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63|回复: 1

组图:法国绘画辉煌的300年

[复制链接]

0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香香

积分
25379
发表于 2006-3-15 03: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普桑《获救的小皮瑞斯》

  大世纪(1625~1700)   

  法国人称十七世纪为‘大世纪’,因为此时期的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统治下,在艺术文化上,光耀史册的历史人物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建构起延续至今的法国文化基础。

  十七世纪初期的法国绘画依然受意大利和北方法兰德斯的影响。直到乌伟为巴黎艺术界注入活力,创造出有别于义大利的法国巴洛克样式,而普桑的崛起,将法国绘画导入克服此一巴洛克样式,建立了其他欧洲国家前所未见的严谨理性、静谧细腻的古典主义样式,开启了法国艺术的黄金时代。

  

  乔治.德.拉突尔《圣彼得之否认》

  约1631/36

  油画 162 x 105 公分

  南特美术馆

  在这幅画里,主要的光源来自桌上的蜡烛,卫兵的盔甲、流汗的脸上都反射出明亮的烛光。蜡烛本身被挡住了,黝黑的背景暗示当时的黑暗。就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之前的那个夜晚,圣彼得向左边的少女表示他不认识主。卫兵们聚精凝神地玩掷骰子游戏,只有站在最右边的卫兵抬起头满腹狐疑地看着圣徒。拉突尔在这里使用了暖棕色,和他最喜爱的红褐色。画中人物在黑暗的衬托下突显了出来,虽显宁静,隐隐约约却透露着不安。

  

  普桑《获救的小皮瑞斯》

  油画 116 x 160 公分

  罗浮宫绘画部

  普桑是十七世纪法国巴洛克风格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以罗马为第二故乡,并且对于研究古代建筑深感兴趣。在这幅画里,他藉由背景中对古代雕像的描绘来传达对往昔风光的幻想。画面上出现众多人物变化,包括人物的大动作,人物的恐怖、惊愕,或是绝望、期待、喜悦、感恩等各种不同的情感表现,充分表现出巴洛克的激烈性和华丽感。

  享受愉悦生活的时代(1700~1789)

  十八世纪法国美术的世界里,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曾被奉为圭臬的古典主义理想开始动摇,画家将注意力转移至更为现实的人类和自然上;感情世界取代了学院的理性精神。

  从华铎充满哀愁的‘雅宴’,至弗拉格纳敏感的感性世界,十八世纪对人性感情的表现极为洗练,夏丹、布榭虽为学院画家,却能从严格的宫廷绘画体制中获得相当自由的发挥空间。

  此时,皇室和贵族成为艺术的主要赞助者,十八世纪法国绘画的华丽风格,交织成为凡尔赛艺术的荣光

  

  安端·华铎《冒险家》

  铜板上油画 18 x 25 公分

  特鲁瓦艺术历史博物馆

  在这幅画中,女人几乎站在画面的中央,一只手插在腰上,另一只手靠在拐杖上,气势不凡。左边有一位音乐家坐在一位妇人身旁,另一边站着一位丑角。这幅画虽小,却成功地表现出华铎绘画构图准确、色彩鲜明、笔触有力,以及空气在背景中游动的特色。‘魔术师’一画与这幅画相对称,人物构图相同,但位置的方向恰好相反:主要人物站在场景中央,另有三位人物或坐或站在以公园为背景处。

  

  夏荷丹《餐前感恩》

  约1740

  油画 49 x 41 公分

  罗浮宫绘画部

  这幅画可说是夏荷丹最著名的油画。画中那年幼的女孩,在饭前祈祷时犹豫不决,双手虽紧握在胸前,但却不知所措地抬头望着她的母亲。另一位较年长的女孩,也以同样的表情注视着妹妹。夏荷丹把背景处理成柔和的暗色调,让人物穿上以浅色调为主的服装,使人物和桌布突显出来,并且采用厚涂和晕涂的技法,使画面显得厚实、粗糙,更接近现实生活的质地。

  效法古风——英雄时代(1780~1815)

  法国拿破仑帝制的兴起,深深地冲激了法国当时的绘画,开启近代绘画的先声。十八世纪中叶到末叶,由于庞贝古城的发掘,欧洲知识份子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兴趣骤增,艺术家试图回归古代去寻找灵感,偶而以更强烈的方式反抗所有巴洛克风格的创作;这种古代品味从十八世纪后半到十九世纪初,产生了以大卫为中心的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追求理想美的典范,更以提供大众美德教育为己任。

  

  查克-路易·大卫《贝利瑟》

  油画 101 x 115 公分

  罗浮宫绘画部

  在这幅画中,大卫描绘一位女子施舍食物给贝利瑟的情景。贝利瑟原本是拜占庭国王的沙场战将,后来因为参与叛变而被捕入狱,甚至还被弄瞎了眼。画左的士兵因为意外地遇见昔日的长官而显露出惊讶的表情。在画面中,大卫利用古代建筑为背景,将观众的视线导向画面的中央,并且清楚地刻划出人物的轮廓线条、笼罩画面的静谧光线,以及凝重的色彩表现。无论是背景的建筑、人物衣裳,或是左方士兵的盔甲和兵器等,到处可见当时考古学风尚。

  

  杰昂-奥古斯特-多明尼克·安格尔

  《杰昂-巴普提斯特.德德班》

  约1810年

  油画 63 x 49 公分

  伯桑松美术馆

  这幅画像的构图简单严谨、人物姿态稳重大方,脸部特写是用写实手法忠实地绘出。从画中可以看出安格尔在棕色色调上所下的功夫。在棕色色调的衬托下,衬衫的白色、头发的深褐色,以及面容的色调,都更加抢眼而引人注意。

  浪漫时代(1800~1860)

  法国大革命造成价值系统的全面崩溃,画家、诗人、音乐家因而倾向于反社会、强调个性;‘个性美’取代了‘理想美’,浪漫主义因而在一八二O至三O年代风靡法国和全欧洲。

  珍视个人感性的浪漫派艺术家,反社会的态度有时变为逃避现实的历史回味和异国品味,于是东方阿拉伯世界所流行的各种幻想故事,成为浪漫派最适切的题材。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是代表人物,这种态度有时则演变为革命热情而试图改变现实。

  浪漫派绘画重视的是栩栩如生的生命感和动感的表现,画面讲求全体效果而非细部修饰。

  

  安端-杰昂·葛罗《在亚贺可桥上的拿破仑》

  1796年

  油画 130 x 94 公分

  凡尔赛宫和特瑞亚农国家博物馆

  这幅画是由大卫最好的一位学生葛罗所绘。他透过热情的色彩表现、以及将人物巧妙地配置在具有景深空间的构图法,成功地表现出大卫身上所无法看到的动态表现。这幅画远远地脱离了古典的框框,充满围绕青年波那帕这个人物浪漫和绝对自由的气氛。

  

  杰昂-巴普提斯特-卡密?柯贺《佩戴珍珠的女子》

  约1869年

  油画 70 x 55 公分

  罗浮宫绘画部

  柯洛以风景画著名于世,然而,他为数不多的肖像画也相当出色。以这幅‘佩戴珍珠的女子’为例,它的构图基础是素描,然后再使用色彩表现光影,以塑造出形体。柯洛运用上下重叠、反覆点描的笔触,使衣服的颜色在暗色调的背景中突显出来。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人物优美的姿态中,透露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气氛。

  写实主义(1848~1880)

  一八三O年代以后,活泼发展的写实主义绘画,完全将目光投注于周遭日常生活现实环境中,恰好与扩大现实世界的浪漫主义的戏剧性、非日常性形成对比。

  ‘写实主义’一词早在十九世纪初的哲学领域即已出现,但直至一八三六年新闻记者蒲朗许使用这个名词,才确立了写实主义的美术基础,一八四O至五O年代成为主张明确的‘主义’。写实主义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譬如库尔贝等画家利用写实的技法,描绘当时不太被重视的农民和劳动者,所代表的理念恰巧与学院理念反其道而行。

  

  杰昂-法兰西斯·米叶《牧羊女与羊群》

  1863年

  油画 81 x 101 公分

  奥塞美术馆

  农民画家’米叶从小就看着农民在近乎不人道的严格劳动中求生存,因此,当他在眺望自然时,也毫不忽略在自然中与大地结合为一的人类。与荷兰风俗画相比较,在这幅画中毫无任何戏剧性的偶发事件,唯有暮色中成群的羊儿和低首祈祷的牧羊女。乍看之下显得随意的构图法,透过深沉的暮色实更加深了画面的静谧气氛。这幅画意外地让米叶在官方展览中获得一致的好评,也许正因为画面上所捕捉到的‘真实’,米叶的作品也超越时代深深地感动我们。
未注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3-16 18: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9-20 16:4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