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興庭(南昌評論家、江西財經大學研究生 歐洲導報社供稿)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行了一個“玉佛寺高級管理人員MBA課程”首期結業暨第二期開學典禮,13名身穿黃色僧袍的特殊學員,從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的老師手中接過了MBA的結業證書,他們都來自玉佛禪寺,是該寺的法師或居士。
在網上曾經看過一則搞笑的“招聘啟事”。“上海X寺招和尚,要求男生,本科以上學歷(研究生優先),英語六級,三證齊全。基本待遇為每月4000元,外加齋薪1000,此外,視香油多少而加分紅。8小時工作制,下了班可吃肉泡妞。”對這個“招聘啟事”,大多數人都一笑置之,如今,看了這個“和尚學MBA”,我就想,既然寺廟可以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可以“產業化”,那麼,為了達到利潤最大化,為什麼不能“招聘和尚”呢?
和尚學MBA,據說主要課程是人力資源、商法、企業管理等,這些和尚學成以後,回到寺廟又能派上什麼用場呢?這讓我想起了少林寺,在“少林寺”下面,有一個“河南少林寺影視有限公司”, 專門打造像釋小龍一般的明星;有一個“少林寺事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素餅和禪茶;還有少林寺拳法研究會、少林寺紅十字會、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會等等,甚至還開發了一款名為《少林傳奇》的網路遊戲。面對這些複雜的經濟部門和龐大的產業,恐怕,不去進修一下MBA,還真難以有效管理。
我終於理解了這個“玉佛禪寺”的良苦用心,要在全國寺廟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不努力“開拓市場”,不嚴格考量“成本支出”,不健全考核機制,是很快就會被市場經濟的大潮淘汰的。他們的市場進取精神,他們的勤奮好學,多麼值得我們學習。
也許,不久以後,ERP系統,行銷部,公關部,念經和尚對挑水和尚的滿意度測評,香客捐款分析系統,寺院IBS系統,這些都會進入寺廟的日常生活。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香客,XX小僧要加班加點念經;為了提高念經品質,念經的和尚都必須通過ISO9001認證;為了施行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每個和尚都必須制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嗚呼,我真不知道,到時候,這些寺廟會不會上市,會不會打開國際市場,像跨國企業般成為“跨國寺廟”。
傳統文化裏面的和尚,住在深山古刹,鐘袍、袈裟、光頂、戒疤,青燈為伴,檀香氤氳。轉眼間,今天的和尚,開著大奔,往來於各種人大政協之間,滿口的“與國際接軌”、“走向世界”。顯然,今天的和尚,已經成了一門徹頭徹尾的職業,而且很有前途。方丈是CEO,首座僧是副CEO,堂主僧是內容總監CCO,執客僧是客戶總監CUO,當家僧是財務總監CFO……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現在的寺廟,應該有的全有了,不應該有的也有了。被“世俗化”了的和尚,還是和尚嗎?佛門勝地被捲入市場邏輯,成為市場競爭中的一個經濟品牌,這難道是釋加牟尼想要的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