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66|回复: 2

[视频]由“无极”搞笑引发官司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241

回帖

300

积分

中级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300
发表于 2006-2-18 14: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使陈凯歌愤怒的胡戈一举成名作: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wmv (54030312 )

0

主题

182

回帖

194

积分

注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194
发表于 2006-2-19 16: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凯歌,你为什么不快乐?
陈凯歌至少现在是一个很不快乐的人,因为他对快乐要求太高;陈凯歌至少现在是一个不愿意别人快乐的人,因为他对别人要求太高。每个导演都希望自己的电影在公映后没有一句恶评,陈凯歌尤甚,今年尤甚,陈凯歌对《无极》尤甚。陈凯歌太需要一部电影来证明自己了,他想证明自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自《和你在一起》的波澜不惊之后,陈凯歌蛰伏三年,好似高僧闭关修炼一般,开关之日,当然希望看到一片阳光,听到众口称赞,捧得若干奖项,赢得终身功名。这种心情谁都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一直隐隐然以中国电影界领袖人物自居的陈凯歌,当然更可能比其他人多了几分期待。但当《无极》公映后一再以偏离陈凯歌期望的轨迹行进时,陈凯歌事实上已经失去了耐心,如果说网络上如潮的恶评还可以用一种超然的态度来回避,那么,金球奖的失利、北美发行的波折、海外票房的差强人意直至奥斯卡未获提名,陈凯歌实际上这两个月并不快乐,他可能一直在痛苦地责备着所有的人:低水平的网民、背信弃义的商人、不解风情的评委、恶俗的奥斯卡。但有一点我觉得不会发生,那就是陈凯歌自己反省一下,为什么会如此,是不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我觉得反省才是最有意义的。有些人会觉得中国人天生有种内斗的恶习,同样的电影假如是美国导演拍的也许大家就会宽容的多,从《英雄》到《无极》,从网络体现的最粗线条的民意到专业人士精细的分析,无不体现着这种对“自家人”的苛刻。这种看法是建立在一种没有意义的假设之上的,因为这种“对敌慈悲对已刁”的态度源于中国电影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由于完全缺乏商业电影的拍摄乃至发行经营的经验,同时也缺乏成熟的影迷,在被外国大片逼上商业化道路之后,中国商业电影只能采取那种最低级的营销手段,这些手段(洗脑式的广告、行政干预下的档期、低俗的炒作)透支了中国电影的信用,预支了导演的未来,由此撑起了虚假的电影市场,而这些手段往往使人对电影产生了巨大的期望,一旦这种期望和观影得到的感受不能印证,那么,有多大程度的落差就会产生多大程度的不满,网络骂声更多的是对这种杀鸡取卵式的营销手段的直接反馈。而我们可以想象,美国每年生产上千部电影,中影公司引进的是其中极少的几部,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在放映前其实已经保证了质量,而更多的通过DVD、VCD进入中国的美国电影,由于不是正式放映,很难形成集中的评论,多数评论只是在更纯粹的影迷间流传,对于大众的影响很小,这和电影的发行渠道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象《泰坦尼克》那样的片子,实际上得到的副面评价是相当多的,但限于当时网络评论的不成熟及网络的普及程度,我们并不能切身地感觉这种骂声。
  
  这种电影经营上的短视造成了一种中国电影人的恶习,就是重发行轻制作,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广告宣传和建立发行关系网上,而这种发行方式的一再成功使制片方无法舍弃这种低级的炒作式的营销策略。典型的是《十面埋伏》,这部堪称中国大片史上最失败的电影却轻松地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作为导演,陈凯歌当然清楚比谁都更清楚这个片子的品质,同样也会惊讶于这部电影的商业成就,就是在这些电影一再的暗示下,陈凯歌的《无极》才会完全复制了这种方式,甚至于走得更远,其实当陈凯歌决定以这种方式来销售《无极》的时候,就应当预见到这种方式必然引发的后果,但很奇怪他没有去预见。
  
  当然,销售发行是一个方面,电影本身的品质是另一个方面。你不能说那么多人说《无极》不好看都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反之也不成立,不能因为少数人说它好它就好,此时真理不在多数人手里,也肯定不会在少数人手里。判断电影好怀的标准是时间,真理掌握在时间手里,但敏锐的人有能力预见,大众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盲目。陈凯歌说《刺秦》当年也不招人待见,但现在都认为是精品,但有件事情应该澄清,那就是《无极》和《刺秦》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无极》是一个纯商业电影,商业电影强调的是两件事:一是故事,二是技术。在这两件事情上,《无极》都有缺陷。你不能说我写了个商业小说,但用的是大众无法理解的手法,比如用意识流的手法写武侠小说,然后指责大众看不懂。问题出在,意识流这种手法和流行小说完全是对立的,普通大众无能力也不必要去懂得什么是意识流。《无极》在纯粹的电影艺术这个层面上如何是一个可以争论的问题,但在大众娱乐这个层面上,是完全失败的,这和什么电影人的责任良知无关,一个电影人的责任,绝不体现在他拍什么类型的电影,而在于他用什么态度去拍电影,陈凯歌的态度在潜意识里是矛盾的,因为他想把所有他认为的高端思维在一部商业电影中表现出来,这个不可能的事情决定了这个电影的杂质会比较多,实际上网络上的骂声和金球、奥斯卡的评委已经用最直接和最委婉的方式告诉了陈凯歌,这个电影的前景是要打折扣的。
  
  问题是陈凯歌不自知,或者说他潜意识自知但不承认自知,这已经是自欺了,这对一个导演来说,比较可悲。当然要一个导演承认他的某个片子失败,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有这么耿直的导演,也不会有这么耿直的投资人,陈凯歌不可能承认《无极》是失败之作,也无必要要他承认,但陈凯歌应该自知,也就是说,你可以不承认,但心里要明白是怎么回事。陈凯歌作为一个导演,拍出了《黄土地》和《霸王别姬》,没有人会怀疑他对电影的判断力,我一直有个疑问,难道他真的不清楚《无极》出了问题?他的判断力真的消失了?他患上了失忆症?他真的认为这个电影应该获得奥斯卡?从金球奖失利他和周星弛完全不同的反映到落选奥斯卡后耐人寻味的沉默,表明他确实输不起,连场面话都不愿意说,可以想象他在心里是如何抱怨奥斯卡的凉薄——十多年前的《霸王别姬》冤死奥斯卡,这个人情却被拒绝在《无极》身上还,哪怕仅仅是一个提名呢。
  
  正是在这种不快乐的心情下,出现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一公案,陈凯歌的过激反映并不是真正出于对自己权益的关注,而是出自一种被人揭疮疤的羞愤,出自一种对《无极》已经失去自信后的失态。一个自信的导演对这种行为只会付之一笑,一个不那么自信的导演会不予理睬,一个失去自信的导演会恼羞成怒,很不幸,陈凯歌是后者。《无极》本身是一个悲剧,对于陈凯歌来说,尤其如此,陈凯歌心里一定念念不忘“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不知道在他的自怨自艾中,是不是也偶尔会觉得《无极》本身就更象这句话的注脚。而在更多的人看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倒真是货真价实地符合“把无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看”这一关于喜剧的经典结论。
  
  通过《无极》引发的《馒头》案,人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并提出一个问题。事实是:陈凯歌,这些日子很不快乐;问题是:陈凯歌,你为什么不快乐?也许后者的答案才是真正的结症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婷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2-20 07: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5 08: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