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90|回复: 0

名噪国际地雷界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扫雷专家(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308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893
发表于 2006-4-17 16: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军区某工兵团工程师陈代荣,一个“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先进典型”,从硝烟弥漫的国际雷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一个基层部队的科技工作者,何以能名噪国际地雷界?反复揣摩采访笔记上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仔细品味外国人对陈代荣的频频赞扬,一个扫雷专家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编者

  “陈代荣为中国增添了光彩”

  ——厄立特里亚国家地雷行动中心主任泰斯法

  2002年9月,陈代荣和专家组成员首次到厄立特里亚援助教学扫雷时,包括厄方政府在内的世界各国对中国军人的扫雷能力持观望态度。

  当时,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厄扫雷行动已经展开好几年了。少数西方国家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不仅以联合国援厄扫雷活动捐赠国的身份派出维和部队参与扫雷行动,而且还向厄派出了商业扫雷队。这样一来,这些西方国家的“捐赠金”,就像“从左边兜里掏出去,又从右边兜里装进来”,最后源源不断地回流到本国商业扫雷队的腰包。厄政府对此深感无奈。

陈代荣和中国援厄扫雷专家组,从扫雷结束的雷场上手拉手走过。


  陈代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语重心长地对战友说:中国军人是来执行人道主义援助扫雷任务的,别人兜里装的是钱,我们心里装的是祖国和人民的嘱托;别人要的是钞票,我们要的是中国军人的尊严,要的是中国诚信大国的形象!他根据援助协议的规定,精心挑选了60名厄方学员,带领战友们开展了培训工作。

  在示范扫雷中,陈代荣带着学员专啃“硬骨头”。塞坝村附近的2号雷场,被誉为“国际地雷博物馆”。这里埋有数以万计的地雷,是周围几个雷区中范围最大、布雷最多、种类最杂、时间跨度最长的雷场。此时,陈代荣心里非常清楚:自己代表的是中国,面对雷场,稍不留意,付出的不仅是生命的代价,更是一个大国的声誉。为此,他每天不仅要负责组织实施教学,还要担任扫雷示范员、教练员,亲手排除每天发现的第一枚地雷,以及其它复杂的不易排除的险雷。

  不到两个月,陈代荣带领的30名厄方学员,扫除的雷区面积就达4万多平方米,并且无一人伤亡。

  为了向厄方检验扫雷质量,每扫除一片雷场,陈代荣就和战友手拉手从上面来回走几趟。厄方学员感动地说:“这是我们见到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检验雷场的方法!”

  看到中国专家组的出色表现,厄地雷行动中心主任泰斯法少将主动要求中国为他们进行第二期培训;厄方政府更毫不客气地对利欲熏心的西方商业扫雷队下了“逐客令”。

  “陈代荣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援助扫雷培训专家,他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为他的国家增添了光彩。”第二次援厄扫雷结束时,泰斯法少将给了陈代荣这样的评价。

陈代荣(右)与泰国学员在交流扫雷学习心得


  “你们是真正为我们培训的!”

  ——泰国地雷行动中心计划处处长希瓦猜

  2005年10月6日,中国援助泰国的教学扫雷已进入到实地扫雷阶段。泰国地雷行动中心主任戴蒙柯将军考虑到培训学员的安全问题,不同意中方提出在雷场进行实地扫雷教学的要求。陈代荣一听就急了:“实地扫雷教学,是我们双方政府换文中明确规定了的,怎么能说不搞就不搞呢?只要按我们的操作程序作业,安全是有保障的。实地扫雷教学必须在雷场进行!”看到陈代荣态度坚决,戴蒙柯将军只好安排计划处处长希瓦猜陪同陈代荣一起,挑选合适的教学雷场。

  第二天,陈代荣同希瓦猜一起选雷场。到目的地,陈代荣下车一看,这片雷场位于居民区附近,建筑物多,不便于展开作业。这样一来,原定的教学计划和手段不能全部展开。

  希瓦猜狡黠地笑了:“番托(中校)陈,我们这里的雷场都是这个样子,如果您不满意,就到无雷的场地教学吧!”

  陈代荣对希瓦猜说:“处长先生,据我所知,贵国适合我们进行教学的雷场到处都是。请转告戴蒙柯将军,也请您配合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是来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任务的,只有把扫雷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们的学员,才是对贵国人民生命的真正负责!”

  最后,泰方不得不选择了合适的教学雷场。陈代荣带着学员,很快完成了实地扫雷教学,并扫除了2万平方米的雷场,扫除地雷212枚,爆炸物及金属近1000件。11月27日,在雷场移交仪式上,泰国陆军总参谋长当场宣布:“这里原本是一片被死神笼罩的雷区,是中国军人让她恢复了美丽,我们要种上一片树林,让她永远见证泰中两国的友谊!”

  希瓦猜事后感叹:“你们才是真正为我们培训的!”

  “他是一个不知辛苦的人!”

  ——厄立特里亚学员队翻译格罗麦

  2002年11月12日,陈代荣组织厄立特里亚学员在骄阳下进行示范扫雷时,学员队翻译格罗麦着急地说道:“陈中校,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你们在排雷时能不能不伤害这些树?”

  陈代荣顺着格罗麦的目光看过去,只见雷场中央孤零零地僵立着几棵不知名的小树。

  “这些小树已经生长了近20年了。这里严重缺水,能活下来,已经非常不易了!”格罗麦急切地看着陈代荣。

  陈代荣痛快地说:“请放心,我们保证不伤小树一片叶子!”看着格罗麦远去的背影,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要保证小树不受伤害,只能放弃爆破作业。但是,这片雷区足足有两万多平米,如果单纯用原来的手工搜排法作业,势必影响扫雷速度。那一夜,陈代荣房间的灯一直亮到天亮。


  3月31日,陈代荣和他的战友在出征联合国维和扫雷行动仪式上。


  经过一夜的思索,陈代荣终于想出了“人工分标段搜排法”:他把队员每三人分成一组,根据地雷最大杀伤半径,每组间距25米,一字排开向前搜排,作业完毕后统一向一个方向移位。这样对进度没造成多大影响,也避免了同时作业时可能造成的误伤,但却加重了劳动强度。他带着队员冒着45℃左右的高温,穿着19公斤重的扫雷防护服,弓着背,弯着腰,在雷场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不仅如此,陈代荣还要随时眼观各组作业,耳听报警器,只要一听到“报警声”,便要立即靠上前排险。遇到“险情雷”,大多是他亲自排除。一天下来,他累得连腰都伸不直了。一次,他有些不舒服,战友们劝他休息,他还是依然坚持上雷场。由于出汗多,疲劳过度、身体虚脱,陈代荣晕倒在了雷场。醒来后,他便跳下担架又进雷场,医生拦也拦不住。

  看到陈代荣劳累的样子,格罗麦感叹道:“我与意大利人合作过,与美国人一起工作过,和中国人共事还是第一次。在我看来,中国人是真正干活的人。从陈中校身上,我发现他是一个不知辛苦的人!”

  “要不是陈代荣,我就完了!”

  ——泰国学员给提叁、撒央木

  2005年10月中旬的一天,陈代荣在泰国组织学员实地排雷时,一个叫给提叁的学员发现一个塑料袋,他就猫下腰去拽。给提叁跟地雷打交道多年,并参加过伊拉克维和,可在学习上有点大大咧咧。陈代荣用泰语对他喊:“查查”(慢、慢)。给提叁满不在乎地向陈代荣摆摆手,还要继续拽埋在土里面的另一半袋子。突然,塑料袋里冒出一股白烟。

  “快闪开——”,陈代荣大喊着冲过去,把给提叁扑倒后滚到旁边一个土坑里。约过了十几秒钟左右,烟才冒完。

  有惊无险后,两人上前查看,发现塑料袋里有一枚手雷,防护帽刚才已被拽脱,同时排出的还有两枚手雷。其中一枚卡环已松动,要不是陈代荣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给提叁惊得出了一身冷汗。

  就在几天前,也是曾参加伊拉克维和行动的一名叫撒央木的学员,也几乎同样遇险。当时,这名学员在雷场发现了两枚雷,便争着去排。陈代荣提醒他一定要再探探雷的底部,搞清有没有“雷下藏雷”的诡计装置。撒央木一探,果然发现下面有3枚手雷。


陈代荣(右一)向前来视察的联合国考察团讲解中国扫雷设备。


  “要不是陈代荣,我就完了!”

  结业典礼上,给提叁和撒央木都说了同样的话。

  “中国军人一定能完成扫雷任务”

  ——联合国考察团团长夏尔马上校

  2月28日至3月1日,联合国维和考察团到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考察了陈代荣所率的排雷连。考察一开始,考察团团长夏尔马上校突然对陈代荣说:“听说你们的人工搜排技能很过硬,请现场表演一下。”

  随着陈代荣起爆命令的下达,扫雷爆破的硝烟在模拟雷场腾空而起。两分钟后,一队头戴防护头盔、身着防护服、脚蹬防雷鞋的排雷队员迅速奔向“雷场”,手持探雷器,两人一组向纵深推进。陈代荣带领10个作业手,仅用半个小时,就排除了100余平方米的“雷场”,“陈中校,听说你组织的排雷,速度是联合国维和扫雷部队的7倍,这下算是我见识了。但为什么这么快呀?”

  “我们排雷靠的是可靠的器材和过硬的技能。有器材,我们就能找到雷;有技能,我们就能排掉雷。”陈代荣满怀信心地回答。

  随后,陈代荣又为考察团进行了机器人扫雷、犬探雷和综合扫雷车扫雷演示。考察团一名官员最后问他:“你们有关于扫雷的文字材料吗?”陈代荣微笑着掏出一本自己编撰的《国际人道主义扫雷手册(教材)》(英文版),这名官员瞪大眼睛看了5、6分钟后,连说:“Good!Good!”

  考察结束后,夏尔马上校激动地说:“有陈中校这么棒的专家,中国军人一定能出色完成扫雷任务!”

  全球仍有68个国家埋有近1亿枚地雷

  地雷,因其“价廉物美”而被许多国家列为常规防御性武器的首选之一。但由于其易布难排及大量使用,地雷在挡住入侵者脚步的同时,也造成误伤百姓的问题,影响了雷区战后恢复经济和重建家园。

  据联合国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仍有55个国家生产各种地雷,仅杀伤人员地雷就达300多种,年产量1000多万枚。全球有68个国家埋有近1亿枚地雷及其它爆炸物,每年约有26000人因触雷而伤亡。全世界雷患最严重地区集中在非洲、东南亚和南亚。在国土面积只有18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900多万的柬埔寨,长达24年的战争造成国内现存大小雷场3037处,占地4666平方公里,每年约有6000多人成为地雷的无辜牺牲品,518万难民受雷患而流离失所。

  目前世界采用的主要扫雷方法

  人工搜排法:应用最广泛的传统手段,用来保证彻底地清除地雷和其他爆炸物。

  机械作业法:使用专业扫雷机械(如链锤式扫雷机、扫雷犁和推土机等),打碾、翻排、推压雷区土地,提高扫雷速度,降低扫雷成本,减少触雷伤亡人员。

  纵火毁雷法:焚烧亚热带丛林地表植被并将裸露于地面或浅埋的地雷和其他爆炸物烧毁或诱爆。

  爆破扫雷法:借鉴战场环境开辟通路的方法,将雷区进行网状或扇形分割,开创作业面以展开作业分队,辅助其他扫雷手段以提高扫雷速度,减少扫雷人员伤亡。

  我军扫雷部队在近几年的扫雷实践中,还创造了探雷器、扫雷锚、多功能扫雷耙、探雷针相结合的一扫、二探、三搜、四排、五耙的人工搜排扫雷法。经过专业训练的探雷手,通过耳机发出的不同频率和大小的声音,也可辨别探测目标的种类。

  国际探雷主战设备一览

  美国VMMD车载探雷器系统:探测宽度为3米,行进间探测速度为3-5千米/小时,收集到的数据通过一个成像处理计算机,在车辆内部实施处理。

  加拿大“改进型地雷探测器机器人”(ILDP):车上装有遥控系统,最大遥控距离达5千米,能够快速扫描到道路、车辙上的金属壳地雷,使作业人员免受地雷伤害。

  AN-19/2金属土地雷探测器:由瑞典和奥地利联合研制生产,重量轻、灵敏度高、鉴别能力强,被北约称之为人道主义扫雷行动中的“标准探雷器”,其适应温度为-30℃~60℃,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大于10小时。该探雷器还可以两部同时使用,互相之间干扰较小。

  澳大利亚F1A4便携式探雷器:在各种地形、天气条件下都能发挥最佳探测性能。特点是在铁矾土和磁性土壤中探雷时虚警率较低。

  南非MEDDS车载探雷器系统:一种炸药探测系统,它通过化学法收集炸药气体,再用经过专门训练的犬进行识别,其探测灵敏度大大超过已知的任何实验方法,该系统平均每天能探测15-20千米的道路,单次搜索的可靠性达99.6%。

  芬兰RA-140DS扫雷车:可以清除布设在地面的可撤防步兵和反坦克地雷等,并达到了作为机器扫雷系统的要求。

  英国MD8金属探雷器:一种单兵便携式探雷器,采用了高频脉冲感应技术,灵敏度极高,特别适合探测微量金属地雷。

  德国扫雷系统2000扫雷车:通过利用由一种超声传感器输入的信息来调整车辆的前进速度、扭矩及扫雷滚的旋转速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0 23: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