他央行优越多少,而这些央行并不是由著名经济学家领导的。新西兰央行(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的关键人物是唐•布拉什(Don
Brash),他既是政治家也是经济学家。贝南克比我提到的其他央行行长们都更像默文•金,既有决策能力又有学术背景。虽然我说过决策能力比研究能力重要,但他对通货膨胀目标的研究可能会令Fed未来的调整更为顺畅。

虽然人们对决策者的褒贬可能不一,但毫无疑问的是,格林斯潘过去的18年里在管理美国货币政策方面表现出色,所以这篇文章最好的结语是:谢谢你,格林斯潘先生。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本文作者Robert J. Barro是哈佛大学经济学保罗•华伯格(Paul M.
Warburg)荣誉教授,斯坦福大学Hoover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6 20: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