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66|回复: 0

盖大楼还是揽人才 调查:中国大学的钱该花在哪?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4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6011
发表于 2006-8-7 10: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频道合作实施的一项调查(4618人参与)显示,83.9%的人认为,现在不少大学的建设存在“面子工程”和“过度消费”问题。

  去年9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网站——“人大新闻网”上,一篇题为《校园服务设施暑期大改造》的消息称,“新学期伊始,中国人民大学中区食堂大楼外墙的玻璃幕墙已不复存在,为了方便同学就餐,这里将安装上电梯。”

  记者在人大校园里看到,这个仅有3层的食堂,现在已经装上了两部观光电梯。对此,老师同学都有微词,有人在“天地人大BBS”上把此事选入了非官方版的“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新闻”。

  后勤集团负责此次电梯安装事宜的陈副总经理说,因为教工餐厅设在3层,“安装电梯主要是为了老年人和身体行动不方便的教师”。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至今仍有很多学生对此不解:“把教工餐厅挪到1层不就行了吗?就算要安电梯,一个普通电梯也就够了,何必要建两个观光电梯呢?”

  对于高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突飞猛进”,前任复旦大学校长、现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总结说:“我国高校在经历了合并、调整后,现在又进入了另一个高潮——兴建新校区、兴建大学城……中国高等院校盖大楼的速度是高校发展史上的‘世界第一’。”

  水平不够楼房凑

  说起盖楼,大学校长们也有难言之隐。

  1998年,全国全日制大学招生人数是108万,到2004年,这个数字猛增到447万。西北政法大学的杨老师说,在西安市,除了西北政法大学之外,大部分学校也都在扩建。“主要是因为学校年年扩招,不盖楼,学生没地儿住,老师也没地方办公。”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211工程”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就曾因为校园面积小、住宿条件差等原因流失了很多优秀教师。可能正是因为在这方面吃了太多亏,去年,该校校长纪宝成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大师、大楼、大气,一个都不能少。”他认为,要培养高水平人才,要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和设施,只有“筑好巢”才可能“引到凤”。

  不仅如此,在国内众多大学排行榜的评价体系中,除了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等评价指标之外,校舍面积和科研基地的数量也是影响总得分的评价指标。为了提高学校在排行榜中的综合得分、吸引优秀生源,一些在教学科研方面处于劣势的学校,甚至不惜重金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不够楼房凑”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本次调查显示,在谈到对大学硬件设施建设的期待时,45.7%的人认为“至少要看得过去”,39.9%的人觉得“能用就行”,只有11.3%的人希望“越高级越好”。

  修路盖楼最紧迫?

  与盖大楼相比,大学的钱显然有更明智的花法。本次调查发现,65.9%的受访者认为,首要的用途是“增加科研经费,吸引优秀师资”,21.4%的人觉得“提高奖学金、助学金水平”才是最该花钱的地方。相比之下,认为大学“修路盖楼,改善校园环境”最紧迫的只有12.7%。

  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的刘同学说,他的宿舍是四人一间,没有卫生间、电视和风扇,甚至没有网络接口。但他对这些并不介意,他更看重的是,中科大有一种平等、自然的生活氛围:“在报考前我已经来过中科大很多次了。当时就是觉得这里学习氛围很好。这里最重视的就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刘同学今年大三,已经开始在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里做研究。他所在的那间实验室,科研设备总价值3900万元。他们实验室紧邻的另一个国家实验室只有一层楼,4个房间,但每个房间里仪器的价值都超过2000万元。

  “迄今为止,已经大概有1500名学生参加了学生科研计划,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多篇。”
中科大一位主管宣传的领导介绍说,他们学校从985国家科研经费中拿出了一大部分,建成了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学校每年都有大学生研究计划,高年级的本科生可以申请自己想做的研究课题。申请成功后,都会得到经费支持。

  “可以说,在如何花钱的问题上,中科大一直是个另类。”有人这样评价。

  杨福家教授对中科大的这种“另类”推崇有加。他认为,“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国科技大学近年来在迈向一流大学的大道上走得很扎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6 05:5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